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漫步
发表于 2007-12-19 19:42:15
龙眠久子
发表于 2009-8-23 18:18:31
大庙汪村,大家都去看看。
祝明
发表于 2013-7-4 23:13:13
“汪王故城——大庙汪村”旅游开发项目
时间:2010-04-20 17:17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一、项目所在地
绩溪县瀛洲乡汪村
二、项目概况
汪公,即汪华,新安郡登源(即绩溪县大庙汪村)人,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自号吴王,归附唐朝后被封为越国公,曾在今绩溪汪村立城,后人称为“汪王故城”。宋代人们在故城遗址立“汪公大庙”祭祀汪华,原庙颇具规模,正殿五间,金銮殿式,螺丝结顶,龙蟠楹柱,金碧辉煌,宏伟壮丽。解放初期,庙宇尚存大小殿四、五间,殿内众多文物荡然无存。
拟建规模:该投资项目将分两期进行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恢复原“汪公大庙”建设;汪村的古民居修复建设、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汪村的卫生环境改造工程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项目进度安排:1、立即着手进行规划编制;恢复汪公大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项目建设期:2年。
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近期年接待游客可达30万人,按人均消费100元计算,年收入300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该景区位于我县“三区一廊”规划方案的核心地带,与我县现已开发的龙川、鄣山大峡谷等景区在一条黄金旅游线上,并可与胡适故居、胡雪岩纪念馆融为一体,产生联动效应。其开发建设也是我县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做好徽文章的一个重要项目,必将对我县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四、行业
旅游。
五、总投资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需1000万元人民币,可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开发建设。
六、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均可。
七、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绩溪县旅游局
联 系 人:高瑞霓、张虎
电 话:0563-8162546
传 真:0563-8162546
电子邮箱:ahjxxlyj@163.com
祝明
发表于 2013-7-4 23:14:22
和谐之源“汪王故城——大庙汪村”旅游项目招商发布时间:2008-11-27 来源:绩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周亚兵【浏览次数:2773 次】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汪王故城——大庙汪村”旅游项目可行性报告
目 录
一、项目建设背景
1、人文资源
2、区位优势
3、自然地理环境
二、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的必要性
2、项目的可行性
三、旅游项目的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1、项目区建设
2、项目区内旅游路线安排
3、接待设施规划
四、建设条件及实施方案
1、建设条件
2、实施方案
3、建设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培训
五、环境影响保护
1、环境影响分析
2、环境保护措施
六、投资做墓及资金筹措
七、效益件价及风险分析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八、建设年限
九、项目前期进展情况
十、合作方式
十一、结论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一) 有优越的人文资源优势
“大庙汪村”是被人尊奉为““古徽州第一伟人”、汪公大帝”、“花朝老爷”、“太阳菩萨”而标注史册的越国公汪华的家乡,现属绩溪县瀛洲乡,徽州人由衷崇爱这位乡土伟人。其死后,庙宇祭祀不断,行祠社屋遍布,被尊为徽州的地方神或地域神。“大庙汪村”在外发展的知名人事有500余人,每年回来探亲休假,都会到“大庙汪村”祭祀祖先。
