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华年谱
汪华年谱笔者见到的“越国公年谱”有二个版本,两者大同小异。
“越国公年谱”虽然把汪华历史年份列的很详细,但该年谱有诸多问题与汪氏正史“汪华通宗世谱”中的介绍有较大差异。其中最主要的是把原配“钱氏”与“继钱氏”混为一人了。原配“钱氏”是徽州黎阳人,汪华入京前已去世,生了长子、二子、四子;而“继钱氏”是其父唐崇国公随唐帝由太原迁入长安的,是汪华入京后才结婚的,未生子。
1、罗愿在“越国公行状考”中提到“王自隋开皇六年生至武德五年入朝京师三十有七年矣,中间称王十余年亦不应未有配偶”。
2、罗愿引用了宋丞相汪伯彦在“告庙文”中提到“汪华以六州所与地挈八子归诸朝天子嘉其忠……”。说明汪华入朝时已生有八子(注)。可由“年谱”时间表看出汪华入朝时未有儿子。
注:根据“通宗世谱”介绍汪华第八子出生时间应是入朝后出生。
3、明户部尚书汪元锡在“小传”一文中(见《汪氏通宗世谱》子上部卷二之二十六)详细介绍了汪华五个夫人的原籍及父亲姓名;五个夫人的生、卒、年、月、日及时辰;五个夫人的生子情况(详见“汪氏二十问”之十四问)。其原配钱氏、二房稽氏、三房庞氏都是六州之人,不可能到长安才结婚。在小传文前汪元锡写道“近于歙谱得见公传一篇,其载两娶钱氏及九子甚详恐胡公(指写越国公行状的胡伸)不及见也于是摘其语以补行状之末”。(“小传”的内容在我的“古徽州第一伟人—历史上的汪华”及“汪氏二十问”中作了介绍)
4、宋朝皇帝追封五个夫人时四次追封原配钱氏为八字夫人,继钱氏因出身名门被三次追封六字妃,其他三个夫人被二次追封为四字夫人。这与“小传”的介绍是相符的。
5、唐太宗诏汪华为“九宫留守”时两个钱氏都已去世,原配钱氏在汪华入朝前去世,唐太宗不一定知道这个钱氏,由于继钱氏出身名门又是汪华入朝后在京结婚的,所以唐太宗诏封继钱氏及三个仍健在的夫人是可以理解的。
6、根据汪华续的族谱介绍,汪华父死时七十四岁,(该谱上报唐太宗,如有虚假情况,查出要被杀头的)应该比较可靠。如果汪华三岁父死,那么汪华出身时其父已七十二岁,可是汪华还有两个弟弟:世英、世华,在后来宋朝追封时也被追封为“侯”。所以讲汪华三岁时其父卒不合常理。 道显老师:您好!您辛苦了!
好久没见您上网了,难得今日能相逢,近来身体好吗?借着您的帖子,我想趁机与您讨论几个问题:
一,关于汪华是否幼孤的问题,“自幼而孤,三岁亡父,八岁亡母,九岁帮舅家牧牛”一说,已被历代众多史料所载,亦被当今众多
汪华研究者所共传。在没有更系统、更详实、更确切的不同版本的资料之前,我们现在对这一说法是当信还是当否?
二,关于汪华之父僧莹公的享年,各不同版本的老谱记载原本就不一致,就有“五十有四”和“七十有四”的不同记载,但大体上都
不外乎这两种。我们现在到底应该确认哪一种享年记载?若接受“幼孤”史料,就必须否定“七十有四”的享年记载。
三,关于汪华众夫人的接纳顺序和年份,虽然罗愿和元锡二人言之有理,但也只是怀疑和推测而已,他们并没有提供全套详实可靠的
具体史料。不仅与夫人封诰顺序不相符,也与《通宗世谱》记载的云岚庙祠中汪华及夫人神像的排位顺序不相符。
四,关于汪华是否率八子进京,必须有其前八个儿子的出生年份来佐证。但在《通宗世谱》等众多老谱中,除爽公一人有几种出生年
份的记载之外,其余七兄弟都找不到出生于进京前的年份记载。尽管推测有理,但苦于没有佐证,似乎不宜确认。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不知妥否?在此,敬请道显老师赐教,也欢迎大家参与一起讨论。
九华山汪长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