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老年人很少上网,这是一个客观,主观还在于汪氏宗亲网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宣传方面还不到位,工作应从基层(农村)做起来,在基层建立基站,起步可从地区的汪氏大村落搞起,并扩大到周边的小村落。从规划上划分区域,最后以地区集中资料参加全国汪氏资料的拼盘。(在农村不定要年老的,年青在这方面有研究一定要吸收,讲实话年青只要有性趣工作不比年老的差。年老做顾问,年青做实事。汪氏家园的事业是无坚不摧的)现在的农村有几个人在为汪氏宗亲网服务,这个巨大的民间资料市场,组织者和领导者考虑过吗?小小见解提供思考。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我知道我身边有很多汪氏老年人,很关心家族事情,但苦于不会上网。建议印一些宣传资料或者小册子,有志愿者发放。 建议大家向汪道生学习! <<天下汪氏>>杂志就是宣传资料的小册子,有条件的宗亲可以多购一些,发给汪氏宗亲. 首先,作为汪氏子孙,我要向辛勤工作的家网的管理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办好家网,要群策群力,大家共同努力,提供新闻,提供资料,让大家来有所看,
有所学,然后有所用。 愿所有汪氏子孙齐心协力办好家网! 引用第6楼汪高山兵官于2009-06-13 21:22发表的:
据管理团队员在在线人数统计表分析研究,有百分之七十的管理团队员今年来没在线过,更令人费解的是有些版主也很少在线,我们怀疑是虚设的,我建议将从不在线工作的管理团队员撤换,精兵简政,宁少勿滥,大力提高管理团队员的积极性,更好地为家网注入活力.....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回 6楼(汪高山兵官) 的帖子
1,赞成,2,不要让徒有虚名的人占位子。3,最新帖子超过400字的应适当保留时间长一奌,因为别人写篇文章不容易,-但沉下去很少有人问津。4, 引用第54楼wwg6597888于2012-06-26 15:02发表的 :首先,作为汪氏子孙,我要向辛勤工作的家网的管理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办好家网,要群策群力,大家共同努力,提供新闻,提供资料,让大家来有所看,
有所学,然后有所用。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支持。 你可曾记得有一首歌中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自古有言;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谁没有家,谁不爱自己的家?无论是海外赤子,还是国内移民都不会忘记"家".家族的兴衰与每个中华子孙息息相关.......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家谱即家史,她公正地记载着各姓的荣辱史.我们的家谱生命力极强,历经纷纷战火,十年文革的浩劫,却依然保留下来,实属我族之大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富强,民生得益,香港澳门回归,雪百年国耻,国共再度合作,谋求中华复兴,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更好地把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时不我待.运用高科技手段,编修(中华汪氏统宗谱),就必须齐心协力把汪氏宗亲网办得更好.众人划桨开大船,要充分发挥广大网友的才智,对汪氏宗亲网的不断巩固提高,多提宝贵意见.我们的管理人员不但要谦虚谨慎,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我们的管理人员还要起表率作用,带头多多在线.多发主题帖,多回帖,尤其是对新手更要帮助引导,充分调动大家参加讨论的兴趣.我们相信只要人心所向就一定能把汪氏宗亲网办得红红火火,建成和谐友爱,热忱向上的汪氏宗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