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朝领 发表于 2011-4-29 18:55:48

情系家乡 图说美德(二)

   
上门君用(第82世)汪公祠堂。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海外裔孙捐资兴建,
至今举行过多次隆重的祭祀活动,笔者多有参加,《回家乡祭祠》一
文就是由此而发。上门在解放后改称四村(即美德第四自然村),地
处旧村落的东北角,是当时大村落里地势最高,风景最美,出文人最
多的村子。

庆亨门(重修过,俗称南门楼),坐向朝南偏西,是旧村寨
的南大门。

汪氏业勤公祠。前方树竹翠绿,水漾清波,令人心旷神怡。
业勤公享有“盛世嘉祥,百岁期颐”之美誉。据揭阳县志记载:
揭邑九斗埔飞九公裔孙,(揭)十四世祖业勤公至(揭)十八
世集欣公出生,五代同堂双竹并茂。业勤公寿高九十七岁,适
逢清代吏部侍郎汪鸣蛮奉旨前来潮州选文士,欣悉此盛誉上奏
皇上。奉诏赐匾“盛世嘉祥”并恩赐业勤公“百岁期颐”之誉。
   
这是南门的古建筑群,位于村落的西南角,外边砌有围墙,进出
需经门楼通行。里边的建筑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尤其在绿树掩
映下的庭院更显神秘;你若顺着纵横交错的巷 道走去,会有种使
人行入迷宫的感觉;若想走捷径还是要靠自己去把握。那天是清
明节的前二天,外面回家的人比较多,可我们一行四人一连走了
好几个自然村的旧村落,只碰上三位村民。村里人大多数已举家
在外,少数留守者也搬到外面的新房居住;偌大的旧村庄谧静空
荡,可见一斑。

美德小学(前身三光学校)西边一角。图中的木棉树挂满花朵,
红艳可人。这四颗木棉树在36年前笔者曾经亲手栽育过,每次回
老家看到它们站在那里都格外踏实。树是人类的朋友,是环境的
保护神。美德的绿树所剩无几了。有的木棉树已经被人连根刨起
卖掉,这几颗是否步其后尘还不好说。
阿弥陀佛——作孽者要小心雷神在后!

雷神祖庙(惯称老爷宫)——是世代除魔斩邪,保佑宗贤平安发
达的镇寨之神!
   
大围祠堂。屋脊飞檐翘角,堂内柱廊壮丽,整体气势雄伟!文革
期间这里曾作校舍,笔者小学二年级时在此就读。后来华侨出钱
修缮,并在旁边兴建公馆。正门前面场地开阔,朝向清澈池塘,放
眼望去,碧波盈盈,竹苞松茂,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
   
汪氏云韬公祠(即上面介绍的大围祠堂)。云韬公有六位胞兄弟,
分别是飞九公、韬然公、衍浦公、君用公和子尚公,是82世祖辈。
其父是81世的廷璞公。
据史学家考证,汪家始于平阳郡,盛自越国公。这幅对联是美德
汪氏世代相传的联对。

大围祠堂前风景。视野无敌,景色迷人。

植被旺盛是旧村庄众多巷道里的一大特色,繁茂的草
丛中常有毒蛇出没,行人要多加小心。
   
老家的主干道——大巷西段。大巷当年在村落中的位置与现在的深圳深
南路差不多,是全村最宽最直最长的巷道,上年纪的村民无一不晓得大
巷的名字和它给全村人带来的通行便利。顺着大巷两侧的古建筑多是下
山虎的民居。眼前一座座坚固别致的旧宅院就是粤东地区典型的民间建
筑,院内有天井和石板铺就的地面,整体结构紧凑,做工考究,质量出
众,这样的建筑历经一二百年的风吹雨打也不致于伤及筋骨。图中的一
大片建筑是上门三顺公(维新汪公)发迹时一次性修建的其中少部分院
落,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笔者是他的第五代后人,在这里出生长
大;前面右侧中的石磙是童年时与伙伴们欢聚最多的地方。

图中三人拥坐在孩提时代的石磙上,大家不禁喜上心头,开怀冁
笑,对以往40多个春秋的情感流露被定格在这方寸之中!此情此
景——乃人生一大幸福!

