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文化遗存珍贵 保护刻不容缓
----潜口文化生态保护考察2011年元月14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徽州宗族祠堂的调查、研究及保护对策》课题组一行九人由国家文化部“非遗”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非遗研究中心”主任、黄山学院副院长樊嘉禄教授带队,专程赴徽州区潜口调研,了解“渊明旧里” 潜口村的文化生态保护情况。考察组成员在原徽州区政协副主席、徽州区徽州学研究会许又雄会长、徽州区政协文史委主任、徽州区徽州学学会汪晓东秘书长的陪同下,先在潜口村实地考察调研了汪氏“金紫祠”的现状,在潜口村老街查看了部分文化遗迹,随后举行了小型“潜口文化生态保护座谈会”。
88岁的潜口文化老人汪大道先生等人热情地向考察组成员介绍了潜口丰厚的徽州文化遗迹遗存、潜口的民俗活动、潜口的民间艺术等。大家对潜口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现状及保护对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潜口地处徽州中心地带,居于现代交通枢纽,古村历史悠久、徽州文化遗迹遗存丰厚,其文化旅游和未来发展前景美好,亟须要加大对潜口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力度,汪氏“金紫祠”、“渊明旧里”坊、姑娘祠、“裂井”、汪应庚牌坊以及作为中华古文化在徽州厚实积淀的重要物证之潜口上叶“威灵高庙”等重要徽州文化遗迹遗存,都是无价和独此一份的文化瑰宝,需要格外宝爱、珍惜和保护,大家对潜口徽州文化的“汪公烛”排龙游艺民俗、“保安会跑马” 游艺民俗等“非遗”项目的开发利用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考察活动得到了徽州区政协、“潜口民宅”博物馆、潜口老年协会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黄山市社科联主席安徽省徽州学学会汪炜副会长、安徽省徽州学学会理事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陈安生副会长、李骏徽州文化工作室李俊主任、黄山市故园徽州文化促进会许琦会长、广东学者戴华源、黄山学院旅游学院总支书记毕民智副教授、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省徽州学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项目主持人黄山学院方利山研究员等参加考察。
(小雯报道) 喜讯;素有徽州[金銮殿]之称的汪氏金紫祠有望得以恢复,重现辉煌. 古徽州文化遗存珍贵 保护刻不容缓!
为汪氏金紫祠有望得以恢复,重现辉煌.而鼓掌、欢呼!! 潜口金紫祠牌坊 潜口金紫祠牌坊前翼峰塔 潜口金紫祠大门 潜口金紫祠内碑亭 潜口金紫祠第一进大殿 淮南洛河已故88世思品公于民国25年旅徽续谱记中所描述潜口金紫祠之情形;摘录如下;
二十九日晨七点钟,登车南行,九点至潜口下车.投寓兴发旅社.略少憩,街前缓步,行至汪氏宗祠.黑漆大门左右两尊石狮栩栩如生,四角飞檐翘起,前后共四层,门对宝塔名翼峰,高十余丈,外形别致,线条优美,戟指蓝空,英姿挺拔.与杭州六和塔,青阳玲珑塔,徽州西山塔,岩寺七宝塔大略相仿.惟顶有铁葫芦,粗数围,高丈余,与众不同.乃大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5年]汪道植所建立也. 为汪氏金紫祠有望得以恢复,重现辉煌.而鼓掌、欢呼!!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