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高山兵官 发表于 2009-6-7 13:34:10

当神立庙敬奉的江南伟人-----汪世华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6-7-14 15:20 编辑 <br /><br />隋末唐初江南著名的农民起义首领汪世华,在乱世揭竿而起,带农民义军推翻了江南六州隋朝官府的统治,战胜了外侵势力的进攻,保护了六州和谐,唐朝建国后,为了继续保持六州的平稳,依然放弃自己的王位,奉表归唐.这种顾全大局,不顾个人得失的精神是多么崇高,伟大啊........难怪1400多年来,徽州暨江南六州的黎民百姓始终爱戴他,怀念他,祭祀不断,香火不熄;历朝皇帝始终肯定他,褒扬他,唐以来先后有9位皇帝19次下诏嘉封他;历代达官、文人始终敬仰他,参拜他,唐玄宗、宋徽宗、宋宁宗、赵普、周歆、吕蒙正、汪伯彦、朱熹、苏辙、文天祥、护都答儿、辽肃王、胡富、汪志伊等数百人题词写诗颂扬他。越国公汪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遗产是:一心为民,一切为国,鞠躬尽瘁.纵观历史,千古帝王将相,能以人神立庙祭祀能有几人?江南更少.为传承和宏扬中华文化遗产,近几年来,黃帝陵,孔子庙都由当地政府举行了公祭活动,而江南人神的祭祀活动无与伦比......至少有四点不足;1,保护规格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破坏大的汪王墓,祠,庙等祭祀场所至今没有恢复,3,当地政府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其间的商机),4.宣传力度小(没能把汪氏后裔吸引过去,使他们捐资建设).只要人心所向,四海归一,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达到宏扬汪华文化的目的,四面八方的财源一定会滚滚流入徽州......

汪的秋 发表于 2009-6-7 16:24:37

有理有琚说出了五百万汪姓人的心声!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9-6-7 20:27:15

共同感受,顶一个。

胖子道生 发表于 2009-6-8 10:06:58

说得是大实话当地政府太不重视那!

汪志林 发表于 2009-6-10 08:16:38

当地政府不够重视应该是因为我们没有说服政府在保护上的商机和立庙敬奉后的经济回报

希望有一条通道可以让我们的建议和理由直达政府领导班子

seadog60 发表于 2009-6-13 10:10:34

政府考虑问题的层面与老百姓的不同,跟汪氏家族的思想方法有更大的落差。这是很正常的,问题就在于徽州文化能不能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沉淀的姣姣者,汪华能不能成为徽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名人。研究归研究,发展归发展,市场归市场,其实,政府也是很势利的,不要忽略这一点!
汪华目前只能是汪家人崇拜的神,要异姓人接受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当代汪家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特别是依靠事业有成的今日汪家名人!!!

汪庭鉴 发表于 2009-6-16 10:07:10

我完全赞同上楼本家的观点。汪华文化要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能在华夏文化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靠所有汪氏后人的共同努力。而中坚力量却是那些当代汪氏的精英和名人。在服务社会与创造财富的同时,千万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宗。弘扬先祖美德,传承汪华文化,是精英和名人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汪高山兵官 发表于 2009-11-4 14:21:18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6-7-14 15:20 编辑 <br /><br />汪家的精英和名人们不知何时能成为弘扬汪华文化的领军人物?难道就这么冷漠下去?无动于衷吗?

seadog60 发表于 2009-11-12 20:11:12

引用第7楼汪高山兵官于2009-11-04 14:21发表的 :
汪家的精英和名人们不知何时能成为弘扬汪华文化的领军人物?难道就这么冷漠下去?无动于衷吗?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靠这里的热心本家,靠各地的联谊,靠研究会的支持......总之是靠我们大家不懈的努力!

汪家强 发表于 2010-3-12 21:23:55

问本家们好!我是湖北荆州的。听家里老人们传下说,我们是从江西迁到湖北荆州城西门外土地场的。我们的族谱是:世文应华正,学远定家帮;高中明德怀,祖先有亿代;到我这辈是“家”字辈。另:我们家族曾有一支族人又从荆州城西门外土地场住地迁往现今的当阳市。敬请本家族同胞跟我联系,本人不胜感激!礼QQ:940501371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当神立庙敬奉的江南伟人-----汪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