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7904|回复: 1

汪姓宗祠

[复制链接]

50

主题

52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弱智到极点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040
QQ
发表于 2006-12-11 16: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姓宗祠通用对联(104)
一、姓氏源流
汪(Wāng)姓源出有六:
1、出自姬姓,为周公之子伯禽之后。据《姓氏考略》、《姓氏寻源》及《汪姓缘起考》等所载,春秋时鲁成公之庶子满食采于汪,其后遂以邑为氏。
2、出自漆姓,系古诸侯汪芒氏之裔。据《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及《国语·鲁语下》等所载,商时有汪芒国,国君名防风氏,后防风氏因迟到被杀,国人迁居湖州的山里,称汪芒氏,后为楚国灭之,避之于安徽歙县,改称汪姓。
3、出自嬴姓,秦国之支庶之后,见《姓考》。
4、据《希姓录》所载,汉置汪陶县(今山西山阴东),居者或以为氏。
5、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据《元和姓纂》和《六桂堂丛刊》所载,宋初福建泉州有翁姓六子皆中进士,第六子处休姓汪。
6、出自他族改姓。如金时女真,元时翁观部有改汪姓者,今满、回、蒙、土家、锡伯、东乡等民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汪满。鲁成公之子,为周公之子伯禽之后,系出姬姓。满出生时手上有纹样“汪”字形状,满后来受封为颍川侯,人称汪侯。汪侯食邑在汪(今山东省境内,具体位置待考),他的后代就以邑名为氏,称为汪姓。尊汪满为汪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综上所述,汪姓发祥地应为山东、安徽歙县和浙江武康等地。发源于浙江武康的汪姓,历来播迁的幅度和范围都不是很大,他们播迁的路线,大致是先江苏,后至江西和安徽。另两支汪姓在我国早期历史上,成为汪姓在南方和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在北方的山西境内形成一大望族。春秋时,鲁国有童子汪足奇与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其死于国事,以成人之礼安葬,这是见于史册最早的汪姓人物。大约在东汉献帝年间,有会稽(今浙江绍兴)令汪文和举家迁居新安,后发展成为新安旺族,南朝时有汪姓一支从新安迁安徽歙县,隋初有一支迁河北河间。唐初,有汪姓将佐自光州固始随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当地,这说明在唐代以前中原已有汪姓聚居点。盛唐时,歙县的汪姓族大支繁,已经有了“十姓九汪”的现象,《姓氏考略》有:“唐汪华封越国公,世居于歙,其族最繁。”这是对当时情况最准确的再现。唐代以后的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汪姓,大多是从安徽迁徙过去的。两宋时,汪姓继往开来之昌盛,并已成为全国著姓之一,尤其称盛于黟(今安徽黟县)、歙(今安徽歙县)、婺源(今属江西)等地。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先是驱逐鞑虏,再后为争夺皇权互相攻讦,使中原、华东、中南各地人口锐减,当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决定移民以使荒芜之地再现生机,汪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的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河北、天津、东北等地。自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汪姓陆续有人移民台湾,此后又有远播海外者。如今,汪姓分布很广,但尤以安徽省为多,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其次为湖北、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上述六省的汪姓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汪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八。

