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 发表于 2006-4-19 08:55:00

琵琶名家: 汪昱庭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54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align=right width=468 bgColor=#ffffff>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46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p1 align=left>
<P align=center><B>生平简介</B></P>  汪昱庭(1872~1951):号子夷,上海琵琶派的创始人, 原籍安徽休宁。1885年到上海谋生,后定居上海。<BR><BR>  汪昱庭幼好绘画、音律,其画有板桥法,而音律尤佳。1900年在上海向邻居王惠生学琵琶,并经常去观摩当时的琵琶名家周永纲的演奏,后师从李芳园、倪清泉、陈子敬等名家,兼收并蓄,逐渐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BR><BR>  1920年大同乐会邀请汪昱庭教授琵琶,随后一些国乐社团纷纷请他担任琵琶教师,名声大振,从而创造了近代重要的琵琶流派--汪派。<BR><IMG height=200 alt=汪昱庭琵琶独奏 hspace=10 src="http://www&#46;chinamedley&#46;com/images/chatu/wangyuting_2&#46;jpg" width=265 vspace=10><BR>  汪氏把琵琶古谱根据实际演奏花音编写出演奏谱(工尺谱),且都是亲笔抄写后送给学生,现已成为珍贵的墨宝,后来的琵琶名家,多数出自汪门,如李廷松、卫仲乐、孙裕德、程午嘉、柳尧章、金祖礼、陈天乐、张萍舟、陈永禄等。 <!-- #EndEditable --></TD></TR></TBODY></TABLE></TD>
<TD width=26 background=/images/shell/white&#46;gif bgColor=#ffffff> </TD>
<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6 background=/images/shell/white_bg&#46;gif bgColor=#ffffff>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150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height=180><!-- #BeginEditable "image" --><IMG height=156 alt=汪昱庭 src="http://www&#46;chinamedley&#46;com/images/mingren/wangyuting&#46;gif" width=117 border=0><!-- #EndEditable --></TD></TR>
<TR>
<TD class=p11><!-- #BeginEditable "dir" -->※ <FONT color=#ff0000>生平简介<BR></FONT>※ <A href="http://www&#46;chinamedley&#46;com/juxian/wangyuting/wangyuting_chengjiu&#46;shtml">艺术成就</A><BR><BR><BR></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大风 发表于 2006-4-19 08:55:28

<STRONG>艺术成就</STRONG>  汪氏对于琵琶的主要贡献有:<BR>  在技巧方面,首次运用上出轮,从而奠定了当代琵琶右手手型结构的基础;在夹弹方面,他提出的“龙眼”、“凤眼”确定了夹弹的手型框架,可以说,汪氏对于琵琶技艺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BR><BR>  在乐曲方面,他不拘泥于传统奏法,对古谱加以精心修改,使之更为精练,如他把《李氏谱》的10段《阳春古曲》改编为7段,全曲焕然一新,结构紧凑,现已成为广为流传的琵琶名曲。<BR><BR>  他对《浔阳琵琶》也进行了删减润色,乐曲显得更为质朴典雅,现在蜚声国内外乐坛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最初就是以他的版本为基础改编的。<BR><BR>  在《十面埋伏》中,他创造了“凤点头”、“哆罗子”等指法,现以成为流传最广的版本。<BR><BR>  另外,他根据锣鼓套曲《灯月交辉》改编的琵琶曲《寿亭侯》与《跨海东征》是汪派的特有曲目。<BR><BR>  汪氏的传谱,经中央音乐学院收集整理,1980年编成《汪昱庭琵琶谱》。<!-- #EndEditable -->

大风 发表于 2006-4-19 08:58:37

名曲《春江花月夜》是柳尧章先生根据汪昱庭先生所授《浔阳夜月》改编的
1925年,柳先生便将向汪昱庭先生学得的《浔阳夜月》改编成合奏曲。郑先生不仅替此曲取名《春江花月夜》,同时还拟定了十段小标题。此曲一出,沪上引起轰动,认为该曲“无一点尘俗气”,“实足为丝竹界别开生面”,“不听当引以为憾”。

hnnywjg 发表于 2006-4-19 09:26:58

不错!这些名曲大多都欣赏过。

汪兴吾 发表于 2006-4-19 22:55:29

汪昱庭——艺界名人。

汪胜忠 发表于 2006-6-23 18:12:19

汪昱庭(1872~1951)

号子夷,上海琵琶派的创始人, 原籍安徽休宁。1885年到上海谋生,后定居上海。

  汪昱庭幼好绘画、音律,其画有板桥法,而音律尤佳。1900年在上海向邻居王惠生学琵琶,并经常去观摩当时的琵琶名家周永纲的演奏,后师从李芳园、倪清泉、陈子敬等名家,兼收并蓄,逐渐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

  1920年大同乐会邀请汪昱庭教授琵琶,随后一些国乐社团纷纷请他担任琵琶教师,名声大振,从而创造了近代重要的琵琶流派--汪派。

  汪氏把琵琶古谱根据实际演奏花音编写出演奏谱(工尺谱),且都是亲笔抄写后送给学生,现已成为珍贵的墨宝,后来的琵琶名家,多数出自汪门,如李廷松、卫仲乐、孙裕德、程午嘉、柳尧章、金祖礼、陈天乐、张萍舟、陈永禄等

hnnywjg 发表于 2007-8-1 10:06:03

琵琶流派——汪派
  汪派也叫上海派,是20世纪以来,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琵琶流派,也是唯一以个人命名的流派。上海派的形成,掀起了我国琵琶发展历史上第三次高潮。

  汪昱庭的琵琶技艺启蒙于王惠生。后王惠生把陈子敬琵琶谱传授给江。后又得过浦东派倪青泉、曹静楼与平湖派殷纪平传授,兼收并蓄,把琵琶传统古谱根据实际演奏花音编写出演奏谱,广为传授。

  汪氏传授学生都用工尺谱,而且每都亲笔抄写后送给学生,至今已成为珍贵的墨宝。凡根据汪氏传谱演奏的,后人称为汪派。林石城编写并于1959年由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琵琶演奏法》中,首先用文字形式把“上海汪昱庭派”列为琵琶流派之一。

  汪派的演奏特点首先在于,当时一般南派琵琶以下出轮为多,而汪氏却创造性地运用上出轮,从而奠定了琵琶运用上出轮的基础。其次,他不拘泥于传统奏法,对古谱加以精心修改,使之更为精练,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效果。汪派琵琶的演奏刚劲有力,感人颇深。

  汪氏培养了一大批现、当代优秀的琵琶演奏家。如卫仲乐、孙裕德、李廷松、程午加、蒋风之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琵琶名家: 汪昱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