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8-6-24 22:15:32
尊敬的楼主本家老先生:您好!
您是古稀长老,还经常为宗亲事业、汪氏历史和汪华文化研究辛勤劳作,做出了很多贡献。您的精神和情怀实在令人敬佩,您辛苦了,向您学习,向您致敬!
我以前看过您的《十八问》,发现了几处并非一般性的疑误,我曾回帖指点。因您当时还没注册上家网论坛,是别人从您搏文中转发过来的,故无法与您交流和商榷。
可我今天看了您的这篇文章,发现问题依然存在。开始我以为可能是您的老谱资料本身有问题,当我再往下细看谱表时,认为您的谱表和很多其他版本一样,只是少了两个字(空了两个字的位置),主要还是您分句和理解的问题所致。
诚恳期望您能接帖切磋,统一认识,纠正差错,以不致于造成混乱和误导。在此先谢了!
爽公支 统宗九十二世 汪长富 拜交 08.6.24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8-6-24 22:44:19
汪氏一世祖汪鲁本姓姬叫姬汪鲁,是周武王后代鲁成公一支,其父叫姬里肱。公元前594年到前592年间姬汪鲁出生于现河南太康西的颍水流域,该地在南陈时叫陈郡阳夏县西乡靖仁里。
----------------------------------------------------------------------------------------------------
鲁成公黑肱是周公之后?还是周武王之后? 依据是什么?
一世祖是叫姬汪?还是叫姬汪鲁?依据是什么?
河南太康是一世祖的卒葬地?还是出生地? 依据是什么?
汪华的前三个儿子怎么会是于自己出生数年前就已死去的第一房夫人所生? 楼主资料不够详实,《越国公年谱》和《华公垂语录》可否为证?
整篇文章还有很多错别字,需要重新、认真地校对和修改。
都边君
发表于 2008-6-25 20:19:22
见五楼下图"汪氏通宗世谱":一世至九世图:
一代 汪--二代 挺--
左边:"始祖姬姓名汪鲁黑肱之次子也... "
我想这里是刻版错了,应为::"始祖姬姓名汪 鲁黑肱之次子也... "
鲁成公次子姬汪,他的后代以"名汪为氏",就姓汪氏了.
"姬汪鲁" ,在文言文里我不知道能理解为"鲁国的姬汪" 吗?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8-6-25 20:46:21
引用第12楼都边君于2008-06-25 20:19发表的 :
见五楼下图"汪氏通宗世谱":一世至九世图:
一代 汪--二代 挺--
左边:"始祖姬姓名汪鲁黑肱之次子也... "
我想这里是刻版错了,应为::"始祖姬姓名汪鲁黑肱之次子也... "
鲁成公次子姬汪,他的后代以"名汪为氏",就姓汪氏了.
.......
“始祖姬姓名汪鲁 黑肱之次子也”,这里“ 成公”二字没印出来,位置是空的。
这里本应断句为:始祖姬姓名汪,鲁成公黑肱之次子也。
而楼主却断句为:“始祖姬姓名汪鲁, 黑肱之次子也。
也许楼主尚未见过其他版本,缺少鉴别与比较的资料所致。
都边君
发表于 2008-6-25 21:03:13
长富本家说得对.
见我家谱:"爽公葬绩溪十一都三图土名七塔古井旁,其税在绩溪土名辛田汪氏子孙之户。"
看来,爽公葬绩溪七塔古井旁,不是辛田.
但我不知道当时交税是怎么回事了?!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8-6-25 22:31:38
税是以田为载体── 税田,这里的“ 税”可能是“田租”和“国税”的合称。
显要人物的墓地和墓祠的维护,需要一笔稳定的费用来源,故需置一宗公田出租缴费,租种公田的人叫佃户,田租交给公堂以支付公费。但自古种田地都是要交国税的,这个当然也由佃户来承担。
为长期稳定,公田的租种权和交纳税费义务,就被落实到一家长期佃户的户头上。
汪光裕
发表于 2008-6-25 22:59:22
道显本家辛苦了。此文总的来说很不错。但有几处不对,上面二位已指出几处。我也与你讨论几点:1、汪华入朝京师到底哪一年?你说武德5年。实际上:武德四年11月与王雄诞战。武德5年7月杜伏威入朝长安被软禁,武德6年8月辅公祏夺王雄诞以叛,伪建位号,王引兵讨之,郡境以宁。明年即武德7年,是年3月,李世民平定辅公祏,全国基本统一,故华公于武德7年最早也在3月入朝长安见李渊或还有李世民,李世民于武德9年6月4日发动玄武门政变,6月7日立为皇太子,8月,李世民即位,大赦天下。 2、华公入朝直到贞观二年被冷落了6-7年?请看:贞观二年4月7日《授左卫白渠府统军制》——前歙州都督汪华等久经任使,夙著忠诚,并宜参掌禁兵,委以戎旅,一依前授。主者施行。。。。这里不明明说一直在都督任上吗? 3、宋元诰封多少次?多少人?请看《越国公诰敕跋》。。。。宋元褒封诰敕凡十二道、夫人钱氏、嵇氏、庞氏、张氏,上自三代,下及四弟、九子并妇、长孙及诸从神共诰敕四十二道。。。。。知徽州府事福山 孙遇谨跋。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8-6-27 16:13:34
楼主发完这篇主帖后,怎么就不回头查阅和复帖了? 是太忙还是不愿意交流磋商?
再好的文章都难十全十美,一个人的视野总是有限的,有评阅、有讨论、有异议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很正常、也是很好的局面。敬请楼主理解和接受并参于讨论!
都边君
发表于 2008-6-28 00:08:51
道显本家的这两篇文章内容很丰富的,爬梳出这么多的汪氏素材是很辛苦的,不容易的,向你致敬,学习.这两篇文章一定能改好,为汪氏文化作贡献.
对第一篇文的改动在框架上提些不成熟的建议:
1.题目仍用"汪氏的起源与发展".
2.删前言,因为内容与正文关系不大.
3.第一段小标题"汪氏的起源与发展",能否改为:"汪氏的起源".
4.第二段小标题"汪氏的人口大发展", 看内容, 与标题不太相符,能否改为:"汪氏从中原迁徙徽州".
5.第三段,仍为"天下汪氏出徽州".
这样就成了:
汪氏的起源与发展
一.汪氏的起源
二.汪氏从中原迁徙徽州
三.天下汪氏出徽州
仅供参考.
汪道显
发表于 2008-7-1 09:03:00
谢谢大家的意见,文章中确有多处错字等问题,本人将尽快更正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由于本人平时很少上网,所以对于大家的反馈意见得知较慢些,对此还请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