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在鹰潭皇塘(夏埠后汪)汪氏续谱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引言:今天早上10点,鹰潭皇塘(夏埠后汪)汪氏近200人在鹰潭华侨饭店隆重举行发谱庆典大会,会场气氛热烈。贵溪及贵溪文坊、泗沥、弋阳曹溪等宗亲到会祝贺,我也有幸受邀。我也将汪王墓公告及汪王墓设计图打印了一些送给他们。
会后,外地宗亲一行来到夏埠后汪,夏埠后汪宗亲向我们介绍了夏埠后汪的远景,夏埠后汪区域已被征收作为新鹰潭建材市场用,大家收益不少,对以后的日子信心十足,计划、打算都不少。皇塘(夏埠后汪)汪氏也欢迎全国各地宗亲到后汪来做客,联系人:汪炎保,15207003218。
真诚祝福皇塘(夏埠后汪)汪氏明天更美好!!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在鹰潭皇塘(夏埠后汪)汪氏续谱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文/大风)
各位宗亲、各位朋友:早上好!
首先感谢鹰潭夏埠后汪宗亲的邀请,同时我代表《汪氏宗亲网》、代表《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汪江淮将军、会长汪明裕主席、执行会长汪承兴政委,向后汪宗亲这次续谱庆典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敬宗尊祖,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国人的特质,常言也道“三十年不修谱,是为不孝”,谱也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形成了中国人横亘数千年的民间修谱及家族史。
在此,我也将这些年来《汪氏宗亲网》、《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等一些情况及个人对家族文化的学习和认识向各位汇报。我这次汇报的主题是“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汪氏宗亲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网”,自运行以来,一直本着“务实、平稳、永续”的原则,致力于宗亲联谊平台建设,继承、发掘和弘扬中华汪氏文化,推进家族事业发展。现会员一万多人,会员遍布海内外。
2008年,以《汪氏宗亲网》的会员为主体,我们在黄山市成立了《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这是汪氏宗亲事业发展史上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同时研究会的会员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汪氏后裔数百人,来到云岚山汪华墓遗址,举行了祭典活动。这是继1928年以来的第一次,八十年一祭,大家无不感慨万分。
经过近几年汪氏宗亲事业的发展,全国范围,目前已申报并成立了正式民间组织的汪氏研究组织有4个,即《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漳县汪氏文化研究会》,《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广东电白汪华文化研究会》,以网络互动为主及地域较广城镇宗亲联谊会有《北京汪氏宗亲联谊会》、《广东及海外汪氏宗亲联谊会 》《重庆汪氏宗亲联谊会》、《合肥汪氏宗亲联谊会》;以续谱及修祠堂活动为主导的各支系宗亲联谊会各省都有很多,如《 汉阳汪氏宗亲联谊会》《汪氏“越国堂”宗亲联谊会》《 金寨暨鄂豫皖周边地区越国堂汪氏宗亲联谊会》《四川泸州汪氏联谊会》《枞阳汪氏宗亲联谊会》《太湖汪氏联谊会》《汪氏(大埔)宗亲会》等等,这些宗亲联谊群体融合了同宗之亲情,发扬光大亲和力,张扬人性与自由,可以说,汪家人遍天下,现在到哪都能找到我们汪家人了。
今年我们的活动有云岚山汪华祭祀活动,这活动持续了三年;2010年7月,湖北省仙桃市,举行了一次“中南汪氏越国堂宗亲汇谱联谊大会”。 湖南宗亲借湖南卫视汪氏专题节目录制活动组织联谊活动也在筹划中,也是在今天,金寨[越国堂]鄂豫皖周边汪氏第六届宗亲联谊会暨义忠堂宗祠竣工庆典胜利召开。5日,第六届汉阳汪氏宗亲联谊会也即将举行。最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开展的汪王墓修葺活动,现已集资23万元,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到汪氏家族是具有广泛的认同感及引以为傲的历史的,由于历史断层,家族史在人们心中的淡忘,是让我们扼腕兴叹的事。下面就谈谈个人对家族史的一点认识。
汪氏家族史最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我们的44世祖华公。汪华,字国辅,又字英发,原名世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华。隋朝末年,炀帝荒淫无道,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各地掀起了反隋高潮。汪华起义后,“拥有六州,带甲十万,威誉益隆”。其势力遍及皖南、浙西、赣东地区。并建国称王,国号为“吴”。唐建立后,汪华审时度势,归顺大唐。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为歙州刺史,上柱国,封越国公。贞观二年(628年)奉命进京,一直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去世后,按照汪华遗嘱,诸子护枢还乡,永徽四年(653)葬歙县城北云岚山。
