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25785|回复: 28

{网络茶馆}新三从观点(欢迎各位本家光临!)

[复制链接]

33

主题

1522

帖子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596
发表于 2006-10-7 10: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三观点
人类文明的高度看汪氏宗族
民族文化的深度看汪氏宗谱
徽州儒商的角度看汪氏宗亲
徽州望族众多,汪、程二姓最为著名。徽州学者程敏政说:“新安在万山中,兵燹少经,号多旧族,汪程两姓为尤著。程祖陈将军忠壮公,汪祖唐总管越国公。” 又说:“徽郡惟汪氏姓最著、族最多,故昔人有‘十姓九汪’之谚。” 这两个徽州古老的大族,宗族制度完善,祭祖祠庙发达,我们以其中的汪氏为例考察其在明代以前的祠庙祭祖问题,以期把握徽州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进程。。。。。。
http://www.huixue.org/huixue/show.asp?n=444
走走汪家的路,叙叙汪家的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522

帖子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59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0: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汪氏的兴旺,为了宗谱的完善,为了亲人的和谐,愿天下汪公后裔携手,利用网络多多沟通交流,谢谢各位本家来此家园献计献策
走走汪家的路,叙叙汪家的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522

帖子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59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0: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告:
汉阳汪氏宗亲第二届年会已如期圆满结束
走走汪家的路,叙叙汪家的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522

帖子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59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徽商的两大姓氏——程姓和汪姓
走走汪家的路,叙叙汪家的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522

帖子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59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0: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书写徽商中汪姓宗亲的故事——自家的、他/她家的、大家的!
走走汪家的路,叙叙汪家的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522

帖子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59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1: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原创、支持转载、接受灌水、拒绝无聊!
走走汪家的路,叙叙汪家的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522

帖子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59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21: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听听现代专家谈修谱的重要性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3173
走走汪家的路,叙叙汪家的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9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10-7 21: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大学汪文华教授提出了"从人类文明的高度看汪氏家族;从民族文化的深度看汪氏宗谱"的研究课题 , 自觉才疏学浅,不敢乱作应答,只好去向老祖宗请教, 现重读<汉阳汪氏宗谱>>中的"原姓论"和"汪氏谱序",觉得此二篇所论之主旨似与此题有关联,故引用于此,与大家共研讨之.

                                                原姓论

       混沌既判而人文著,乾坤交感而物汇生。惟人乃犹灵于万物,能叙彝伦以参天地而三焉。原其始而生也,翼翼、煴煴、芒芒、诜诜、总总、林林,而后物分其群。人之群,则有男女、夫妇、父子、兄弟之序,而谓之族。物无族也,惟形同者以类称焉。类之同,犹有大小、修短、黑白相殊之目。而人族无相殊也。圣人从人族之本原、事迹定其位而姓分焉。从其姓之人,头会而某某之义疏其谓,而名系焉,此姓名之始也。邃古以来,有若五龙氏、燧人氏、大庭氏、中央氏、赫胥氏、无怀氏、阴康氏、人皇氏,世固悠远难进,降及庖牺、女娲,指风肇代;神农、黄帝,因水著宗。黄帝以来,姓氏方著,三代以下,宗派愈详。
       天子多因生赐姓胙土命氏,诸侯命字为谥,因以为族,故姓氏有以德者,有因国者,有因居地者,有因食采者,有因爵者,有因事者,有因王父名者,有因先世谥号者。姓,统其祖考所自出,虽百世而不更;氏,别其祖之所由分,或数世而一变,合而曰族。宗派有主,分而为氏。婚姻避宗,此中贤人所定制也。故族之为言,簇也,尚夫娶而有别也;姓之为言,生也,本其所自始也。氏为之言,示也,示其所自分也。
       自姓统氏分之制变,而分支日已紊;大宗、小宗之法废,而族属日已疏。于是姓之不变者,累数千百年,而子孙动以万计。赐者、别者、冒者、更者、创者,纷复交杂于其间,愈难明确,而谱牒之变殷焉。周之小史定也,系辨昭穆。晋魏而下,至于有唐氏,录举于国朝,家史明于里曲,然而犹或讹误断失,懵不知所由来。噫,是尚能遵先王之制哉!
       我汪氏本于轩辕,别于后稷,族于姬鲁,而氏于颖川,实显于鲁成公次子黑肱,祥徵于身,文著于手,而后所食采邑,复与手纹符合无异,其得名为姓之始,盖天之眷德者,大有非人力所能致者也。迄今年计二千有余载,袭而不别,支派蕃衍,户几万计,知非各创修谱牒之不为功。吾故推原姓氏之始,合于汪氏以终其说,殆以族谱之修,无庸泄泄也。
                                     赐进士中书舍人知嗣江府新淦县 汪  波



