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奉公,一尘不染的知县:汪 贵
从蒞政以来,操守一致,奉公守法,一尘不染,爱国如家,不计较个人得失:汪 贵 字良贵,安徽歙县人。进士出身。明成化十九年到弘治四年(1483~1491)间,任职以来政绩卓著,如建修学校、仓库、邮亭、官署、坛庙等多处;对学生教诲,对人民劝耕,均不遗余力;就是对老百姓们的诉讼、审判、定案也比较厚道;尤其在经济上每年要免去各类不必要的费用,钱数达十万。但是他秉性刚直,不能圆滑应付上司,又严厉对待下属小吏,被人借口“以县丞代贵朝京,汪令敛银赆送,旁加摭拾,意在利私”之罪,告了他一状,被召往京师调任他处。然而为官八年的他却“行囊萧然”赤贫如洗,连上路的钱也没有,只好向他做生意的同乡人借了三十两银子上路。出发那天,数千嘉善百姓扶老携幼纷纷前来为他送行,甚至围住船只使它不能起航,到大家知道无法挽留时,就跪拜在地请汪贵留一物作为纪念,汪贵当时一身之外,其他全无,只好解下身上的旧袍相赠,后人将衣放在原西接官亭中,此亭改名为“留衣亭”,并由吕太常卿写了一篇《留衣亭记》。到京后冤情大白,朝中都知道其为官清正,仍下令让其复任知县。 这才是真正的父母官! 吾之先祖?不知其子名甚? 安徽歙县大里人,但不知大里离县城多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