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民兵的优秀代表——汪月霞
汪月霞(1937年— ),本县鸽尾礁村人,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第一任连长,退休前为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月霞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父亲以在渔船当雇工的微薄工钱,养活一家五口人。一次,她父亲出海时被国民党兵毒打,伤痛引起中风,卧床两年后去世。家庭失去主要劳力,生计无着,年仅14岁的汪月霞无奈含泪出嫁。
苦难岁月的磨练,使汪月霞痛恨旧社会,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解放军,1995年1月胜利岙战斗,汪月霞和村里的乡亲们为部队烧开水、抬伤员、运弹药。全岛解放后,她和村里的姐妹们一起帮助部队国防施工,为战士们洗衣服,军民关系十分融洽。民兵队伍建立后,从民兵排水到连长,汪月霞作为女子民兵连的领头人,始终走在最前列,特别是1960年4月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她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后,受到极大的鞭策,把全付身心扑在民兵工作上,为女子民兵连的连了队建设,为军民联防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汪月霞注重女子民兵连的连队建设。女子民兵连刚成立时,不少人冷言风语,反对女子参加民兵。汪月霞从思想工作入手,耐心做好女民兵家人的工作,用忆苦思甜、形势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找女民兵谈心,帮助解开思想疙瘩。她自己以身作则,带头军训、站岗、守阵地,以“男人打冷气同,我们要争气”的口号激励全连姐妹。经过不懈努力,女民兵们在生产劳动、军民训练、夜校扫盲等方面都取得了骄傲的成绩,连队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出现了姑娘争当女子连民兵,老民兵年龄到档不愿离队的喜人景象。
汪月霞为军民联防工作倾注心血。她把驻军连队当成家,视部队官兵为亲人。她带领女子民兵连与驻军开展联心、联防、联训、联建活动,共筑海上长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战略紧张,部队在调整兵力部署时,守卫防区中心某高地的任务最为重要。汪月霞主动提出:“由我们女民兵担任!”她和女民兵在阵地上一守就是15个昼夜。部队车防施工任务重,她带领女子连民兵,不但分担了部队的一部分值勤任务,还分成几个小组,有帮连队养猪种菜的,有替战士洗洗补补的,有到施工工地送水送饭的,协助驻军圆满完成了国防施工任务。每逢驻军新战士入伍,汪月霞便到连队讲胜利岙解放史,讲女民兵家苦难史,讲自己参加全国民兵大会受毛主席接见的感受,激发部队官兵的政治热情和革命意志。女子民兵连在和驻军同学习、同训练、同生产、同演出中加深了渔水情,汪月霞被驻军官兵誉为“好大姐”。
汪月霞苦练军事技术,是自手不凡的“神枪手”。她从实战出发,从严要求,从难训练,参加各种军事科目的训练,熟练掌握重机枪、轻机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等多种武器的射击技术,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她多次参加南京军区、省军区、军分区组织的军事表演和比武大赛,屡获佳绩。1964年4月,阿尔巴尼亚国家主席谢胡来我国访问,在杭州时指定要观看民兵表演。汪月霞奉省军区之命,车船颠簸,匆匆前往。一到杭州,马上进入靶场参加射击表演,精度射、空中汽球、平地彩碟、固定速射、移动速射、对抗赛,每一个项目她都参加,每一个项目都取得优秀成绩,谢胡看了,连声称赞,走下观看台和汪月霞热烈拥抱。
“文化大革命”中,汪月霞受到冲击,被挂牌游街,日夜批斗。但她始终不为所动,坚信自己当民兵、搞军民联防没错,坚信女子民兵连红旗不倒。
1971年,汪月霞被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她又连续当选为第五、六届全人大代表。在第五届全国人代会上,她进入大会主席团,并被选为常委会委员。1977年8月,她作为党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8年9月,汪月霞出任中共洞头县委书记兼县常委会主任,后兼任代理县长。1983年4月,她当选为温州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从1982年5月开始,汪月霞不再担任女子民兵连连长,但她仍一如继往地关心女子连建设。调温州市人大工作直至退休之后她经常回到女子连,向连队整组后新入连的女民兵忆连史、讲传统、授技艺,鼓励新民兵接好班,为女子民兵连这面红旗增添光彩。
汪月霞担任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连长22年,她和女子连的姐妹共同铸就了“海霞精神”,成为海岛人民建设海上花园的精神力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