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11楼(汪明才) 的帖子
这种感叹不止是宏村,宏村好懒还保存了一批古建筑。徽州其他很多地方更有甚之,古祠古建荡然无存,宗谱史料消声匿迹。徽州寻根,只能体验祖籍路;问及祖脉,百人难有一人知。外迁诸省,修谱组会浪潮涌;故园大地,迟迟未闻风雨声。遗憾!
感叹多多,几语难能尽表。五年前的盛夏,我就深刻地体会到了!写于八楼的诗二首,只是我触景生情、旧感而发罢了。叹! 和汪双吾交流后并互相留下联系地址,并发愿有朝一曰修谱必将两支合修!他赠送我一本宏村西递,并签名留念! 明才本家清流寻祖根,让人感动但他本人也有感悟-----若大宏村尽没有一套完整家谱,让人感到遗憾为什么呢?没有一个出来愿意做奉献带头叙家谱,都在搞经济用先人盖的房屋搞大钱! 漫漫寻亲路,岖岖小径深。来日方更长,我辈仍须追。 引用第11楼汪明才于2010-07-02 22:44发表的 :
若大的宏村!世界文化遗产!竟然没有一本象样的家谱!文人墨客很多写书卖书的人很多,没有那个人愿意带头修谱,年长的人还能说说,中年以下的竟什么都不知道。汪氏总祠,乐叙堂 !失去原有的意思了,什么活动也没有了。现在成为挣钱的工具了。本人深表遗憾!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无可厚非啊!试想,如果没有这些人在这里经营,明才本家来到这里,看到的不是更冷清吗?关键是今后如何保护的问题了。 和汪双吾分别后驱车歙县。和秘书长汪怡民通电话。歙县由自来水丆总经理汪均接待,在汪均办公室里我说明来意,汪均帮我查地图并在清流联系人,邀请吃饭我婉言谢绝了。我捐了三百元修汪王墓请汪均转交研究会 !并在歙县住了一宿。 网上寻,实地找,收获不少,祝你寻根问祖早曰成功, 三十号早晨早早起床和歙县深渡汪卫东联系,接到电话没有多久就赶到歙县。和我一起随车的他们去黄山了,我和汪卫东去清流。汪均的朋友清流陈书记热情接待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