                          
                                                                                   (   选自<汉阳汪氏宗谱>)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9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10-8 09: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氏谱序

        

              且夫孝也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前人有志而后人弗能继,非孝也;前人有事而后人弗能述,亦非孝也。如树木然,始培其本而不加以灌溉,则终必有时而颓;如治水然,始开其源而不加以疏通,则流必有时而塞。古所谓继志述事者,即树木灌溉之功、治水者疏通之力。凡有木本水源之思者,当无不因之有感焉。
            明于岁之仲夏,由京假旋,侨寓汉皋,适厚山世仲从家严遊,创修宗谱,述略出示明,并代问序本源。披而阅之,虽与汪氏之谱未窥全豹,即此可见一斑。
       窃思族之有谱者,原所以记祖功宗德,而联贯一姓之派者也,谱之赖于修造者,尤所以继前人之志,述前人之事,而为后人所续承于罔替者也。如汪氏之谱, 初始于安徽省,清朝初年,今有二百余载。被兵燹遗失原刻。奚翅水流百派,不外一源,有不明瞭残缺,而今有以修之,取分者而使合焉;奚翅木发千枝,终归一本,派愈多则愈别,而有以修之,取别者而同焉。从可知汪氏一谱,清初间始修,诸公谓之培其本,开其源者也。       今之无人继续,厚山世仲不能袖手,热肠复兴,暨近族诸君,谓之灌溉流通,而合乎继志述事之孝者也。语云:百行莫大于孝,能孝即能悌。孝悌也者,为仁之本。自一族而约言之,孝悌可以齐家,自一族而博言之,孝悌可以治国。由家齐国治而推之天下,则天下不足平耶!然族谱之修,其有关于世道,岂不大哉。明故不辞而为之序。至若肇姓于周,发祥于汉、唐,人文蔚起,科第联绵,原谱、原序亮皆详哉言之,兹毋庸赘。


                                翰林院李哲明谨识


                              ( 选自<汉阳汪氏宗谱>)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9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10-8 10: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大学汪文华教授提出了"从的徽州儒商的角度看汪氏宗亲"的研究课题 , 自觉才疏学浅,不敢乱作应答,近读黄山市委制作的<纵横徽商>纪录片解说词,和江右书生搜集的珍贵资料<吴山汪王庙>,似觉与此题有关联,故引用于此,与大家共研讨之.

                    <纵横徽商>纪录片解说词

          文化的繁荣和兴盛是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对于徽州来说也不例外,正是因为近代徽商的崛起,造就了徽州经济的空前繁荣,也成就了徽州文化的辉煌!徽商的兴起仍是时势的产物。  

     明代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大量的作坊出现,大量的交换出现,所以经商就随着这个形势的发展而兴起。徽商正是适应了这么一个形势而兴起,所以他当时应该有一定的先进性。他(如果)不是一个先进性的代表,他是不可能这样发展起来的。所以从社会发展(方面)来讲,他是好的,他是适应潮流的。从明朝中叶起,徽商的兴盛一直持续了300多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关于徽商的兴起原因,曾有着各式各样的推论。  
            有人说是因为  徽州这地方山多,太穷了,要出去,这样讲,可以说不是不是个原因,他也是一个原因。但是,徽州这地方大部分人来自中原,他本来或是他自己或是他祖上,就知道外面有一个很大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以,有这么一种发自内心的主观的这种要求,要打出去。  

     徽商的去路主要有四条,一是东进杭州,入上海,苏扬,南京,渗透苏浙全境,而是抢滩芜湖,控制横贯东西的长江商道和淮河两岸。进而入  湘,入蜀,入云贵,三是从大运河北上,往来于京,晋,冀,鲁,豫之间,并远涉西北,东北等地,四是西进江西,沿东南进闽,粤,有的还以次 为跳板,扬帆入海去日本从事对外贸易。  

     最早做生意是做木材生意,做茶叶生意,以后做蚕丝生意,以后再做的生意就多了,包括各种工厂都开  。开工厂,开票号,开当铺,一直到办学校都有了,办出版社都有了。  

     徽商在明代的时候,它拥有的财富很多,达到三千万两白银以上,到了清代的时候,凡是一般家产,在百万以下的都算是小商人了,他的财富基本上和当时国库里面的基金相等。  

    徽商现象,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在文化上,徽商也有一整套理念,在架构上,徽商普遍带有一种血缘和地缘关系,外出闯荡,往往是父带子,  兄带弟,亲帮亲,邻帮邻。当然有大部分人都是和自己亲戚一块出去的,那么就给你一点基金,你自己另开商店,好多店面就重新开开了,一个行业也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行业,一个家族变成了很大一个财团,所以这个群体性,宗族性构成了徽商的一些特点.