大巷东段。从前这地段曾店铺林立,好不热闹,现在却人迹罕
见,一片寂静。巷边的建筑大多被风雨侵蚀,轻者伤痕累累,
重者梁折柱倾,甚至颓垣断壁!

体无完肤的墙壁,草木苍翠的小巷,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
切。
   
南门井。这口古井泉眼大,涌水猛,口感清凉醇厚,水质
极佳,周遭几百口村民的生活用水全靠它维系。如今却人
去泉收,锈水斑浮,让人不可思议。

当年上门宗亲到南门古井挑水必经的巷道,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印
记着无数先辈的艰辛经历。妣母当年起早贪黑挑水养家的身影仿
佛就在跟前,那坚韧而沉重的脚步声至今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世上的母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不管生活环境有多么艰难,前
途多么坎坷,含辛菇苦,无怨无悔拉扯子女、养育后代总是作母
亲的天性和矢志不移的践行。
在这条长长的巷子上,笔者妣母昔日留下的脚印历历在目,镌刻
在心。
唉——人生苦短,物是人非,谨此立照为念!
                                                                           (汪朝领2011.04)

汪济圣 发表于 2011-4-29 19:12:35

水漾清波、风景秀美、人杰地灵、风水宝地。

汪根远 发表于 2011-4-29 19:43:58

       【可我们一行四人一连走了好几个自然村的旧村落,只碰上三位村民。村里人大多数已举家在外,少数留守者也搬到外面的新房居住;偌大的旧村庄谧静空荡,可见一斑】
          这些外边砌有围墙,进出需经门楼通行的、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显然“价值不菲”,长期闲置,实在可惜,这在当地人的眼里屡见不鲜,——也可说是“熟视无睹、”或叫“视而不见”。而在文物专家的眼里,那可是“国宝”啊!如有哪位“阔老板或开发商将其”投资利用“,用于”旅游开发“,我想:那一定比无锡的甚么”三国城“、”西游城“更具吸引力!!!——这里可是”原汁原味“的啊!   大家以为如何?

汪盛亮 发表于 2011-4-29 21:59:29

很好!需要有人开发。

胖子道生 发表于 2011-4-30 00:45:02

很好!需要有人开发

汪根远 发表于 2011-4-30 08:16:47

        朝领本家所发《情系家乡 图说美德》图片,图文并茂,原汁原味;系统集中,今古间发,漂亮极了!不要说这是您少小生活过的地方,就连老朽的情绪也被"牵动、感染!引起多少遐思·························
         请问:您所发的第12图上,坐在石滚上的三位,中间的那位是您吗?——因为我觉得他笑的最甜!
         另:本家所发的16幅图片,连贯的发在同一层楼上的做法,很令人推崇!这样既方便了大家查看欣赏,又节省了栏目空间,——无疑,也等于间接的延长了大家的上网时间!很好!值得大家效仿,学习!
         谢谢朝领本家!

汪忠卿 发表于 2011-5-1 10:32:36

是啊,我们美德老宅是很美,朝领叔其实没有将最好的展示出来,呵呵,谢谢了,让我也找到童年的回忆。

汪根远 发表于 2011-5-1 12:21:49

引用第6楼汪忠卿于2011-05-01 10:32发表的:
是啊,我们美德老宅是很美,朝领叔其实没有将最好的展示出来,呵呵,谢谢了,让我也找到童年的回忆。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期盼忠卿本家把美德老宅中,最美、最好的、内在的东西,以图片加说明的形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赏!
    先行奉谢!

汪朝领 发表于 2011-5-3 16:17:09

回 7楼(汪根远) 的帖子

严重支持!忠卿侄,把那宝贵请出来吧,以敬根远众本家的厚爱!

汪朝领 发表于 2011-5-3 16:29:03

美德老宅的历史底蕴深厚,若能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充分体现它应有的历史价值和实实在在的经济意义,就是一举多赢的好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情系家乡 图说美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