汪华作为古徽州第一名人和第一伟人,他保境安民,煌煌功绩垂千古;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汪华的最大历史功绩正在于保境安民,从而促进了山越与中原汉文化的融合。汪华起义以“捍境保民”为口号,深得人心。而归顺大唐之举,又使得本地的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文化教育也随之得到发展。歙州(北宋以后称徽州)的民风,在汪华的推动下得到空前的净化和统一,为宋元之后的朱子理学风行,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当地山民或“细民”,在官府教化及当地望族的耳濡目染得到整合,“礼仪趋于文雅”,中原移民也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这就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徽州文化的孕生发展。由于越国公在前歙州后徽州一带名望极高,徽州人由衷地崇敬和爱戴这位乡里伟人。久而久之,他被渐渐神化为徽州的地方神或地域神。这样的一个古代地方豪杰,既是一个历史人物,又是一个民间偶像。在唐宋时期元明清这一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汪华在东南六州,特别是徽州保留有一个非常高大而雄伟的形象。在徽州人的心目中,他是六州安稳的保护神,他是精忠报国的典范,他还是祈雨抗灾的灵神。过去桑梓故里的父老乡亲把他奉为徽州的太阳,而今又被徽学泰斗之一的叶显恩先生称为“古徽州第一伟人”。他曾对徽州文化、特别是徽州民间风俗,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汪华起兵后,在绩溪登源建一城池,此城与故宅仅一水之隔。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在此立庙,名曰“忠烈庙”,史称“汪王故城”,俗呼“汪公大庙”。汪华充满传奇而又传神的色彩,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美丽的传说和超乎自然的神话。徽州人民始终把他当作能够保佑众生的“神”来供奉,当作能够给人们带来福祉的“汪公大帝”来祭祀,当作能够给人们带来光明的“太阳”来崇拜,千百年来祭祀不断,香火不熄。不仅六州黎民百姓怀念他、祭祀他,唐朝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也褒扬他、屡屡加封他。据不完全统计,唐、宋、元、明以来,先后有九位皇帝十五次为他十诏封王,还对其祖父母、父母、五位夫人、九个儿子、堂弟、族弟、部将和山越族首领四十多人加封多达一百多人次。在中国历史上,有五个朝代九位皇帝在不同时期同时加封一人,并且对其亲属、部将等四十多人加封多达一百多人次,先后延续了近千年,是极为罕见的。其故城被登源河抱半环绕的地理位置,加上反后裔人丁兴旺,使“四门三面水,十姓家汪”被神化;因而“汪王故城——大庙汪村”的开发,必将推动徽文化研究和激发旅游潜力。
(二)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大庙汪村”位于绩溪县南部,距县城7公里的瀛州乡登源河畔。背靠华龙公路,地势平坦,处在湖里、仁里、龙川等著名古村落的绝佳旅游黄金线上,就象璀璨的明珠,被一条澄澈的登源河串在一起,熠熠生辉,处处闪耀着徽文化的灿烂光芒,是现时天然的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的绝佳胜地。
(三)有宜人的自然地理环境
⑴、本地气候宜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50C - 17.50C,历史记载的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 - 5,酷暑、严寒期很短,年平均降水量1300mm – 1400mm,年日照率34% - 37%,宜游期长。
⑵、本项目区植被资源丰富,主要植被有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和人工林,有乔灌木400多种,供观赏的树种120多种,登源河流域两岸近处灌木丛山,远处乔木和竹林交错成片。
⑶、自然灾害对本旅游区不构成制约性影响。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载,四季无干旱。
二、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项目的必要性
瀛州乡人民政府把发展作为强乡富民第一要务,该旅游项目的提出,就是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解决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问题,以及满足社会、经济需要的重大举措,其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需要
瀛州乡经济属农业型的结构,虽说近几年我们尽了最大力度重视农业这个基础产业的发展,但由于诸多原因,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仍是十分有限的。为此现状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旅游业,将为瀛州乡提供新的产业支柱。
