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0-6-18 13:40:54

Re:清源禅寺 不属于九华山

根据寿杰本家提供的图片和文字,我查阅许多网上信息理出头绪如下:

一·清源寺座落于青阳县酉华乡金峰村境内,酉华乡在青阳东边,九华山在青阳西边,两地相距约有60公里,该寺远离
九华山范围,根本不属于九华山。

二·清源寺的各种网络宣传资料,皆以虚假具多。拿九华山美丽的文字光环硬往清源寺头上套,甚至有释慧深法师陪同
江泽民、吴邦国、钱其堔、陈幕华等“贵宾到访”图片,还有肉身菩萨图片,这些全是欺骗宣传,有愚弄信众之嫌。

三·关于清源寺的历史资料,我无法肯定或否定。但从图片上看,没有任何悠久历史的遗迹,全是原石小树新建筑。只
有去寻问当地老者才能辩其真伪。倘若确实是座有悠久历史的古名老庙,那里距当涂只有约140公里,倒也更近了。

汪拥军 发表于 2010-6-18 17:24:02

最近一直在忙工作,很少上网,好久没有看到长富公执着的身影。问好长富公。

汪寿杰 发表于 2010-6-18 23:43:10

“九华星云”的困惑,也正是临清汪氏的困惑。
       临清,自“十六国”时期后赵建平元年(公元330年),改清渊置临清县后,一致再没有从任何公文及文献中再称“清源”的。估计民间一直使用着“清源”这个名字。
       凤翔爷到了清康熙四十四年还在使用“清源”?这是我一接触墓志铭时就否定了的。因而我查找到“九华山清源寺”,这里距离太平(当涂)很近啊,我就采用了“九华山清源寺”的说法。
   看了“历代名人赞颂临清之诗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ea8090100i42f.html),我想墓志铭中的“清源”就是“临清”了。
   关键的还有“清源城陷”几个字。我再推断一下,“清源城陷”的大致时间,对照临清被清人占领的具体时间,也许就能够证明。
   谢谢宗亲的关注!   

             2010年6月29日补充如下:
       临清,西汉时期设立清渊县,民间俗称清源。后赵建平元年(公元330年)改置临清,再无“清源”之称。“清源城陷”的大致时间是1645年,当时我们这里是东昌府临清州馆陶县,“清源”就是指“临清”。特向各位宗亲致歉,并向长富本家致敬!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0-6-19 10:51:51

呵呵,一个“清源”勾起楼主许多遐想,原来就是临清!是这样,也就更合理了。

关于那篇碑文,我认为:最好还是看到全文后,再作深入研究为宜,免得断章取意以误译原文。

汪天俊 发表于 2010-6-21 15:44:16

非常感谢各位本家为我支之源所提供的各种资料。我电话联系了修文的二叔,他说,在那边的我们最老的那个祖坟的那个老人确实是一个官,好像是什么道台大人(据碑记,此碑仍在)。等我放假我亲自到那里去看一下,把资料弄齐再上传,供大家参考。
再次感谢各位本家为弄清我支之源所做的各种努力,谢谢!!!

