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十八问(转帖)
汪道显1、汪氏姓氏是怎么来的?
汪氏本姓姬是周王后裔。姬黑肱的第二子出生时手上有纹“汪”字,当时该地属鲁取名姬汪鲁,长大后对鲁有功被封为上大夫,后人以其尊贵称他为颖川侯,并以“汪”字为姓,汪鲁就成为汪氏一世。
2、汪鲁何时出生于何地?
汪鲁出生于陈时叫陈郡杨夏县西乡靖仁里(现河南太康县西边颖水流域)。汪鲁之子汪挺与孔子同时出生于周灵王二十年(前552年)故汪鲁约于公元前五百七十年前后出生。
3、汪氏怎样发展到徽州的?
汪氏向徽州发展大概有下列几个阶段
1)、东汉未平黄巾起义,三十一世汪文和打过江南被孙策册封淮安侯任会稽令。古歙,黟县原属东阳郡,东阳郡乱无所附暂附面层会稽,汪文和就家于始新(淳安西),当时始新属于古歙县。汪文侯成为江南始祖。卒葬邵石山(今淳安小金山)有墓祠。
2)、三十六世道献公为歙县令就家于歙,卒葬歙东八里吴山铺吴山,有墓祠有人称他为新安始祖。
3)、四十世权举公,南宋孝武大明间为军司马,人称司马公,家住歙县。一天由临溪沿登玩水而上,沿途山水优美,就举家迁三十里一小盆地处,此地就称登沅汪村(现叫大庙汪村)。由此开始汪氏人口开始快速增长。叔举墓有两处一处在登沅汪村,汪华的“忠烈庙”后。墓前有“司马公祠”,现还保存完好。另一处在汪村下游二十里处的高车村石榴村附近,墓前有墓祠并有石人石马二墓一真一假,大概为防盗墓。也有人称司马公为新安始祖。
4)、四十四汪华后,人口急据增加,成为汪氏大发展的里程,人口大量增加为了生存开始大量外迁,这些外迁人口以汪华的尊贵都把汪华称为新安一世祖。
4、为什么有天下汪氏出徽州之说?
汪氏人口的发展起初是比较缓慢的,在汪华编写的族谱中,三十一世汪文和渡江之前,经过三十世的发展,北方总共才只有三十七户,到四十世权举公生了四个儿子,其长子即汪华曾祖生了五个儿子,汪华祖父生了二个儿子,汪华父生了三个儿子,其长子汪华生了九个儿子,次子世英生四个儿子,三子世荣也生了四个儿子,汪华的叔父生了七个儿子。如果加上汪华三个叔曾祖后代及四个叔祖后代发展到汪华儿子这一代得有多少人?一个小小的登沅汪村那能容得下这么多人口的生存,所以先就向歙州内各县然后向全国各地迁移。原来徽州之外少量的汪氏后裔淹没在大量从徽州涌出的汪氏后裔之中,再加上汪华的被神化,人们以自己是汪华的后裔而自豪,因此天下汪氏出徽州就被叫得非常响亮。其实在明万历的“汪氏统宗世谱”中就有“天下汪氏出新安(微州的别称)”的论述。在胡适的论著中也引用了“四门三面水,十姓九家汪”这一提法。
5、汪氏的宗谱有多少种版本?
如果连支谱也算那就有千千万万种。按全国统编的谱有下列几种情况。
1).三十一世文和公第一次系统修谱;三十五世旭公重新选编此谱;四十四世汪华再修谱叫汪华谱.该谱上奏唐太宗。以上三种大概没有传留下版本,而汪华谱被收入后面二种版本中。
2).明万历三年(1575年)由徽州汪同文主修的“汪氏统宗世谱”.谱中含盖全国各地汪氏后裔的世绩表.在当时通讯和交通都不十分发达的情况下收集整理.编排(做到前后呼应)那真是一个浩大工程,谱用子.丑….亥等十二个字编号每个字又分上、中、下三部共三十六部(即三十六册)
3).请乾隆年间作了增补,重版了”汪氏通宗世谱”整个框架同明万历版一样.每册约二百页(面)左右.这套谱历史跨度之长,含蓄面积之广,内容之多可称得上全国三个第一.
6.汪氏在历史上处于何种地位?
由于政治地位的显赫及汪氏人口大量增长,于开元五年(717年)被唐玄宗刺封为国之十大柱姓第六位,(李为第一位,还有十六大梁姓)
7.汪华的家庭背景怎样?
根据汪华谱介绍汪华祖上世代为官.祖父四十二世勋明南陈元帝时为会稽令,后历仕两朝,元帝以功封载国公.六十一卒,父僧莹陈文帝天嘉元年袭封载国公,为海阴令又为稷州长史,七十四步率.