              在经营中,徽商尤其注意商业道德,讲究以诚待人,以信接物,奉行以儒为体,以贾为用的信条,因而形成了贾尔好儒,弃儒为贾,亦贾亦儒的重要特色。
  

     当年徽州人到江浙地区谋生,主要道路有两条,一条是从新安江到达浙江省德,淳安,然后在到达杭州,在转到苏州,上海,一条则是走的陆路,即所谓“徽杭古道”,翻山越岭,从现在的绩溪县逍遥乡境内到达浙江的临安县,然后再走向浙江的其他地区。  

     这是当年的徽杭古道,是徽商外出的一条重要的道路,现在,这条山路显得寂寞而冷清,当年,很多徽州人就是从这里步行上百公里走到浙江杭州的,徽杭古道的关口就是“江南第一关”,只要过了这一关,就算是离乡背井,飘落他乡了,想当年外出的徽州人行走到此地,应该是别有一番滋味,今天,这些杭州的年轻人,翻山越岭,徒步旅行,只能体验当年徽商出门的艰难,却难以体会当年徽州人外出时,背井离乡的心境了。  

     当年徽州有八景,“渔梁送别”就曾被列为一景,时人有诗描绘道,欲落不落晚日黄,归雁写遍遥天长,数声渔笛起何处,孤舟下漱如龙骧。诗中所用的意向,真实的记载了当年徽州人,下江浙谋生的悲壮心境。  

     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首民谣,就是徽州人出外经商的真实写照。

       对于绝大多数徽商来说,家乡徽州既是他们的起点,也是他们的终点,而他们的漫漫经商路,却是在外面的世界里进行的。   

      徽商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自己的发家史。晚年的胡适,在给台湾[[集溪县志]]题辞时,曾极富感情的写下“努力做徽骆驼”几个字,艰难跋涉的“沙漠之舟”算是对徽商的最好比喻,无论是从最开始的打工,还是到后来的自己当老板,徽商都恪守着一些重要原则,一是勤劳,二是诚信,三是节俭,这些都是老徽商重要的品质。   

     在杭州庆余堂,店堂内高高悬挂着两块巨大的金匾,一为对外的宣言“真不二价”,另一为对内的警戒“戒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代表着徽商的“商业理想”,这哪里是商人,分明是一群文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精神追求,有着自己的梦想。

            清朝初期,扬州曾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创造扬州辉煌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徽商,当时在扬州,徽州盐商名列八大商种之首。  

     从历史上看徽商来扬州经商,一共有两次高潮,一次是在明代中叶以后,一次是在清代的中叶,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扬州盐商,主要就是指的徽商。  

      那么,徽商在明代的时候,拥有财富很多,达到三千万两白银以上,今天我们看到的扬州文化,在建筑,在文化,在艺术,在戏剧,在书画以及工艺等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都离不开历史上徽商的贡献。  

      这是扬州瘦西湖畔的白塔,整体造型优美,雄伟古朴,酷似北京北海公园的喇嘛塔,相传,此塔是一名叫汪春的徽州盐商所建,由此可见, 时徽商财力的丰厚,徽商,在扬州留下了很多家乡的痕迹,许多保存下来的盐商故居,都有明显徽派建筑的特色,著名的康山草堂和小玲珑山馆,虽然觅不到踪迹了,但平山堂“新安汪应庚”的石刻大字仍然在那里昭示着,曾经有过的历史。小玲珑山馆因玲珑石而得名,而这块石头,如今仍被完好的保存着,扬州的古巷就象是悠久的历史,曲曲折折,幽密深邃,隐藏着无数苍茫而寂寞的故事。  

    现在看来仍显得相当精致漂亮小苑的主人也姓汪,曾是当年的徽商,小苑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80平方米,存有老房 近百间,横为三路,纵为三进,中轴相贯,两厢相对,有供小孩读书的春晖室,有供长辈活动的树德堂,还有正房,房,船厅,边廊,浴室,仓  库等。清朝后期,旌德地区饱受兵燹,汪氏的曾祖父曾祖母无奈只好来到扬州,当时他们才20岁左右.........  

    然而,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已决定徽商的风光不在,扬州徽商的辉煌,在皇权取消了盐商对盐业的控制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不久, 鸦片战争爆发,经济的重心从内地转向沿海,慢慢地,徽商沉沦了,消失了,但是老徽商的经营理念和创业精神却被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如今,新一代的徽商正在把它发扬光大。  

  

  





--------------------------------------------------------------------------------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