汪寿杰 发表于 2010-6-27 00:22:45

汪凤翔祖脉推断

汪凤翔祖脉推断     临清汪氏忠勤堂陶山支系,为越国公汪华后裔——明丞相汪广洋后裔一支。明洪武帝旨封广洋公“拥军忠勤伯”,故以“忠勤堂”为堂号。公后世子孙繁衍万计,多有外迁。因公终葬于陶山,世居于此的部分子孙称“忠勤堂陶山支系”。      汪广洋,颍川侯姬汪七十二世孙(因广洋公身世特殊,或为规避“九族”之祸,公前祖脉世序较为模糊,宗亲疑为七十五世,待考。)。字朝宗,号洪波,祖居安徽休宁(待考),后迁高邮(今江苏高邮)。幼年随父河公由高邮再迁太平(治当涂)。公少显聪颖,曾投师江南名师余阙,精通经史子集,才华横溢。元朝末期考中进士,后回太平待职。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大军渡江,遍访名士贤良,公得以知遇和重用。初为元帅府令史,历任江南行省都事、中书右司朗中、江西行省参政、山东行省参政、陕西行省参政、广东行省参政、中书省参政、左丞、右丞相。满腹经纶,为人忠厚,居官清正。著有《凤池吟稿》诗集。      洪武三年(1370),公被诏由陕西参政进京任左丞相。时任右丞相扬宪,嫉贤妒能,唆使侍御史刘炳捏造“奉母无状”的罪名向皇帝进行弹劾,公被革职返乡,侍奉老母,进而又受“抗旨延归”诬告,被流放海南垦荒。不久,前丞相李善长以“诬陷同僚”的罪名弹劾了扬宪,杨宪伏法后,公被召回雪耻。朱元璋封广洋公为拥军忠勤伯。洪武四年(1371)初,公被授为右丞相。洪武六年初,因长期“廉明持重、不敢建树”,被派任广东行省参政。一年后,再诏回京,授任左御史大夫。洪武十年(1377)秋,公被再授右丞相,以达到制衡左丞相胡惟庸的目的。然而,公无邦无派,势单力薄,根本制衡不了大全在握、姻亲勾连的“淮西派”的肆意妄为,又担心再陷害,故随波逐流、谨小慎微,朱元璋大为不悦。洪武十二年(1379)末,中丞涂节参奏胡惟庸害死刘伯温一案时,被横加“知情不报”之罪,朱帝大怒,责公“盟党欺君,贬罚广南”。废相敕云“自居大宰之位,并无点督之勤,公事浩繁,惟从他官。剖决不问,是非随而举行。数十年来,进退人才,并无一名可纪,终岁安享大禄。”随后,朱帝又愈加猜忌,追加圣旨“就地正法”。      称帝之后的朱元璋,逐渐变专治、多疑和武断。皇权、相权之争并遇奸臣加害,使公十年内三异相位。最终于贬放广南的途中被追杀于(长江采石矶段,临近于太平府)木船之上,初葬于太平。后被知遇于广洋公的属僚转葬于清源寺(今安徽九华山)。后又被长子子持携子侄终葬于陶山枣科里(山东省临清市杨二庄村)。      广洋公,子嗣众多。公受贬蒙法后,其后多流亡,或为隐名埋姓者多。广洋公早已洞察时事,未及“检校”(后为锦衣卫)访查,事先将子持、子守、子元三子及其后人(待考)隐匿于登州府福山县苟塔村(今山东烟台市福山区)。洪武二十五年(1392),子持携子、侄至东昌府馆陶县枣科里(今山东省临清市杨二庄村),“留长子彦才,侄儿彦深僦屋而居,后亦将公遗骨移葬如此。”    长子子持(子世),字衡平,又字显卿,尊为福山公。“善风镒因,海氛不靖,携子侄遨游胜区至东昌府现临清市枣科村僦屋而居”。次子子守,字国防,隐居福山。三子子元,字冠军,居隐烟台福山。广洋公现已查明的后裔为三子的六孙中,彦深、彦才,居聊城临清;其它四孙居烟台福山(改王姓,后有部分改回祖姓,具情待考)。广洋公其他子、孙待考。摄于明太祖淫威,为保族门周全,子持及子侄三人,移居陶山后均未敢声张为汪姓。至永乐帝后期,广洋公四世孙(颍川侯汪七十五世孙)称彦才、彦堔为立祖之主,因而有“七十四世立祖茔”之说。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生    平    考    略彦才    明丞相汪广洋长子子持公之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父子持(子世)携至东昌府馆陶县枣科里(今山东省临清市杨二庄村),故与子持之子彦才(财)称伯仲。因受明太祖追杀,祖父广洋及父子持均未敢对外称汪姓,所以称陶山一世祖仲氏公。妣侯氏,子四:福胜、福宽、福时、福春,是为二房四支。卒葬杨二庄祖茔东北第二塚。 福时    伯氏公三支,其后人居枣科里九圣祠西。文庙碑记载致政官,世远莫考。称醇谨公,妣谷氏,子四:环、珩、珎(珍)、珉。葬杨二庄祖茔仲氏公墓西第三塚。  珩    称隐德公。妣王氏,子一:杰。卒葬杨二庄醇谨公墓前。    尝闻移封公云隐德公,朴茂浑厚,无世俗态。事兄尚德公甚谨。四祖文学公每直隐德公而屈环、珩恒德之云,我无以报汝,又无多子以继汝,后令余子若孙,当世世躬奉祀事以报。盖以文学公乏嗣也。至今四时祭享塚奠办,惟祀于杨二庄祖茔后柏树下。   杰    字世英。称处士公。妣武氏,子四:国臣、国相、国瑞、国靖。卒葬枣科里西南,为立茔之祖。    国瑞    字汝符。寿官。明乡饮大宾。妣都氏,子二:应诏、应科;继妣都氏。年八十五岁。葬里西南祖茔。