8.汪华何时起义?
隋未天下大乱,歙州太守张公劣迹引起民愤,张公图谋叛乱依附丹阳最怕汪华,设计要杀害汪华,.事贩露,引起公愤,汪华带众人奋起冲入州府,张公逃走.在众人拥载下占领歙州主持州事后击退守国府官兵耒攻.,在处理事后时深得两府官兵爱戴,并远播各地,各地相继耒附。汪华很快占领了六州,拥兵十万并建吴国称吴王.
9.汪华称吴王期间有哪些政绩?
汪华称王期间正是国家动荡,割据分争不断,民不聊生之时,而汪华所治之地十年不见兵戈,百姓得以安生,一派和平景象,汪华为政宽宏,政清人和,且尽力调和士著和外耒移民之间矛盾,百姓安居乐业,史称“镇静一方,保境安民”.
10.汪华为何主动归顺唐朝?
唐高祖起于太原,并逐步统一各割据势力,武德四年汪华对部下说:唐高祖已代替隋帝,奏王李世王出师义声远播,日(指唐高祖).月(指李世民)已出,烽火应熄,版图应有所归.于是遣使(铁佛)上表归唐.这又再一次让六州人民免受战乱之苦.
11.唐高祖对汪华的归顺态度如何?
高祖诏见使者铁佛时甚欢,高祖在下诏中高度表扬了汪华因离乱保据了六州以待国家安定,又能识时物主动上表归唐,为表汪华的诚意高祖封汪华为越国公食邑三千户(相当从一品爵位)授以方牧(方牧是个王爷才能授于的职务,这是荣誉性的);可持节总管六州诸军事;任歙州刺史(刺史是唐制中的州太守)。
12.汪华在唐朝任职是几品官?
根据唐制大州刺史是正四品,小州刺史是从四品。贞观二年奉诏进京授左卫白渠府折冲都尉,唐制中军队分十六卫,每个卫中又分许多府,大府折冲都尉是正四品军官,小的是从四品。左卫白渠府是担任宫庭警卫的小府,贞观十七年改忠武将军(正四品)行右卫绩福府折冲都尉(这大概是担任宫庭警卫的大府)。贞观十八年太宗伐辽诏为九宫副留守房(启玄龄为正),这个差事不是一个几品能衡量得了的。
13.汪华生卒于何年?死后葬于何处?
汪华生于陈至德四年正月十七日(586年)卒于贞观二十三年三月三日(649年)年六十四。死后灵枢于永徽三年(652年)运回徽州,葬于城北七里云岚山下(今东山营西1到2里,铁路北面)。
14.汪华死后近五百年后宋朝皇帝怎么想起追封汪华官爵?
原因有③、1)隋未大乱,人们饱受兵乱之苦,汪华以身护六州人民,六州人民安居乐业十多年。据“汪氏通宗世谱”记载,汪华入京后微州人民感其恩德就于贞观已亥(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在刺史厅西建立了生祠,人民祈祷他健康长寿。2)、死后五百年中汪华还在阴护着微州人民,其庙会香火不断,时间越久民爱之心越深。州官在百姓爱心影响下,向朝庭奏请追封汪华爵位,如知州方虞部在奏章中写道“高祖太宗功臣良将可谓多矣,至于享庙火持久且灵者则罕见”;知州吕待制在奏章介绍:“有一部队残兵恶意图谋不轨,汪华托梦于统制官朱宣赞朱带兵埋伏将叛乱平熄”“绍兴初张琪带领溃兵意要焚劫,夜晚张琪梦见白衣神人告知‘来早速行’次日早张琪入庙焚香,见汪华神像宛然如作夜梦,故悔过谢罪不敢焚劫而离去”。还有很多关于天旱求雨,求灭虫灾一求即灵的奏章。3)、北宋未年外忧内患,皇帝很需汪华这样的忠臣良将来带领百姓保卫朝庭,因此州官奏章一上马上下诏追封,到了后来没有州官上奏也连连下诏追封。
15.有哪些皇帝,一共给汪华追封了多少次?
