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xiang 发表于 2007-7-29 22:34:01

清介仁厚的汪珊

作者:吴汉卿:
    池州北临长江,南倚九华,山川清旷,沃野环绕。唐宋贤良辈出,明清廉吏成群。骚人接踵而至,名宦累积如云。余已择数十贤者为他们作了传略,今又撰文简述清介仁厚的汪珊生平。
    汪珊,字德声,贵池县人,约生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正德二年(1507)举人,六年登进士,(有旅游文学作品称他是状元,应是无据,因为他死后三年纂修的《池州府志》,上只他说中进士,未说中状元)。入翰林院学习三年后,初授监察御史。在监察御史岗位上一呆就是八年。嘉靖皇帝朱厚熜即帝位后,他心情喜悦,以为国家将会与日俱升。谁知仅过两月皇帝所作所为令他失望。他便斗胆给嘉靖帝上了一道言辞激烈地奏疏。对其在十个方面的嬗变提出批评。此疏若译成白话,即是:“微臣目睹正德年末,宦官太监们权倾朝廷,政令苛刻,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叫苦不迭,人人都想有一位新皇来主持朝政。陛下登基以后,一道诏书,使得海宇之内焕然一新,人们感戴圣主,嘉许颂扬之声不绝,那情形,像又回到了明初的那种升平和美好。面对这如日方升的大好形势,中外官员和百姓庶民,不论哪一位都感到快乐、惬意。这其间有关国体民生方面受到国民普遍赞誉的政事大约就有十件。而我从最近两个多月看来,自皇上当政到今,虽然还没有多么大的改变,但是渐渐有了一些不如陛下登极时的景象,这样的情况大约有十个方面:当初皇上每一件事都是果断独处,而今天那些围绕在你身边的大臣和戚眷,他们或明或暗、阴奉阳违、干政弄权的现象已渐有发生,这是一;当初,皇上每遇大事要事,总是经常向大臣们咨询,而现在虽然礼貌对待大臣,但已渐渐有所疏远,这是二;当初许多荒诞不经的、不合礼制而设的祠庙都已封建,但是现在经过朝廷群议又渐渐恢复了,这是三;当初皇上摒弃和杜绝了游乐和好逸恶劳等不良风气,而如今的教坊勾栏等演艺场所却已渐渐引进了许多外来的歌舞杂技以供玩乐,这是四;当初皇上对于大臣们的奏章都是亲自阅览,而如今呢,你就渐渐地不那么认真对待了,而是经常凭任你身边左右的人处置可否,这是五;当初对饱食终日的冗员,你是痛下决心予以革职裁减,而今对那些骑着高头大马,飞扬尘上,且终日无所事事的武官骑勇的实际人数,已渐渐不再进行在册核查,也不究问他们枉吃皇粮,就连皇家御马的数字都搞不清楚,而这些却是要开销大量的官银的,这是六;当初裁革了许多滥竽职位的皇室官吏,现今却让那些近在你身边的、阿谀逢迎的那些人封爵加官,并且让他们子孙世袭,之于据守藩镇的卫队,一应补充了自己的人,此类滥权行政之为,已渐成常事,这是七;当初当官的犯法论罪,以律法惩治,但时至今日,有一二人触犯了法律,却让满朝的大臣去讨论定夺,本为死刑的却处以罚金而代死罪,这样下去,以后之犯罪者怎么去惩治他们?这是八;当初官吏中只要有过失都不会再予任用,而今又渐渐地乘藩镇官员换防之时,他们又侥幸改换门庭复得职任,这是九;当初皇上你很注重听取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今天啊,只要对你皇上心意不合,你就不批准他们的奏章,而犯罪的未得到惩处却得到圣旨的豁免,正应了‘寡人甚不喜他人言也’的那句话,显出了一副自满的样子,对提出意见的人,这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吗?这种情况在皇上已渐渐有所发生,这是十。”
    “皇上啊,你是圣明之君!你的无疆之日月般的精神,像天地一样万古流长,怎么会仅仅在两个月的时日里,就逐渐不如当初而竟会如此呢?微臣考虑到皇上的圣明德操,或者是我对近时国家的政事的蛊惑和迷惘,或者是我对群臣的议论混淆不谙,或者是我效尤杞人,才敢把偶尔看到的这些和我为之忧虑的缘由,斗胆冒死上奏,面陈皇上。”嘉靖帝阅了汪珊奏疏,不但不气,反而十分高兴,完全接受了他的批评,并调他任河南按察使司副使,五年后,又擢为浙江按察使。