三、历史名人
汪 伦:大诗人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他热情招侍,李白因赋《赠汪伦》诗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
汪 华:绩溪(今属安徽省)人,唐时因功封越国公。少以勇侠闻,隋朝末年,割据称王,保境安民,武德间为王雄诞所败,遂降。授总管六州军事和歙州刺史,封越国公。
汪 藻:德兴(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崇宁进士。高宗时,累拜翰林学士,后升显谟阁学士,博极群书,志不释卷,有《浮溪集》。
汪 昂:安徽休宁人,清代医学家,集当时医方之大成,对普及医学颇有贡献。有《素灵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
汪 中: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清代学者、骈文家,对经学、方志学等均有著述,尤精于先秦诸子之学,有《广陵通典》、《容甫先生遗诗》等。
汪 昂:清代医学家,著有《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非常实用,流传很广,对普及医学有所贡献。
汪伯彦:今安徽省祁门人,宋时宰相,颇有政绩。
汪应辰:今江西省玉山人,宋代名臣。十八岁中状元,因逆秦桧主和议,被贬为通州通判。秦桧死后,方调回朝中任职,因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而闻名,官至吏部尚书。著有《文定集》。
汪元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天祥被俘囚禁牢中时,他常去探望,两人唱和歌颂抗元活动,表现出英雄气节。
汪大渊:江西南昌人,元末航海家。自幼好游,至正中,年甫二十,即买舶浮海,前后两下东西洋,越数十国。就清中叶以前,其游踪之广泛,汪氏当居前列。有《岛夷志略》。
汪廷讷: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戏曲作家,著有《环翠堂集》、《人镜阳秋》等,所作传奇总称《环翠堂乐府》,另有杂剧九种。
汪文升: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书法家。康熙进士,工诗、古文、尤善书法,与姜宸英齐名,与两兄一弟合称吴门四汪,著述甚丰。
汪士铎:清江苏江省宁(今南京)人,他提出了人口论,把“世乱”之由归于“人多”。著有《汪梅村先生集》、《南北史补志》、《悔翁笔记》等。
汪士慎:安徽省休宁人,清代著名书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善诗,精篆刻和隶书,工画花卉,尤善画梅,笔墨清劲,有《巢林集》传世。
汪由敦:清代军机大臣,以办理公文敏捷干练而著称,也善于书法;有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汪中,早年因曾经助书商贩书,所以遍读经史百家和天文历算,所作《哀盐船文》被杭世骏所叹赏,从此文名大显。他尤其致力于西洋数学,曾经自制仪器多种,测绘黄河新旧海口地势。他还曾为墨子荀子翻案被统治者视为"明教之罪人
汪大燮:浙江省钱塘人,民国时曾任熊希龄内阁教育总长,后任交通总长、外交总长、代国务总理等。
汪精卫:名兆铭,字季新,号精卫,1883年-1944年11月10日)。祖籍浙江省山阴(今绍兴),出生于广东省三水。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10年3月谋刺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狱中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为人传诵。武昌起义后获释。曾任《民报》主编。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任宣传部部长。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成立,被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1927年在武汉发动“七·一五”事变,宁沪汉三方合流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1931年5月,联合反蒋各派在广州另组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合组政府,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抗战爆发后任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地位仅次于蒋介石。1938年12月29日,发“艳电”,电文称:日本“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尊重中国之主权”,能使中国“完成其独立”,以“互相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三原则,“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这样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安,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亦得以保持”,公开为日本侵略者辩护,投降日本,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组建伪“国民政府”,汪任“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员会最高国防会议主席”。1944年11月10日,汪病死于日本名古屋。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平阳郡: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新安郡。晋时由新都郡改置,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隋代玫歙州置,后来移到了歙县。六桂。就是“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治所在地闽县,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后来改为闽州。唐代景云年间改武荣州置县。
新安郡:晋时治所在始新(今浙江省淳安西),隋时移治休宁(今属安徽省),后移歙县(今属安徽省)。
六桂县:隋时治所在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唐时治所在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
2、堂号
越国堂:唐代汪华封越国公。
忠勤堂:明代汪广泽封为忠勤伯。
此外,汪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平阳堂、“六桂堂”、“敦本堂”、“余庆堂”、“培元堂”、“敦伦堂”、“务本堂”、“景徽堂”、“世德堂”等。

============================================================

【汪姓宗祠通用对联】

〖汪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龙骧世泽;
童子春风。
——佚名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人汪文和,字国辅,建安年间以龙骧将军为会稽令。后居新安,子孙成为当地望族。下联典指北宋鄞县人汪洙,字德温,九岁时能赋诗,人称“神童”。有当地官员召见他时,他穿着短衫,官员问他:“神童的衣衫这么短?”他答道:“神童衫子短,袖大若春风。”元符年间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后在西山筑室讲学,乡人称为“崇儒馆”。

君子操笃;
儒士宗传。
——佚名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饶州人汪澈,字明远,进士出身,高宗时官殿中侍御史、参知政事,以“养民、养兵、自治、预备”上书数千言;孝宗时曾督军荆襄。能知人荐士,曾说:“我来自民间,能拿来报国的,只有无私、不欺。”下联典指南宋德兴人汪藻,字彦章,北宋崇宁年间进士,官著作佐郎。南宋高宗时,历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当时皇帝诏令多由他起草。绍兴年间历任湖州、徽州、宣州知州,显谟阁学士。博览群书,至老仍手不释卷,擅写四六文,著有《浮溪集》。