2、是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当前,随着社会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高尚、健康、优雅舒适,多层次多内涵的休闲与旅游正成为一种时代气息的生活方式,回归大自然、瞻仰古代伟人风采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主流和发展方向。我乡在这两方面有独得的优势,开发旅游资源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3、是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创造财富的战备选择。
瀛州乡的发展仅仅依赖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这样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不利用、不开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大众消费的旅游区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事求是的必然选择。
(二)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项目基础牢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风险系数小。由于地处4A级龙川景区旅游线路上,所以客源充足,用以作为访古、避暑、度假的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其电力、水资源和通讯生活设施为项目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③与现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大。追求文明、向往高位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这样为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④从市场经济上来讲,项目的开发克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只要抢得市场先机,一定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腾飞,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只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有效开发有效资源,它将成为投资见效快、风险系数小、可持续发展的好项目。
三、旅游项目的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汪王故城——大庙汪村”突出的旅游优势:一是有良好的人文资源优势,纯朴的民风,热情的人民。二是有汪王故城的历史底蕴。三是有南观的古建筑及历史遗产,观赏性很强。四是有可与“太极洞”相媲美的天然溶洞“龙源古洞”。
(一)项目区建设
1、建设“汪王故城”的古城墙。在遗址上采用红石砖修缮约1500米的城墙,由于古徽州遗留下来的城墙较少,建设完毕后必将吸引影视界人士的特别关注,进而成为新兴的影视基地。
2、恢复“汪公大庙”。早在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后人为了纪念汪华在其的屯兵遗址处修建了汪公大庙,该庙宏伟无比,有“小金銮殿”之喻。该村也以庙得名,俗称“大庙汪村”,现存“司马公祠”汪氏后人来祭祀者络绎不绝。徽州风情,最久远最重要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祭祀汪华的庙会活动。每年的春节前后迎神庙会上,定有汪公大帝的祭祀活动。清人方士庹在《新安竹枝词》中,曾对徽州的迎神庙会作过描述:“油菜花残麦穗长,家家浸种办栽秧;社会会后汪公会,又备龙舟送大王。”
3、修建“汪公老爷墓”。在唐金山择地修建“汪公老爷墓”,利用山头开发出一个小型休息场所,山头重新设计,建设两到三个亭子供游客休息,合理规划栽植风景林及部分生命力强的花卉苗木。
4、修建汪华及其他历史汪姓名人塑像,勒刻汪华生平事迹以及名人感怀汪华的石碑林,建设一个休闲广场和一个停车坪,供游客停车和休息。
5、开发天然溶洞“龙源古洞”。“龙源古洞”古传可直通杭州,在太平天国年间为太平军屯兵之处,现已被掩埋,但洞口依在,年前,村民入内探奇,其中钟乳石众多,美不胜收。清嘉庆《绩溪县志·古迹》记载:“唐金山周如邑城,山中有一水洞,清泉甘洌,喝此水不仅清凉解暑,还能疗治痢疾,可谓神乎。更有山岗横亘,自然形成‘登源锁钥’之势,是徽杭古道必经之地,亦为绩溪古代名胜之一。
6、整合南观古民居。南观曾被人称为富裕村,这是因为南观家家都有传统的宽敞、华美的住宅惹人注目的缘故。老一辈人说,南观山多地少,汪氏人丁兴旺,生活无以自足,因而外出经商,谋取生计。诚如众多徽商一样,南观汪氏商贾勤劳聪慧,节俭务实,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富甲一方。他们携带巨资回到乡里,广营宅第,显耀门庭。坐落村中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汪氏住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本项目区内旅游路线安排
