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泡 发表于 2011-2-17 13:41:26

寻根:清初由山东省登州府宁海县迁至辽东宽甸县汪氏寻根

以下内容是我父亲的亲笔,他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现有的材料,找到我们这支的祖籍,以及从前失散的同宗。
各位宗亲,大家好!
      我名叫汪启顺,1954年生于辽宁省宽甸县八河川乡半拉岭子村。父亲在世时说过,我们家是大约在230年前拨(移)民过来的,来自登州府宁海县(今烟台市牟平区)。下船时丢了一支,从此失落家乡,家谱失传。我父亲去世时,我不满13岁,只记得小时候过年供老祖宗(在正厅北墙上挂上家谱挂画,摆上供品、香炉、蜡台等祭品)在挂画上记载着各代先祖的名字,父亲曾指着第四辈中“汪希善”的名字说“这是你的祖太爷,汪胡是你太爷,汪永臣是你爷爷。”从这上边记录的第一辈先祖名是单字,第二辈排“自”字,第三辈也是单字,第四辈排“希”字,第五辈单字,第六辈排“永”字,第七辈,即我父亲,讳成文,可能已经不是按家谱排的。我是第八代,兄弟四人都排“启”字,第九代本支也是兄弟四人,取名“鹏飞,鹏凯,鹏程,鹏伟”。现将家谱挂画上的名字拍下来贴到网上,希望本门近支近派的宗亲能够互相取得联系,我们也需要追根寻源,认祖归宗,使我们汪氏家族更加兴旺发达,源远流长。更希望我刚刚出生的孙子,能够按照家谱排辈取名。
          祝各位宗亲辛卯年元宵节快乐!
             2011年2月17日   辛卯年元月十五日

    以上就是我父亲写给同宗们的亲笔信,我家的家谱挂画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我伯父保管,由于年代久远,后来伯父重新请回并从第四辈开始记录,只将挂画上有名字的部分保留下来。所以我就只将原来的这些名字给拍下来。
    另外,关于清政府拨民的事件我在网上也查了一些资料,当时是顺治在位时(约为1653年)定的制度,辽东招民开垦。在康熙时期,将这一制度废止,但没有禁止百姓出关。直到乾隆时期(约为1740年),开始禁止百姓出关,移民之事到此为止。但此后仍有百姓强行出关,也就是闯关东。从时间上来说,我们家的先祖也应该是招民开垦时期迁到东北的,有可能是晚期过来的。
http://www.docin.com/p-113164054.html这是一篇关于清初辽东招民开垦的论文。从文章上看,落脚地也差不多。不过还需要更多的佐证,也需要各位宗亲的帮助。
我的qq号:30527990,邮箱地址:wangpc@neusoft.com希望有线索的朋友能够提供帮助。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1-2-17 21:03:12

建议临清汪寿杰本家帮助核查一下,看是否属广洋公之子——子守、子元之后?

汪明才 发表于 2011-2-18 19:39:33

回 楼主(小石泡) 的帖子

我给你的临清会长汪达成号码。你联系了没有

小石泡 发表于 2011-2-18 20:35:06

Re:回 楼主(小石泡) 的帖子

引用第2楼汪明才于2011-02-18 19:39发表的 回 楼主(小石泡) 的帖子 :
我给你的临清会长汪达成号码。你联系了没有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我跟他联系上了,但他还没有给我回复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2-18 20:53:29

回 1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已经通过QQ联系过了,很可能是本家的猜测的那样,只是目前还没有迹象能够证实。

小石泡 发表于 2011-2-20 17:31:13

Re:回 1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引用第4楼汪寿杰于2011-02-18 20:53发表的 回 1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
已经通过QQ联系过了,很可能是本家的猜测的那样,只是目前还没有迹象能够证实。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谢谢,寿杰本家帮忙。

erxiao1979 发表于 2011-2-21 12:13:06

看了楼主的家谱很兴奋,和我若干年前在长辈家中看到很类似,遗憾的是当时没有相机没拍下来。很确信的是家谱中上几行字辈很相似(还不能确定是一样的),也是一样的单字双字单字双字,其中对汪信、汪美等印象很深,族谱另一边似乎是女性家眷的名字(十多年的记不太清了)。
      听父亲说起是从山东到辽宁的,居住在现在在大连瓦房店市(距离宽甸不远),后又有部分迁居现内蒙古呼伦贝尔。但似乎我们家谱较楼主的排辈还要多,部分字辈是这样的“有(永)殿振德国,修(忠)治江山红”(更正),这一部分据说是到了东北以后定下来的(可能往上还有,不是很清楚了),我这一辈为“修”字辈。希望和本家多联系,QQ:27866935。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1-2-25 11:18:33

回 楼主(小石泡) 的帖子

广洋公子孙众多,为避祸偷生,多已隐姓埋名。现已查明的广洋公子嗣为三子六孙:长子子持,字衡平;次子子守,字国防;三子子元,字冠军;守、元两兄弟皆隐居于登州福山等地。彦才、彦深随子持公移居陶山即今临清,其它四孙皆随守、元二公隐居福山(已改王姓,后有部分复改汪姓,详情待考)等地,广洋公其他子孙待考。摄于明太祖淫威,为保族门周全,子持公及子侄三人,移居陶山后未敢张扬,至永乐后期,公之曾孙兄弟八人为彦深、彦才公开立碑修墓。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1-2-25 11:20:10

回 6楼(erxiao1979) 的帖子

教你个技巧
一、查看家谱和核对字辈
一般家谱记载情况最清楚,前三代字辈与老家相同的,是同族的可能性大,寻亲发现前几代字辈相同,后来忘记了老家字辈,出现自创字辈现象;再就是连续三代以上字辈相同的,是本族宗亲的可能性大。
二、无家谱但可查老辈坟头碑记者
 查迁出族人一代祖或二、三代祖的坟头一般都刻有碑记,记录自己迁自哪里,以供后代寻亲之用。
三、无家谱,无碑记的
注意收集老人口传关于迁移的情况,如祖居地名、村庄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故事传说等。
四、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有的外迁族为改变贫穷面貌易改名,改名一般用同音字或同意字,也有与其它家族成员或字辈及地名相关联的字意,要釆取字意分析法去判断。

小石泡 发表于 2011-2-25 20:57:36

Re:回 6楼(erxiao1979) 的帖子

引用第8楼临清汪氏于2011-02-25 11:20发表的 回 6楼(erxiao1979) 的帖子 :
教你个技巧
一、查看家谱和核对字辈
一般家谱记载情况最清楚,前三代字辈与老家相同的,是同族的可能性大,寻亲发现前几代字辈相同,后来忘记了老家字辈,出现自创字辈现象;再就是连续三代以上字辈相同的,是本族宗亲的可能性大。
二、无家谱但可查老辈坟头碑记者
 查迁出族人一代祖或二、三代祖的坟头一般都刻有碑记,记录自己迁自哪里,以供后代寻亲之用。
.......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谢谢本家,我现在没有什么参考只能是尽可能的把我知道的告诉大家,如果有相似的族谱的,就联系一下,然后再确定是不是本族本支。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寻根:清初由山东省登州府宁海县迁至辽东宽甸县汪氏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