执戈卫国;
酿酒筵宾。
——佚名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重国人汪踦,为童子,随哀公迎战齐国军队时战死。国人认为应降等级而葬(据当时礼,十九岁以下未成年死,要比照成年人降等级安葬),孔子说:“能执干戈来保卫国家,怎么能降等级而葬呢?”下联典指唐代泾县人汪伦,诗人李白来泾县游桃花潭,他常酿美酒来招待,李白写《赠汪伦》诗,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平阳世泽;
越国家声。
——佚名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汪华,封越国公。

龙骧世泽;
越国家声。
——佚名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汪文和。下联典指唐·汪华。

状元甘雨;
童子春风。
——佚名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汪应辰,十八岁状元及第,尝祷雨得霖,谓之“状元雨”。下联典指宋·汪洙,九岁善赋诗,称神童,上宫召见,问洙曰:“神童衫何短?”洙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支分越国;
家住蠙山。
——佚名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汪氏门联。如皋旧有雉水蠙山之称。

-----------------------------------------------------------------

〖汪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好古探周礼;
嗜奇穷汉碑。
——汪中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学者、骈文家汪中自题联。汪中,少孤家贪,从母学习。乾隆四十二年拔贡,但不赴考,始钻研学问,对经学、方志学等均有著述。有《广陵通典》、《容甫先生遗诗》等。

航海居先导;
医方集大成。
——佚名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航海家汪大渊,自幼好游。前后两下东西洋,越数十国。就清中叶以前有记载的中国航海家而论,其游踪之广泛,汪氏当居前列。有《岛夷志略》。下联典指清代医学家汪昂,好集医方,编著有《素灵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集当时医方之大成,对普及医学颇有贡献。

夕阳诸岭出;
晴雪万山分。
——汪万于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汪万于诗句联

------------------------------------------------------------------

〖汪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唐封越国三千户;
宋赐江南第一家。
——佚名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宿松县汪家冲汪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唐初歙州绩溪人汪华,少年时以勇侠闻名,隋末据有宣、杭、睦、饶、婺五州,建号“吴王”,武德年间降唐,被授予总管歙、宣、睦、饶、婺六州军事,歙州刺史,封越国公。下联典指南宋信州玉山人汪应辰,字圣锡,绍兴年间状元,官秘书省正字,因反对议和,主张加强战备而忤逆秦桧,出京通判建州。秦桧死后,回朝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并侍读。为官刚直,遇事敢言,又因得罪权贵,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高宗曾赐他“江南第一家”匾额。

清代三友流芳远;
吴门四汪享誉高。
——佚名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天文历算家汪莱,与焦循、李锐合称“三友”。下联典指清代诗人、书法家汪士宏,康熙进士,与姜宸英齐名。与两兄一弟合称“吴门四汪”

丹青不知老将至;
宝贵何如诗所传。
——汪昉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诗画家汪昉自题联。

竹宜著雨松宜雪;
花可参禅酒可仙。
——汪士慎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汪士慎自题联。

不因果报勤修德;
岂为功名始读书。
——汪竹坪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汪竹坪自题联。

-----------------------------------------------------------------

〖汪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在璞草堂,尝留吟稿;
雅安书屋,亦著诗篇。
——佚名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仁和人汪新,字又新,号勺陂,乾隆年间进士,嘉庆初年官至湖北巡抚。其继室方芷斋,著有《在璞草堂集》。下联典指清代歙县才子汪荌,字雅安,能诗,著有《雅安书屋诗集》。

集著浮溪,大展词林学问;
名魁金榜,遍洒状元甘霖。
——佚名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诗人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省)人。幼颖异,入太学。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婺州观察推官。累迁著作佐郎。高宗朝,累官中书舍人,擢给事中,迁兵部待郎,拜翰林学士,诏令多出其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知湖州,八年,以显谟阁学士知徽州,徙宣州。后以事夺职,居永州。工于诗,受苏轼影响,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语言明快,格调清新。存词四首,风格近柳永。著有《浮溪集》六十卷。下联典指宋代吏部尚书汪应辰,十八岁中状元。出知平江府等职。好贤乐善,精于义理,学者称玉山先生。有《文定集》。

为政十年心,经纬百方除太甚;
临岐一尊酒,绸缪万语望重来。
——范肯堂撰汪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范肯堂赠汪星剑联。
爽-道安-濆-中元-元正-福金- 信六-汪拥军 (96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1072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072
发表于 2006-12-22 16: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杭州淳安人,可能就是古时从绍兴迁移过去新安的吧??!!
C'est en forgeant qu'on devint forgero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