从北宋到明朝共有八个皇帝给汪华追封了十五次其中有二次是赐庙额(庙名)最先是宋真宗应知州之请追封灵惠公;第二个是宋徽宗应歙州申本求赐庙额再加封,宋徽年先赐“忠星庙”,当年又诏封汪华为英济王(王之前加二个字的称二字王)后又再封四字王;第三个是宋孝宗应知州吕广之请诏封六字王,后又应州官郝恩奏请诏封八字王;第四个皇帝宋宁宗应绩溪县奏请改封八字王;第五个皇帝宋理宗在没有州官奏请的情况下,四次下诏改封八字王,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企图通过频繁更换八字王名称来唤醒出现忠臣良将保卫即将灭亡的王朝;第六个皇帝宋恭宗在位只二年又是改“忠显庙”为“忠烈庙”,又是第十三次诏封改八字王;第七个皇帝元顺帝也改封汪华为“昭忠广仁武神英圣王”;第八个皇帝明太祖于洪武四年诏封“徽州土主”使汪华成为徽州的地方神,并禁止一切亵渎汪华陵墓及庙宇行为,禁止在墓区放牧,禁止军人进驻墓区。皇帝的封诏都会在微州及其它地区汪氏后裔中传播并进行大规模庆祝活动,这样民促官官促民使汪华在徽州人民心目中无比神圣,微州人民也无比热爱汪华,从此徽州人民称汪华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
16.与汪华同时被诏封还有什么人?
与汪华同时被诏封的追随者还有汪华的祖父母亲、父母、五个夫人,九个儿子及其夫人,堂弟铁佛,族弟天瑶,二个弟弟,长孙,汪华部将及士著首领九人共四十一人。分别被诏封为公、侯或将军。追封跨越时间之长连带被追封的人之多实属罕见。
17.祭祀汪华的庙宇有哪些?
1)、最重要的庙有歙县乌柳山“忠烈庙”,这是汪华总庙,历史上庙内存有镇庙之物:皇朝榜文、一铜印、一圭、二玉带;汪华出身地绩溪登元洞“忠烈庙”该庙宏伟无比,有“小金銮殿”之称,该村因此也叫大庙汪村;汪王墓陵庙,内也富丽堂皇。
2)、各县都建有比较大的庙,有的还不只一个:1、歙县除上列之庙外还有“髦田忠烈庙“,歙西灵山“越国公祠”;2、休宁有:休宁“忠显庙”,古城山汪王庙,乌龙山越国公庙;3、祁门“忠烈庙”;婺源大阪高路汪王庙;婺源灵惠公庙;黟县横冈忠烈庙;杭州吴山汪王庙。
3)、各乡村也建祠、社等供着汪华及其儿子的神像。在徽州汪华的庙宇可以说是到处林立。
18.什么人最先称汪华为“古微州第一伟人”?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代徽学专家黄山市徽学研究院顾问叶显恩教授最先称“汪华为古徽州第一伟人”,这一称呼也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可并引用。 ................. 十八问提得好,能否把汪华的九个儿子分别出自哪位夫人也列为一问 学习 好帖! 在汪华编写的族谱中,三十一世汪文和渡江之前,经过三十世的发展,北方总共才只有三十七户,到四十世权举公生了四个儿子,其长子即汪华曾祖生了五个儿子,汪华祖父生了二个儿子,汪华父生了三个儿子,其长子汪华生了九个儿子,次子世英生四个儿子,三子世荣也生了四个儿子,汪华的叔父生了七个儿子。如果加上汪华三个叔曾祖后代及四个叔祖后代发展到汪华儿子这一代得有多少人?
一直在疑问,除了越国公汪华外,其他的列祖列宗之后呢? 重要的原因是后人偷工减料。。。
用共识替代历史事实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很多历史事实是无法考究了,失去的永远失去了! 这就是现代的模糊数学!
遗留的问题让我们的后人去解决吧! “ 1、汪氏姓氏是怎么来的?
汪氏本姓姬是周王后裔。姬黑肱的第二子出生时手上有纹“汪”字,当时该地属鲁取名姬汪鲁,长大后对鲁有功被封为上大夫,后人以其尊贵称他为颖川侯,并以“汪”字为姓,汪鲁就成为汪氏一世。
2、汪鲁何时出生于何地?
汪鲁出生于陈时叫陈郡杨夏县西乡靖仁里(现河南太康县西边颖水流域)。汪鲁之子汪挺与孔子同时出生于周灵王二十年(前552年)故汪鲁约于公元前五百七十年前后出生。”
------------------------------------------------------------------------------------------------------------
1,姓姬名汪鲁?这个“鲁”字不知出之何处?这不是与众多版本相背吗?
2,既然是自问自答,怎么还答非所问呢?竟然把卒葬地当成出生地了! 这个帖子不错,概括了很多东西,当然还是有一些疑问的,例如丹山碧水本家的:除了越国公汪华外,其他的列祖列宗之后呢?我也有此疑问,但历史毕竟是历史,还是有很多需要考证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