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徽州 发表于 2009-4-21 10:17:21

奉上徽州潜口“汪氏金紫祠”图片

汪氏金紫祠,属徽州潜口下市汪族,又称“下祠堂”,其建筑特征是模仿北京故宫太和殿。该祠具有很高的建筑价值,是研究徽州古建的珍贵范例。

据碑文载,金紫祠是汪族八十一世祖汪一诚承父兄之志(其父“文显”,兄“一中”) ,捐地千步,捐银二千两,加上汪士明捐银三百两,于万历壬辰(公元1592年〉奠基新建。该祠于1601年竣工,1666年和1936年两次大修。祠前有一座四脚石坊,上有汪文显题写的“金紫祠”三个醒目大字。四脚石坊的两边各有一座两柱石坊。由四脚石坊北进有“三源桥”横跨矩池(按古代规矩设计的矩形池塘)。越桥过一段石板路进入棂门,经甬道到戟门。戟门上方挂有“汪氏家庙”匾额,门外两边置石狮一对。戟门前檐还有三块直匾。进入戟门后,甬道两边天井里,各有一个四角亭,亭内分别由贔屃驮着两块大石碑。抵议阖。“越国世家”匾额,门内两面有左钟右鼓悬吊。经甬道登露台抵大堂,大堂内挂有10多块匾额,还有董其昌书写的对联和3个龙亭(亭内有圣旨)。由大堂经两边回廊或中间驰道及寝殿,龛座中间供汪氏先祖词汪叔敖像,左昭右穆供历代先祖牌位。自棂门至龛座面积为3810平方米。祠的后面有一幢上下两间的“汪公殿”,内挂“保障六州”横匾。此乃记念汪氏四十四世祖汪华在隋末动乱中,为保障杭、睦、歙、宣、饶、婺六州立下大功建。                              
      抗战期间,该祠是新四军整训的政治课堂,又是东进誓师大会的庄严会场.“东进, 东进,打到敌人后方去! ”消灭敌人的号角曾经在这里吹响。这里还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皖南实施的第一个实验基地。为公小学、紫霞学校为新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金紫祠自建成以来,历经沧桑。1950年起一直为潜口粮站使用至今。1950年,门前两只石狮被拆迁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大门口.“越国世家”和“汪氏家庙”两块匾额各锯半个字用来装修板壁。1976年,除四脚石坊,棂门、戟门和龛座外,汪公殿和大堂的全部殿字彻底拆毁,改建为粮食仓库、粮站办公室和职工宿舍。整幢汪公殿就前后仅存,中间残缺,非常遗憾。


是年4月5日,我携两广汪氏宗亲约40人拟参观和拜竭该祠,由于该祠产权问题,经交涉后无果,两广汪氏宗亲略带遗憾而归。现特地上一些照片,以部分满足宗亲们的愿望,下次有机会,一定再拍一些金紫祠内景奉献给宗亲们。

魅力徽州 发表于 2009-4-21 10:24:50

四脚牌坊“金紫祠”

魅力徽州 发表于 2009-4-21 10:28:29

“三源桥”横跨矩池现在已经成为停车场和木料堆放场

魅力徽州 发表于 2009-4-21 10:30:53

“越桥过一段石板路进入棂门,经甬道到戟门。”——现在已经是公路要道

魅力徽州 发表于 2009-4-21 10:33:33

两柱石坊被砌进大门

魅力徽州 发表于 2009-4-21 10:35:11

金紫祠侧面

魅力徽州 发表于 2009-4-21 10:35:55

金紫祠的飞檐

魅力徽州 发表于 2009-4-21 10:36:31

金紫祠祠堂后面的情况,石板路表明这里自古以来都是交通要道

魅力徽州 发表于 2009-4-21 10:38:02

窥一斑而知全豹

龙吉 发表于 2009-4-21 12:31:49

汪大刚本家,这里才是你寻根问祖的最终目的地,你的先祖汪叔敖及其他的列祖列宗的牌位都在金紫祠堂内,建议你亲自去查询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奉上徽州潜口“汪氏金紫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