由于汪华生前对六州人民有巨大的功绩,又因历代政府的追封,原“吴国”所辖六州内的百姓都非常崇拜汪华,到处都建有忠烈行祠,形成“忠烈庙宇群”。随着汪姓子孙,特别是徽商中汪姓子孙的不断迁徙,汪华信仰逐渐溢出六州。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明洪武帝朱元璋为加强边疆地区的统治,曾在江浙招幕士兵,让他们携妻带子进入贵州,居住卫所,这些军户后代现大都融入当地土著,而安顺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卫所旧址及当时人们生活的遗风,形成安顺独特的屯堡文化。屯堡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抬汪公”节日。
史称汪华“乱世据九州,保境安民,辉煌功绩重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乱称王,治称臣,两念都归一是;生封公,殁封帝,千秋曾有几人”?一位徽学研究专家说 “汪华是古徽州第一伟人”,把他名列徽州伟人之首,一是因为他是公元七世纪的人,二是因为他是一个对于徽州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人物。也可以说,举世闻名的徽文化,是与汪华及汪氏家族文化息息相关,融为一体的。
随着汪华和其九子在徽州和更广地域被建庙祭祀,也促进了汪氏宗族在徽州的繁衍生息,历代名人辈出,人口发达,在徽州有“天下汪”、“十姓九汪”、“四门三面水,十姓九家汪”之谚,由于徽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成为历代人民战乱避险之地,对以后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与中华其它姓氏人民的友好相处中,汪氏家族也得到了中华其它姓氏尊重与认可。
对家族史说得这么多,也是因为这方面断层的太久,从现在取名为汪华祖的名讳的宗亲不计其数,就可以看到这方面的严重性,早个几十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当今我们开展宗亲联谊、修葺汪王墓、汪公清明祭祀等活动,其意义也在于重新燃起我们汪氏家族的这种认同及自豪感。
同样对修谱、续谱的意义,个人理解,就是敬宗收族,谱成如无收族、结团体以固宗支之功效,此谱不修也罢。从这个角度看,续谱活动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希望能看到鹰潭后汪宗亲通过这次续谱后,组织不散,也能成立一个宗亲联谊会,与各地宗亲平等、友好、积极交流,使得天下汪氏更加团结,真正地亲如一家。
当然,通过这些年的活动,但我们也看到了由于资金、人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活动的持续性比较难维系,各地宗亲也都意识这个问题,并都在思考、摸索一个良性的机制。上次和合肥宗亲探讨得最多就是这方面的话题,无庸讳言,只有在一个较低成本且有效的联络平台上,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互助、互惠、互利的活动,组成一个共赢的群体,持续性才有可能,而宗亲事业的永续发展,也只有这一条路。
最后,再次祝贺后汪宗亲这次续谱庆典大会圆满成功,同时期待后汪宗亲通过这次续谱活动,能形成一个持久、共赢的宗亲联谊平台,以宽容和理解对待其中每个个体,每个人在其中,象大海的每个水滴,象星空中的每颗星星,每个个体都不可或缺,都在闪光,所以能永恒、长久。。
谢谢大家!
祝贺! 热烈祝贺鹰潭皇塘(夏埠后汪)汪氏续谱(发谱)庆典大会的召开!!!
大风站长的讲话,使我很受感动,我想:同样也能感动每一个汪氏本家的心!他将每个宗亲个体,统置于一个“平等互惠”的 联谊平台之上,每个宗亲个体不管能力大小,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我们自己,只有值身整个家族平台之中,才能显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一滴水,只有投身大海,才能永远存在;一颗星,只有投入无垠的星空,才能形成这万里之灿烂!我一遍、两遍、三遍·········默诵着这段淳朴而感人话:
········· 能形成一个持久、共赢的宗亲联谊平台,以宽容和理解对待其中每个个体,每个人在其中,象大海的每个水滴,象星空中的每颗星星,每个个体都不可或缺,都在闪光,所以能永恒、长久。。
久久,心情难以平静,觉得,它能使每个汪氏宗亲自觉的投入《汪氏宗亲网》的“网中”,接受其领导,接受其“网规”的束缚,——因为,不管能力大小,在这个大平台中,每个热心家族建设的宗亲,都是人人平等的!············
既有这么好的一个“团队领导班子”,各位宗亲有什么理由不踊跃投身其中呢?! 祝贺! 热烈祝贺鹰潭皇塘(夏埠后汪)汪氏续谱(发谱)庆典大会的召开! 谢谢大家鼓励、支持。。。
有些话说过多次了,属老生常谈,期待更多宗亲参与到宗亲事业来。。。 热烈祝贺!!!! 热烈祝贺鹰潭皇塘汪氏发谱庆典大会! 热烈祝贺鹰潭皇塘(夏埠后汪)汪氏续谱(发谱)庆典大会的召开!!! 引用第8楼汪明才于2010-10-01 23:38发表的:
热烈祝贺鹰潭皇塘(夏埠后汪)汪氏续谱(发谱)庆典大会的召开!!!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