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18|回复: 0

明丞相汪广洋生辰之我见

[复制链接]

364

主题

4698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72
QQ
发表于 2024-9-14 14: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临清汪氏 于 2024-9-14 14:49 编辑

明丞相汪广洋生辰之我见

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  汪达成

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每个名人的诞生往往都伴随着诸多神秘与传奇。它不仅丰富了历史的多样性,也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几百年来有关汪广洋生辰之说众说纷纭,至今尚未得出定论,而成了一桩谜团与悬念。本文将就汪广洋生辰之说作一浅谈,或许能某一角度揭示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神秘与传奇。
一、有关汪广洋生辰的基本信息
(一)汪广洋简介。汪广洋(?——1380.2),江苏高邮人,字朝宗,号洪波,汉族。明朝初年四大丞相之一,亦是明初政权的开国重臣。诗人、文学家,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1354年春,中元朝进士。年少时跟随朱元璋起义反元,被赞“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遂被太祖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十二月(公元1380年2月),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诛之。著有《凤池吟稿》十卷,共602首。《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二)《凤池吟稿》。《凤池吟稿》为汪广洋遗著,收录其一生诗作584首,首刊于明万历四十五年,重刊于民国七十年四月(台北市高邮同乡会在台湾中央图书馆借出影印),经行政院新闻局核准(局版台业字1764号登记证),由台湾文行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汪广洋年谱(略)(见参考资料《凤池吟稿读注》)
(四)大明王朝的建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于致和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1日),1368年于应天府称帝,建立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年号洪武。
二、生辰时间之分析
(一)纵观《凤池吟稿》之诗作特点,盖其有三。一曰其即时感性及顺时特征。如“奉旨冬至朝贺礼”“自寿”“梅信”三首,诗作时间分别为洪武元年(1368年)农历十一月初三冬至日、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底至四月、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其后续的几首诗均为赴陕西参政的途中所作,皆可助推。
二曰其政运流转特征。 1368年“广洋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山东参政。”因功召回中书省参政,“次年”又应陕西参政。因其赴陕西参政时间为洪武二年四月四日(1369年)。故可证《自寿》诗作于洪武二年四月四日前或是洪武二年四月三日即1369年5月9日赴陕西参政前有感而作。
三曰诗作之内蕴所含。
例诗一:“奉旨行冬至朝贺礼”
题解:冬至,指1368年冬至(农历十一月初三日);朝贺礼,周礼“五礼”中的“吉礼”之一。即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礼仪活动。《通典》:冬至祀昊天于圆丘。
诗曰: 宝扇初开雉影圆,鸡人唱彻听胪传。
两京云集千官拥,万国春从一气先。
酒进玉杯承湛露,乐当金阙奏钧天。
小臣际遇惭无补,愿拟南山颂万年。
注:鸡人,周代官名,掌供办鸡牲;凡举行大典,则报时以警夜;《周礼》: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后指宫廷中专管更漏之人。胪传,对下传告;胪,lú,陈列,陈述。两京,南京和濠州;非指燕王朱棣的“两京制”所称的北京、南京。湛露,浓重的晨露,指浓郁的美酒。金阙,仙人或天帝居住的地方,后指天子所居的宫阙。钧天,“钧天广乐”的略语,指天上的音乐。南山,泛指在南边的山,特指秦岭终南山;秦岭位于唐都长安南部,故称为南山。
意曰:皇上的仪仗礼仪队伍早已排列整齐,张开的羽扇上露出了野禽的图案;司礼官高远的宣告声响彻云霄。京都和四野的集会场合中,云集了成千上万的大小官吏;举国上下一片欢声笑语。美酒倒进了玉杯中,好像盛满了甘甜的雨露;皇上所到之处,奏起的礼乐好似仙乐一般。小臣我受命领行朝贺之礼,心中感到非常荣幸,愿我朝江山永世万年,愿我皇寿命堪比南山。
简析:《明太祖实录》有洪武元年,“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圜丘”。《明史》有“建圜丘于钟山之阳”,“洪武元年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赞礼唱请行礼,太常卿奏有司谨具,请行事”。据此,此诗写于1368年冬至,即农历十一月初三日。写作地点是南京。