根据景点分布情况,可以突出建设成为一个访古寻祖旅游区,结合龙川及障山大峡谷旅游路线情况,可有两条路线:
1、障山大峡谷—龙川——汪村——仁里。
2、龙川——汪村大庙——“龙源古洞”——仁里。
(三)接待设施规划
考虑到本旅游区至龙川、仁里及绩溪县城很便利,故不必在区设置大中型接待宾馆。为满足游客休闲及购物,可在大庙附近设置一写旅游纪念品商店,并在南观古民居提供住宿床位30-50个,基本可以满足旅客休息需要,不需要重复建设。
四、项目建设条件及实施方案
(一)建设条件
1、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宽松的政策。在整个项目区内无任何污染源,燥音源,具有良好的环境因素。同时,本项目区在招商引资方面有相当优惠的条件。
2、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旅游区内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水电资源足以满足开发的需要,通讯设施和网络也较为完备。
3、旅游区内干群翘首祈盼,鼎力支持。县乡两级政府及群众对本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十分支持的,也有部分群众在其中尝到了一些甜头,迫切需求做大做强。
(二)实施方案
2008年8月至2008年12月,完成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批、土地征用、房屋折迁、地形测量,出发各景区的规划方案设计图纸,完善基础设施及部分景点建设,筹措资金。
2009年3月动工,完成景点项目建设、绿化、环境治理及有关一切配套设施建设。
(三)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培训
项目一经立项,项目领导班子迅速确定,各项目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通过两条途径培训人才,一是到外地取经,吸收别人成功的经验;二是送专业学院进行培训。
五、环境影响保护
(一)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区没有污染源,现环境较好。项目开发影响环境的因素主要是游客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二)环境保护措施
进行环保宣传和法制管理相结合。在各旅游景点都出台游客守则,强化对环保的宣传,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同时通过导游和工作人员对游客进引宣传和管理。出条环境保护条例,依法实施环保管理。生活住宿设施进行严格管理,对生活垃圾一律倒放规定的地方。
六、投资估算
1、“汪王故城”的古城墙及周边配套设施1480万元,恢复“汪公大庙”4000万元。
2、“汪公大庙”广场及停车坪修建150万元。
3、汪华铜像及建诗词碑林150万元。
4、修建“汪公老爷墓”及周边配套设施300万元。
5、开发天然溶洞“龙源古洞”2000万元。
6、环境保护与治理20万元。
7、其它费用100万元。
8、整合南观古民居整修投资600万元。
总投资8800万元。
七、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据初步统计,2007年在该旅游线路的游客人数有将近30万人,随着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各旅游景点、景区的亮化、游客的数量将成倍增长,而且其消费水平也将大为提高,根据总体规划及游客增长率,以游客20万人次,每人消费150元计算,旅游全年总收入达3000万元,以利润32%计算,年利润达960万元,预计投资商能在9-10年全部收回投资。
(二)社会效益分析
1、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本规划区每年至少可以增加150人以上常年就业。
2、提高瀛州乡的知名度。项目的开发过程必然是良好形象的加速树立和知名度不断扩大的过程,而知名是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能通过旅游带来大量的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以旅游形象为代表的优质环境,能起吸引人才和资金的作用。
3、提高当地人民文化素质和修养水平。营建一个有传统风貌的古村,能提高当地居民对人居环境的欣赏水平,激发人们自觉的热爱家园,成为社会进步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
4、有利于文物古迹和环境保护。如汪氏古宅等,都会在旅游经济的拉动下促进文物古迹的修复和保护。
八、建设年限
“汪王故城——大庙汪村”旅游项目建设年限为5年。
十、项目前期进展情况
目前项目已完成至汪村的公路水泥硬化。
十一、合作方式
外商合作。
十二、结论
从对“大庙汪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评估、分析论证来看,项目的背景好,有很强的必要性的可行性,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投资风险少,经济见益快,是一个理想的建设投资项目。
联系方式:
1.安徽省绩溪县招商局
联系人:周先生
电话:0563-8151836 传真:0563-8165341
