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哪里呀?
我的老家在歙县坑口乡汪村。附近还有好几个村庄比如汪龙坑、金滩都聚居着许多汪姓人,而且祖辈都自同一个地方迁来,但那个地方我不知道,谁能告诉我? 你们那里应是汪氏家族比较集中的地方,你走访一下,了解一些有关家谱、字派(辈)等汪氏家族的信息资料。(我们是600年前,即明初离开歙县的)。 大漠孤烟,一线冲天!祝愿本家早日找到祖辈迁徙地。 我一定要找到我的根。真的是年龄愈长,寻根愈切啊! 提供三条线索
1)走访最亲近的家族老人
2)找到本房头家谱
3)查阅网上谱牒资料 这有CCTV汪龙坑视频,http://vsearch.cctv.com/play.jsp?storyref=OpenVWMVPath_xinwenlianbo/2005/11/xinwenlianbo_300_20051128_15.wmv&ref=OpenVWMVPath_CCTVCOM/xinwenlianbo/2005/11/xinwenlianbo_300_20051128_15.wmv [今晚报道]《皖山徽水生活游》——汪龙坑 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04/05/07/000637370.shtml
--------------------------------------------------------------------------------
2004-05-07 16:20 .
[标题]《皖山徽水生活游》汪龙坑:新安江山水画廊第一站
[记者]姚坚
请点击收看视频
【导语】位于皖南歙县的新安江山水画廊远近闻名,绵延数十公里的山水景观,以其山青水美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在新安江山水画廊的黄金地段,有个很不起眼的村庄,叫汪龙坑。今天,就随我们的出行记者一起去体会一下一个徽州普通的村庄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感觉。
【正文】从歙县的渔梁坝出发,沿着新安江畔往东驱车11公里,就到了汪龙坑。汪龙坑依山伴水,村庄的前面就是水域宽广、波平如镜的妹滩水库。你可以在这里划着小船,沿江而下,一路上青山环绕、绿水相伴,两岸的老房子、盛开的鲜花让你目不暇接。每年的四五月份,江上渔船如织、百舸争流,正是捕捉鳜鱼的大好季节,一只只彪悍凶猛的鱼鹰在渔夫的驾御之下,一头扎入水中,眨眼之间,一条条肥美的鳜鱼就成了他们的战利品了。喜欢美食的你这个时候不妨到这里尝尝鳜鱼宴。
【正文】喜欢运动的你也不妨来个登高望远,爬上水库边上的樟岭,你的感受又不一样了,樟岭海拔1400多米,早晚的时候,樟岭的山头云雾飘渺,宛若仙境。假如你春天去樟岭,这时山上梅花盛开,粉墙黛瓦青山,衬着盛开的梅花,好一幅春光明媚图。站在山腰,举目四望,远处的村庄,近处的鱼舟,尽收眼底。一幅幅天然的山水画就在眼前,一股“风景这边独好”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正文】像每个徽州的村落一样,这里散发着安静祥和的生活气息,走在村里你随处可见坐在墙跟下晒太阳的老人、围坐在一起打牌的妇女,在街上逗步的村民。汪龙坑曾经是新安江畔一个热闹的商埠,500年前,汪姓祖宗在此定居,这个以经商起家的宗族,最鼎盛的时侯,在村里建有三座祠堂,其中的一座至今还保存着。几百年的历史,也给这个新安江畔的村庄留下了数十栋老房子。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这三栋建在山坳里的老屋。最老的三锡堂,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岁月的侵袭使其略显陈旧萧败之态,但其门楼上的砖雕精致,楼阁庭树,人物花草,惟妙惟肖、富有层次。三锡堂后的静远堂,坐南朝北,是典型的皖南民居,房屋上下四进,两边的木雕精美绝伦,槛子门上雕有十二花卉,中间则雕着蝙蝠和双鹿,主人希望自己的家族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子孙后代富禄双全。
【正文】汪龙坑的特产丰富,三月摘梅花、四月采毛峰、五月打枇杷、六月捕鳜鱼,喜欢动手的你不妨来汪龙坑走走,小住几日,在这里你可以体会一下农家乐的感觉。在那里,你可以体会到闲适安静的乡野生活和人在画中游的美妙境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