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散文名篇集粹之汪中<<狐父之盗颂>>
狐父之盗颂(清)汪中
《列子说符》篇: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邱,见而下壶餐以哺之。三哺,而后能视。有感其事,因作此颂。
狐父之盗,厥名曰邱。饱食而嬉,税于道周。
东方有人,惟爰旌目。贸贸然来,既馁而踣。
于时子盗,盱睢审顾,匪我昏媾,匪我旧故。嗒然七尺,形在神奄,弱息裁属,饥火方炎。致此非我,哀尔无幸。左挈懿筐,右执方壶。得之则生,失之则死,藐尔一箪,倏焉人鬼。
芒芒下土,曾无可依,惟盗哺我,慈母婴儿。彼盗之食,于何乃得?外御国门,内意窟室。勇夫寝戈,暴客是御,国有常刑,在死不赦。惟得之艰,致忘其身,既淅既炊,以济路人。舍之何咎?救之何报?悲心内激,直行无挠。
吁嗟子盗,孰如其仁!用子之道,薄夫可敦。悠悠沟壑,相遇以天。敦为盗者?我将托焉。 注释:
《列子说符》:《列子》,传为战国列御寇著,八卷。《说符》为第八篇。原文在这个故事后还有爰旌目不愿食狐父之盗的饮食,硬吐死去。汪中只取这个故事的前半,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适:往。狐父:地名。相传在今安徽砀山县南三十里。税:休息。道周:道旁弯曲处。惟:发语词。贸贸然来:《礼记檀弓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贸贸,目不明的样子。馁:饥饿。踣:跌倒。盱睢(xū huī):张目仰视的样子。匪:非。昏媾:姻亲。嗒然:失魂落魄的样子。七尺:七尺之躯。奄:气息微弱。裁:通“才”。属:连接。懿筐:深筐。箪(dān):盛饭的器具。芒芒:辽远的样子。外御国门:《孟子万章下》:“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赵注:“御人,以兵御人而夺之货。”内意窟室:《庄子胠箧》:“盗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窟室:地窖。勇夫:指官兵。寝戈:枕戈而卧。淅:淘米。薄夫:凉薄的人。《孟子万章下》:“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天:天性。 本文选自《述学补遗》。文章为《列子说符》篇的狐父之盗写的颂赞。“颂”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本文文前有散体的序,颂文用四言韵语。这是一篇愤世嫉俗之作,指出世俗的所谓盗,倒是真正的仁者,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人,却是一些无仁无义之徒。“芒芒下土,曾无可依,惟盗哺我,慈母婴儿”,多么鲜明的对比!最后发出了“孰为盗者?我将托焉”,其感情之愤激,语言之明快锐利,在古文中,特别是在清文中少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