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遗著 五律五首《荆轲刺秦王》
先父遗著 《荆轲刺秦王 》七雄秦最强,略地并侵疆,六国频遭难,燕邦更受殃。燕王无一策,太子用专方,物色真高手,乘机刺政王。
其二
燕丹深寄托,刺客字荆轲,匕首地图捲,樊头木匣罗。辞行易水地,悲壮不还歌,副手舞阳伴,昂昂勇气多。
其三
秦政迎燕使,咸阳宫殿门,荆轲木匣捧,小舞地图擎。胆以年龄小,抖从畏惧生。秦王声喝住,只教一人行。
其四
验头真乐意,见刃忽惊心,扯袖当胸刺,断襟拔腿奔。执刀追赶急,绕柱走马灯,眼看荆轲胜,医生作祸人。
其五
医生扔药袋,刺客招应忙,为此毫厘误,失之千里长。秦王抽宝剑,燕使俱伤亡,虽说荆轲败,万年姓字香。
注:1、匕首地图捲,樊头木匣罗-----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商量荆轲去秦都行刺之事。荆轲提出;去秦都必须带两件东西去,一是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的地图。“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二是秦王悬赏通缉逃往燕国的秦将樊于期的头。匕首捲在地图里藏着,樊于期自杀后,荆轲将其头装在木匣里。“罗”,装也。
2、副手舞阳伴----太子丹派的一个才十三岁的小勇士秦舞阳为荆轲的副手,二人结伴而行。
3、辞行易水地,悲壮不还歌-------荆轲出发那天,太子丹与少数宾客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送别。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悲壮的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拜读了! 好! 真文人也! ''燕王无一策,太子用专方''.
实际上,写出了燕王是个平庸的国君,同意荆轲刺秦王,就是失着.失败后,燕王只能杀了太子丹平息了事.
笔者把荆轲刺秦王,写得惊心动魄,大手笔. 看得出,书香之家 老人的诗不错的。 谢谢各位对先父的褒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