是年冬天,汪广洋刚刚被召回京都,即将任命中书省参政。因明太祖朱元璋爱其才学,遂授命为主祭官员。由此可见,开国初期的朱元璋对汪广洋是如何的看重。汪广洋对此临时职务,倍感荣幸,亦责任重大。开国之初,能受如此重任,对于汪广洋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此他是十分重视的。
综上所述,该诗是为帝王歌功颂德的,积极意义不是太大。但是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还是有一定可鉴之处的。诗中的场面描写,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犹如电视镜头一般,把明朝开国之年的繁盛景象表现了出来。最后两句,是诗人自谦之辞,更是诗人对国家更加繁荣的期盼,表现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人文情怀。(见《凤池吟稿读注》)
例诗二:“自寿”
腐儒今年四十二,幸当尧舜圣明时。
堂中白发慈亲健,膝下红颜二子奇。
竹叶香浮春拍拍,棣花辉映日迟迟。
寸心为国虽无补,不愧皇天后土知。
释意:我这迂腐的老儒啊今年四十二岁了。值得幸运的是,正好赶上当今皇帝像尧舜一样英明圣贤。家中的慈亲已白发苍苍,但身体还很健康;我的身边两个可爱的儿子实在令人可爱。竹叶的清香气息漂浮在浓重的暮春里,棠棣的花儿在温暖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色彩。一颗卑微的报国之心,虽然还没有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但绝不能辜负皇帝的重任。
诗中首联,作者明确交代了自己的此诗是42岁所作,而随时说明时间是正当皇帝圣明时。圣明时,应该定位在建国初或者是朝贺礼之后的初年和次年,推测是洪武二年(1369年)。
颔联,这两句交代了自己的家庭构成情况,当时汪广洋的慈母健在,两个儿子(子持、子守),尚在年幼。体现了作者本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颈联,以写景为切入点,描写了大明建国初的大好形势象百花盛开一样,同时也是对京都景色与形势的写照。象征着这座城市将充满生机和活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展前行。分析其此句的描写时间应该是阴历的三月下旬至四月初。
尾联,此联则抒明志之意,虽有“才疏学浅”的之谦辞,仍不失“寸心为国”一代丞相之风范。虽然自谦当前没有为国为民做甚大贡献,然对皇帝的信任和重托仍自觉当之无愧。亦是表达了“忠贞效国、勤政爱民”的决心和信心。(注:参考《凤池吟稿读注》)。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汪广洋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思想境界,亦显示了他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责任担当。
三、综述
综观以上两首诗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第一首诗“奉旨冬至朝贺礼”的写作时间为洪武元年十一月初三(冬至)即1368年。
(二)第二首诗“自寿”的写作时间大约为洪武二年三月底至四月初即1369年,定位应在四月四日汪广洋赴陕西参政前。
根据汪氏家族几百年的祖辈传说,广洋公享年50岁余,则起码应该是50周岁以上,不超过52岁(按习俗,一般53岁至55岁俗称50近半,超过55岁俗称近60)。再由广洋公卒年,即丙辰龙年上溯51年推测,其生辰则可确认为致和元年(1328年)。
综合上述分析,大体可以确定明丞相汪广洋生辰为致和元年四月(1328年5月)。
四、广洋公生辰确位后出现的四个神秘而传奇的故事。
(一)龙年生人:虽然龙是十二生肖中虚构的动物,但龙的地位之高任何动物无法与之相比,在人们的视野里是一种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神物。帝王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百姓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人们发挥出无穷的想象力,将龙说的神奇而伟大。众人敬龙、爱龙心理更升华一种崇拜。这是天生注定的巧合还是命运的按排?
(二)不约而同: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出生于致和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1日),而明丞相汪广洋出生于致和元年四月(1328年5月)。君臣同年,天意巧合乎?
(三)天缘奇遇:明丞相汪广洋卒于洪武十二年腊月三十日(1380年2月6日),此时正值除夕,举国上下皆在当晚焚香烧纸,恭请先祖回家受奉。广洋公却与此日西行,能不回首人间,望万家灯火,香熏烟萦,奉先祭祖,哀唱声声,巧合焉?天意焉?上不赘述,不言自明。
(四)天从人愿:1355年元朝统治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汪广洋作为元末的一名进士,他还没有被授予实职,只是因战乱流寓太平(今安徽当涂县),在静静地等待机遇。就在这一年,朱元璋率领义军渡过长江防线,攻下采石矶,进驻太平。当时的朱元璋求贤若渴,闻汪广洋才名,便于帅帐之中召见,相谈甚洽。朱元璋非常欣赏汪广洋的才能和识见,当即将其留任军中。可谓”天地交泰”也。而1379洪武十二年十二月,因刘基案被诛之,朱元璋大怒,“责广洋朋欺,贬广南。朱元璋一向认为汪广洋为人忠厚,想不到这个忠厚之人竟也欺瞒到自己头上来了,一怒之下,追加了一道“就地正法”的诏命,派快船追上在途中路过太平府江宁镇正在备食两的汪广洋,将其斩杀在贬谪途中。由此可见汪广洋起于太平,卒于太平,初葬太平。天随矣?人愿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