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胜(郎溪) 发表于 2008-9-1 00:17:51

寻无为荷叶地(传几页家谱,看能否帮忙寻到根)

听老人说我们是从荷叶地迁出去的,
荷叶地如今在哪,到现在也没问寻到,
字辈有...命卫国士家....(我只知道这几个)
我是国辈,
原来迁过来时家谱,文革几乎都被烧,仅余几本,也不相连,发几页上来看看能不能寻到源

龙眠久子 发表于 2008-9-1 08:15:00

仔细看看谱,应该能找到本宗的。
枞阳县临贵池有荷叶地。

汪国胜(郎溪) 发表于 2008-9-1 14:01:06

谢谢提醒,谱据说是当年从火里抢出来的,不连贯,也没有寻到太多指导话语
老人们曾说,以前是长毛跑反(太平天国)时从无为荷叶地迁过来的,
可是后来问无为的同学朋友,都不知道,
到现在也不知所以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8-9-1 14:16:48

大通荷叶州,现在是属于安庆市枞阳县,还是属于巢湖市无为县?

seadog60 发表于 2008-9-1 15:59:07

祝早日寻到根基

汪国胜(郎溪) 发表于 2008-9-1 22:15:50

是大通和悦洲(荷叶州已经叫和悦州)?搜了些资料来共享
铜陵县大通镇,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县城以南30华里处,鹊江是荷叶洲的别称,大通对面,有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沙洲如荷叶浮泛于长江江面,这片沙洲就叫荷叶洲.相传当年暹逻国太子金乔觉朝圣九华佛山,途经江北枞阳县,不慎踩断一根藕梗,旋即被激流冲走。这根藕梗后来飘零到了大通江面,渐渐长成一块绿色沙洲,这也就是“荷叶洲”三字的由来,荷叶洲最初一片荒凉,野水无边,禽雁栖集,到了晚清,洲上人烟渐稠,屋宇渐密,加以处在“渔盐市镇”的大通对岸,洲上商业就颇具规模了。当时的长江水师提督彭玉麟,认为这里是天然良港,地理适中,物产丰盈,遂在此练兵筹饷,设参将衙、二府衙、厘金局、皖岸盐务督销局等行政机构,统辖和督办沿江数省盐务。将荷叶洲改名为和悦洲的,也是彭玉麟,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三条块石路面的主街道,又对原有的十条街巷进行了修整。因棚户连绵,洲上火灾不断,彭玉麟便以三点水偏旁的字对十巷加以命名,这十字即江、汉、澄、清、浩、泳、潆、洄、汇、洙,意在以水避火。当地士绅师从其意,对洲上新修的三条主街道,取名为河、洛、沧字巷,合称为“三街十巷”。
和悦洲走向破败,缘于1938年夏的一场大火。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的军舰由长江进入大通港,对大通一江两岸进行狂轰滥炸,与此同时,驻守大通的国民党四川军头头们,早就对洲上的万吨食盐、钱庄和银楼垂涎三尺,便趁机联合洲上的黑恶势力,在掠夺了库存的食盐和银行后,以“焦土抗战”之名,放了一把火,以掩盖其罪恶。熊熊大火整整烧了一个多月,大火之后,和悦洲三街十巷化为一片灰烬。经此浩劫,和悦洲一落千丈,大通这座千年江左古镇,也迅速衰落下去了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8-9-2 17:16:28

看来,楼主要查的“荷叶地”,肯定不是这个“荷叶州”了。

汪国胜(郎溪) 发表于 2008-9-2 21:26:00

谢谢楼上提醒,继续寻找荷花地,呵呵
在另外一本谱序言,汪受庵名德容拿家谱请其老师为序,页缝连处有蒋序字
搜查汪德容有:
A汪德容,字云尺,钱塘人。雍正甲辰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有《重阆斋集》。
B汪德容[清]字重阅,浙江人。雍正二年(一七二四)探花。工书。楷法初学黄庭,行书学欧阳询诸帖,晚年则一意颜真倾,惜其登第后,谪成不还,流传人间绝少。尝闻在塞上时,有请作擘窠书者,苦乏巨笔,以竹箸夹絮濡墨汁为之。《频罗庵遗集》
根据中举时间,A,B所述为一人,同时有资料显示汪有老师叫蒋林的
-----雍正初年,大将军年羹尧深得宠信,“呼嗡能为人福祸”,声势显赫,翰林中很多人都想去巴结。蒋林有个门生叫汪德容,以文词见赏于年羹尧,便向年推荐蒋林。年重蒋林名气,也有意请他为幕僚,蒋林见他威福自用,骄纵已极,知其不会有好结果,便婉言拒绝,并借省亲为名,回到家乡.......

虽可看做一个解释,但存疑处颇多: 汪德容是钱塘人,是否就是谱书中的汪受庵德容?
此谱序写在乾隆戊寅年(1785?),也似乎与蒋林卒于1747年不符啊

汪国胜(郎溪) 发表于 2008-9-2 21:27:35

还有三张

龙眠久子 发表于 2008-9-3 08:19:48

来自大畈,尽量向大畈支派下寻找。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寻无为荷叶地(传几页家谱,看能否帮忙寻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