    汪珊任职浙江按察使期间,正是倭寇在闽浙沿海地区抢掠猖獗之时。其时,日本进入各封建诸侯国对立的“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争着来与明朝通商。嘉靖初年,两批日本使船为争夺贸易,竟在中国土地上厮杀,发生所谓“争贸之役”。嘉靖二年下诏关闭口岸,禁止与日本通商。于是日本海盗商人就与沿海土豪奸商勾结,由他们引领深入内地进行抢劫,攻陷州县,烧杀淫掠,成为沿海人民一大祸害。汪珊一方面派官员深入沿海村镇教育民众不要参与引领倭寇抢劫淫掠,更不要与倭寇狼狈为奸,并对罪大恶极者予以严惩。另一方面协同朝廷将领招募熟悉水性民工,经过训练充作水军骨干;同时修造大量内河战船,船上装置标枪火药、铅弹。遇倭寇入侵放其入内,用海船封锁海口堵其去路,围而歼之。数次歼灭、重伤了来犯的倭寇,受到朝廷嘉奖。约在嘉靖九年(1530)迁任陕西左布政使。在陕西任上,因协同朝廷守将防御和抵抗北元后裔蒙古贵族的侵扰,立下汗马功劳,未久,擢为湖广巡抚。
    嘉靖十二年(1533)汪珊调任都御史。在他上任之前,总揽朝纲的大学士杨廷和与总督彭泽、兵备副使陈九畴乃莫逆之交。兵部尚书王琼与彭泽有矛盾,偕锦衣卫钱宁,设谋构陷,严加部议,定彭泽和陈九畴死刑。杨廷和代为转圆,乃将彭泽、陈九畴免死,削职为民。后王琼因罪下狱,彭泽起为兵部尚书,陈九畴为佥都御史。汪珊任都御史之后,深得嘉靖宠信的吏部尚书张璁、礼部尚书桂萼和佥事史道分别上疏,称杨廷和“诳报蒙君,党同欺上”,嘉靖帝降手诏命杨廷和致仕归里。陈九畴、彭泽立即分别上疏为杨廷和辩诬。张、桂、史三人亦上疏诬陷陈、彭、杨三人为奸党,结果陈九畴被谪极边,彭泽削去尚书职。汪珊为杨、彭、陈被诬愤愤不平,对嘉靖帝堵塞言路不分兆白非常不满,便上疏以劝皇帝纳谏为由头,为杨、彭、陈辩诬。他借用唐宪宗与宰相李绛关于要不要开塞言路的一次对话,阐述“自古纳谏昌,拒谏亡”;“言路开则人情通而世活,社稷以安;言路塞,则人情郁而世乱、社稷以危。”称嘉靖帝“继统之初,发明诏,首开言路,崇奖直言,天下忻忻望治;今壅塞拒谏言路,台谏之气而沮,循默自此而起,其壅蔽之患岂小小耶!”此时已是刚愎自用的嘉靖帝,怎听得进一片丹心照日月的汪珊劝告,大气之后,便将汪珊削职为民。
    嘉靖十六年(1537)贵州都匀卫苗族叛乱,朝廷诸臣推荐汪珊去平叛,汪珊被命为贵州巡抚。明朝沿袭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重管理制度。即设土司,土司官职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土知府、土知州和土知县等职;朝廷又设军事卫所、巡抚、按察使、布政使,土司和卫所官员均由朝廷任命调发。土司年年向朝廷上贡,上贡的钱物均由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转交。朝廷和土司两方官吏层层盘剥,横征暴夺,与农民的矛盾日益尖锐。各地无法生存的农民不断举行抗税赋和武装暴动。嘉靖十六年贵州都匀卫遭受严重旱灾,而承担税赋丝毫未减,先是都匀县苗族农民揭竿而起,后暴动风暴席卷全州,“数百里方圆如暴风卷浪,”汪珊到贵州后恩威并重,恩则视情减农民税赋,对民愤极大的土司官员撤职查办;威则对武装叛乱分子实行武力镇压。经过数月的艰辛奋战,终于平息了叛乱,得朝廷“食二品俸禄嘉奖”。后转任南京大理寺卿,继迁户部侍郎。嘉靖二十二年(1543)卒于南京,谕葬于青阳五溪桥西侧,俗称状元坟。
    汪珊去世三年后,嘉靖二十五年(1546)撰修的《池州府志》称其是“囊无遗赀,平生清介仁厚,贵而能降,饮其和者无亲疏、无大小、咸快睹(就是说待人接物无亲疏、大小之别,无论大小人皆乐于一睹他的尊容),时有坐秋浦春风之誉。”
    当愿今日公仆皆能以汪珊为榜样,清介仁厚地处人处事。若如此,人民定会欣慰,社会定能安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介仁厚的汪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