E-mail:newlandwsq@vip.163.com
2.安徽省绩溪县瀛州乡人民政府
电话:0563-8310136
联系人:叶女士13866955061 汪先生 13865396969
祝明
发表于 2013-7-4 23:15:26
绩溪汪村"汪公大庙"为何人所造时间:2011-08-15 21:42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程光宪 点击: 327 次年久失修,终毁于“十年动乱”的绩溪汪村“大庙”,由来都说是明代兵部尚书大司马、抗倭名将胡宗宪,为了要看金銮殿而特地修建给母亲看的。不料造成之后,即有人奏闻皇上,说胡宗宪私造金銮殿,图谋不轨。宗宪闻之,当以汪公太帝一一汪华之神像供之,从而得免却一场弥天大祸。
同时还说,当胡宗宪拟造金銮殿时,无奈金殿天棚的特殊木结构——
俗称“螺蛳结顶”(如斗拱形式、层层探出、结顶如馒头状的特殊木建筑。早岁本县今教育局前向的天王寺也有同样构造),工匠都未有能胜其任者,除非是亲临皇宫实地察看。然而金殿非等闲之地,工匠察看谈何容易!胡宗宪毕竟足智多谋,胆略过人,终于趁“早朝”天色未明之机,暗暗地带领一个手艺高强、聪明绝顶的木匠随去,当被金殿的金瓜武士发现、唱询问何方“竖子”胆敢擅闯金殿而踢他一脚时,他即乘机在跌个仰面朝天的一刹那间,即将金殿“螺蛳结顶”偷看到手了。
说如此,真耶、否耶?且听笔者四十年前的一次亲身察看和访问。1965年暮春,当我在“改造”期间放排(水运木头)经过汪村,乘便去到“大庙”观光时,庙中有位七十多岁、颇有文化根底的看庙人。当我问及大庙究竟是否为胡宗宪所造时,老人肯定的回答:“不是,完全不是!”“何以知之?”老人当即指着龛座前那精雕细刻、光滑可鉴的青石栏杆:“来来来,请看这上面的记载。”我仔细一看,西边的一块栏杆上,除刻了朝代、岁月外,还刻了一个募缘人和一位建筑木匠的名字。可惜我当时未带纸笔,没有把它记载下来,实乃一大憾事!而芳名勒石的那位大匠,看来就是当年那“擅闯金殿”的“竖子”而无疑了。
了老人的介绍之后,我再看那纵横、大小的许多大梁时,梁底都分别写了江南邻近各处地方官如:巡抚、知府、知州、知县、布政司等“重建”字样。惟独正中那根特大横梁上,则写着”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使、提督浙江、福建等处军务胡宗宪鼎建”。从这一不同角度来看,大庙的建造完全是出于有关各省地方官的趋炎附势、锦上添花和一些豪门大户的捐献赞助而成的。胡宗宪是作为一代位高权重、威震东南的朝廷大臣而领衔、倡导者。
人说大庙原有三进。头、二进毁于同治五年大水。有一口千斤大钟亦为洪水所吞噬;铁质沉重,估计不淌过中周桥下,总深埋在庙前附近的沙石之中。大庙水毁之后,前向没有正门。仅于东向辟一边门,额书“敕赐”二字。龛座两楹,各蟠一昂首翘尾、左右相对、栩栩如生的雕龙。还有一副对联,至今还记在脑子里:应天命,顺人心,义起歙州,数十城狂澜独挽;膺藩封,歆庙祀,忠昭唐代,千百载正气犹存。此联曩年曾见有人提及,把“应天命、顺人心”写成“顺天命、定人心”恐不如笔者眼见之实了。
程光宪,83岁,绩溪县伏岭镇北村人,退休教师,长于书法、楹联、篆刻)
祝明
发表于 2013-7-4 23:23:48
绩溪大庙汪村印象
www.cnhstour.net [字体:小 大] 作者: 陈仲平文/摄影 来源: 中国黄山旅游
http://www.cnhstour.net/User/cnhstour/200902171223494341.jpg(上图:绩溪大庙汪村祠堂,曾做人民公社。图片:陈仲平)http://www.cnhstour.net/User/cnhstour/200902171223561888.jpg(上图:绩溪大庙汪村古戏台,现做杂货堆积。图片:陈仲平)http://www.cnhstour.net/User/cnhstour/2009021712240328719.jpg(上图:绩溪大庙汪村小巷。图片:陈仲平)http://www.cnhstour.net/User/cnhstour/2009021712241010338.jpg(上图:绩溪大庙汪村小巷的老字号。图片:陈仲平)http://www.cnhstour.net/User/cnhstour/2009021712241711726.jpg(上图:绩溪大庙汪村小巷。图片:陈仲平)http://www.cnhstour.net/User/cnhstour/2009021712242327575.jpg(上图:绩溪大庙汪村风雨中的告示墙。图片:陈仲平)http://www.cnhstour.net/User/cnhstour/2009021712243029536.jpg(上图:绩溪大庙汪村风雨中的大寨标准。图片:陈仲平)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3-7-5 22:36:45
赞赏绩溪县旅游项且开发规划,期待汪王故城复建项目早日成功!
wm166975
发表于 2013-7-5 23:28:03
期待汪王故城旅游項目早日成功!
汪子涵
发表于 2013-7-6 07:58:56
引用第36楼九华星云于2013-07-05 22:36发表的:
赞赏绩溪县旅游项且开发规划,期待汪王故城复建项目早日成功!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汪承忠律师
发表于 2013-7-6 08:54:17
赞赏绩溪县旅游项且开发规划,期待汪王故城复建项目早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