六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生    平    考    略应诏    字如川。邑庠生。天启元年二月初九日,移封徵仕郎金吾前卫经历司经历 。妣王氏,移赠孺人,子三:承德、承性、承明;继胡氏。年八十八岁。卒葬里西南祖茔。 承德    字克恒,号心宇。邑廪生。称孝敏公。妣李氏,嗣二弟承性次子兴嗣。年四十六岁。卒葬里西南祖茔。  兴嗣    殇。 承性    字克尽,号忠宇。例监泗州州判。前金吾前卫经历司经历。敕封徵仕郎金吾前卫经历司经历,后升凤阳府黄堂。称孝友公。妣戴氏,敕赠孺人;继顾氏,敕封孺人,子四:凤翱、兴嗣、凤翔、凤昇;庶申氏。年七十七岁。卒葬里西北新茔壬山午向。  凤翱    字竹洲。年一十八岁。寄葬西南茔。  兴嗣    嗣孝敏公。  凤翔    字仪甫,号補公。康熙乙酉新准贡。妣赵氏,子一:汝沆;继王氏;庶杨氏,子三:百礼、百谷、百朋。   汝沆    字深之。江南徽州乙酉科举人。妣赵氏,子一:鼎鼐。年一十八岁。葬里祖茔。    鼎鼐    字世长。武庠生。妣牛、马、梁氏,子二:昌龄、昌祚。   百礼    字孔洽。武庠生。妣刘氏,子二:昶、睕。    昶    字旭初。妣李氏,子三:昌玉、昌海、昌河。    睕    字明文。妣张氏,子一:昌禧。迁济宁。   百谷    字俊发。妣胡氏,子三:晟、煚、煜。    晟    字子明。妣曹氏,子一:昌福。    煚    妣祝、梁氏,子四:昌禄、昌祯、昌祥、昌裕    煜    妣刘氏,子三:昌祀、昌祈、昌珍。   百朋    妣X氏,子一:炅。    炅无考。  凤昇    字燦东,号怡云。顺治甲午(1654年)拔贡。妣李氏,子一:汝藻;继柳、崔氏;庶卫氏,子一:脼琪。   汝藻    殇。   脼琪    字东珍,号千顷。邑庠入监,考授州同知。妣梁氏,子一:之佐。    之佐    字君弼。例监。考授县丞。妣李、王氏,子一:启运。葬里南新茔第一穴。十一世十二世十三世十四世十五世生   平   考   略昌龄字岱宾。妣王、郑氏,子三:履吉、履廷、履平。 履吉字践祥。妣李、郑氏,子一:孟林。  孟林妣迟氏,子一:鸣珂。   鸣珂妣冯、贺氏,其他无考。 履廷字化远。妣张氏,子三:象贤、象臣、象德。  象贤妣李、林氏,子一:   鸣富妣林氏,其他无考。  象臣嗣履平。  象德无考。 履平妣由、李氏,嗣子。  象臣妣李氏,子一:各得。   各得字其所。其他无考。昌祚字克绍。妣张、黄氏,子一:履泰。 履泰妣郭氏,子二:象玉、象荣。  象玉妣吴、马氏,子二:   九思妣王氏,其他无考。   九成妣闫氏,其他无考。  象荣嗣祖启运。昌玉无考。昌海无考。昌河无考。昌禧迁济宁。昌福字天赐。妣梅、张氏,子一:履政。 履政妣李氏,子一:象鲁。  象鲁妣王氏,子二:九安、九如。   九安妣许氏,其他无考。   九如妣李氏,其他无考。昌禄无考。昌祯妣邵氏,其他无考。昌祥妣李氏,子一:履乾。 履乾妣张氏,其他无考。昌裕妣李氏,子一:履安。 履安无考。昌祀字敬先。妣梁、闫氏,嗣子。 履朴妣张氏,嗣子。  象煦无考。昌祈妣管、李氏,嗣子。 履谦妣李、迟氏,子二:象煦、象尧。  象煦嗣履朴。  象尧妣牛氏,子一:九章。   九章妣王氏,子一:鼎甲。    鼎甲无考。昌珍字君爱。妣杨、李氏,子三:履朴、履让、履谦。 履朴嗣昌祀。 履让妣杜氏,其他无考。 履谦嗣昌祈。启运字开文,号伴樵。太学生。妣高氏,嗣孙。  象荣妣张氏,子二:九立、九存。   九立妣温氏,其他无考。   九存妣梁氏,子一:鼎三。    鼎三无考。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0-7-1 07:26:58

回 14楼(汪天俊) 的帖子

请看这个: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9171

汪寿杰 发表于 2010-7-1 08:13:42

回 16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这支中的始祖氏“哇”,系“殷”改“汪”,绝非正统汪姓!汪天俊是汪天新的弟弟,从二人所发的手抄老谱来看,他们是华——爽——广洋——凤翔——?之后。凤翔后面还有缺考祖先,然后才是:世瀛——国举——天新、天俊。

汪天新 发表于 2010-7-1 08:48:45

我在之前就看过此相关资料,也没找到联接点,同时在贵州的修文也没相关的传说,有待细查!

汪天俊 发表于 2010-7-3 02:10:56

回 16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已看。但是找不到能与我们有联系的地方。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修文、惠水汪氏祖脉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