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曾赴休宁溪口、石田等地走访,有机会一定到回溪、首村去看看。
特别是回岭,那里的汪氏是否与裔村同支?汪松亮到底是哪一支? 再来几张PP 这个坟墓在哪个省市的呀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该地有部分是开国公之后裔。汪由敦就是铁佛公之后。 回12楼,龙眠久之本家
58世祖汪高是迴岭始祖
家谱记载:“58世廻岭始祖高公字公升行十八经艺精通唐末举义兵镇守婺北娶吴氏生一子程遂家于廻岭卒年四十一塟廻岭村心甲向妣同穴万历九年检业朝字五百五十九号坟地四十六步四分计税一分八厘二毫在汪资国辅二户东至汪凤炤地南至汪振宗地西北俱至汪应望地。”
* * *
58世祖汪高,字公升,是我们先祖世居廻岭村的始祖。他精通十八经艺,唐末带兵镇守浙江婺州(今浙江金华一带)以北地区。娶吴氏为妻,生一子,叫汪程。汪高公把全家迁至廻岭村,他活了41岁,塟于廻岭村村中心向阳的墓地,他的夫人吴氏与他同穴。
从这段文字可以知道,我们的世祖58世祖汪高于唐末迁至廻岭村。唐朝亡于公元907年,离今已1000多年了。 59世祖汪程隐居迴岭村
家谱记载:
“五十九世祖程公字鹏举天祐年间屡举进士不第慨然有高世之志时朱全忠叛乱叹曰既不能戡定大逆宁忍事二姓乎乃历求山水之盛为隐居计是时遍观廻岭川源秀丽众石清奇欣然家焉且戒诸子弟曰吾家世仕于唐宣力王室汝慎勿苟仕读书谈道自足为乐后汉乾佑间卒年七十塟廻岭郑大园甲向崇五州判住后万历九年俭业朝字六百六十四号坟地三十三步九分二厘计税一分三厘三毛在汪资国辅二户内妣吴氏塟廻岭村心高公墓畔之左甲向生一子颜”。
* * *
59世祖汪程,字鹏举,生活在唐朝末年。唐哀帝天祐年间(公元905年——907年),他屡考进士不第。在这兵慌马乱的年代,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正当他有“高世之志”时,朱全忠“叛乱”(朱全忠是“五代”后梁的一个皇帝),他感慨自己无力平定“叛乱”,唐朝快要灭亡了。于是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好山好水的地方想隐居。他“遍观廻岭”,发现廻岭“川源秀丽,众石清奇”,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于是他欣然以廻岭村为家,安度晚年。他还告诫诸子弟:我家世世辈辈为唐朝做官,维护唐朝王室(“吾家世仕于唐宣力王室”),你们要慎重,不要一心追求做官,要“读书谈道,自足为乐”。
程公在廻岭村活到70岁,于“五代十国”(公元907年 — 960年)时期的后汉乾佑年间去世(公元948年——),塟于廻岭村郑大园。他的妻子吴氏塟于廻岭村中心高公墓之左畔。生一子:颜。 66世祖汪涓是裔村始祖
家谱记载:“六十六世祖裔村始祖涓公生重和戊戍年九月二十一日殁庆元乙卯年七月初三日塟本县三十三都……生三子晋任晋文晋英。
晋任公宋官助教迁本都官源生二子大志大亨大亨之子应桂補太学生宋授景献太子府讲书……
晋文公宋官教政迁岭西何村生二子大广大通。”
* * *
66世祖涓公,首先迁到了裔村居住,是廻岭裔村始祖。我们家谱的名称就是《新安星源廻岭裔村汪氏家秉》,这就找到了“裔村”的来历。
汪涓公生于重和戊戍年(宋徽宗的一个年号,为公元1118年,已是北宋末年了)。他死于庆元乙卯年(南宋宋宁宗的一个年号,为公元1195年)。可见,汪涓公享年77岁,塟于本县三十三都。生三子:晋任、晋文、晋英。
从这里可以看出, 我们这一支从涓公始,是在北宋和南宋交接的年代住进廻岭裔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