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怀远 发表于 2011-10-12 11:57:18

不好意思,最近一直没空上网。(祖谱可能丢失了)通过我村汪姓后人的多次干涉,现村里已取消了对该祠堂拍卖的决定。不过,现该祠堂也的确很破旧不堪,政府又无钱维修,仅靠我们几户汪氏后人的力量也很难将其修复。恐怕倒塌也是迟早的事!

汪厚树 发表于 2011-10-12 22:45:35

引用第10楼汪怀远于2011-10-12 11:57发表的 :
不好意思,最近一直没空上网。(祖谱可能丢失了)通过我村汪姓后人的多次干涉,现村里已取消了对该祠堂拍卖的决定。不过,现该祠堂也的确很破旧不堪,政府又无钱维修,仅靠我们几户汪氏后人的力量也很难将其修复。恐怕倒塌也是迟早的事!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很高兴看到你上传消息。
    不拍卖就好,情况总会好起来。
“祖谱可能丢失了”,就是说,还有找的余地,总要保持希望,我们都来努力。你能告诉你们村目前所知道的字辈吗?
   另外,建议你看一看本网虚无版主上传的汪氏通宗世谱全三十四册之第二十册,即下图所示: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7960&fpage=2&page=1
汪氏通宗世谱(全三十四册 第二十册)
图片:
http://www.iwangs.com/bbs/p_w_upload/thumb/Mon_0908/25_4_adb305f82e796ed.jpg

让我们共同探讨敦礼敦旦敦诗与敦义堂的关系,向厘清祖源(缘)的目标迈进。

龙眠久子 发表于 2011-10-13 05:32:35

安徽广播网2007年7月3日消息(来源:新闻综合台,记者:雷明剑) 黟县碧山汪氏大祠堂,曾因其独一无二的99根梁柱在古徽州乃至全国闻名遐迩,但如今却因年久失修,漏雨坍塌以及白蚁蛀蚀等问题十分严重,大祠堂危在旦夕。请听安徽台记者雷明剑发来的报道:

  汪氏大祠堂位于黟县碧阳乡碧东村,又名“十三门”。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整个祠堂共三进,目前只剩下两进,即使这样仍有80多米长。高大的墙壁上写着“危墙请勿靠近”。祠堂里面,一人多粗的楠木廊柱到处是虫隙。天井下,长满了齐腰深的荒草,写有“世有令德”的牌匾和散乱下来的建筑构件被堆放在地上。村民汪新朗:(出录音)记者:它这个是什么时候塌的?汪:这个是有三年了吧。搞得不好的话,继续下雨,要是渗露的话,这个柱子全部慢慢要都倒塌掉。

  据了解,我国《文物法》规定,祠堂属于国有,因此,汪氏大祠堂的产权并不属于村里,而是属于县文物部门。早在三年前,祠堂开始出现部分坍塌的时候,村民就曾经找过县文物部门,但迟迟没有得到答复。碧山村委会主任张建荣(出录音):“我们也到过文物保护单位,就是那个祠堂我们讲要倒了,希望文物局给我们一些资金,我们自己来修缮一下,他讲了他们也没有资金来修缮这个。我们也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它的现状。”

  按照国家有关文物“谁使用、谁保护、谁受益”的方针,汪氏大祠堂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是作为碧山粮站的仓库使用,所以祠堂的日常管理也就归粮站负责,但是碧山粮站近年来濒临倒闭,平时鲜有人来,所以代管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眼下正是梅雨季节,大祠堂危在旦夕,张建荣十分忧虑。他说:(出录音)“碧东很多祠堂都倒塌了,作为我们子孙后代来讲,确实是觉得非常可惜的。就是恢复的话,都没有当时的那个宏伟。作为当地的基层干部,我们呼吁社会各个部门对我们保护古民居采取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

汪厚树 发表于 2011-10-13 16:30:21

龙眠久子 “安徽广播网2007年7月3日消息(来源:新闻综合台,记者:雷明剑) 黟县碧山汪氏大祠堂,曾因其独一无二的99根梁柱在古徽州乃至全国闻名遐迩,但如今却因年久失修,漏雨坍塌以及白蚁蛀蚀等问题十分严重,大祠堂危在旦夕。请听安徽台记者雷明剑发来的报道:黟县碧山汪氏大祠堂,曾因其独一无二的99根梁柱在古徽州乃至全国闻名遐迩,但如今却因年久失修,漏雨坍塌以及白蚁蛀蚀等问题十分严重,大祠堂危在旦夕。请听安徽台记者雷明剑发来的报道:.......”
   惊叹龙版主对早在2007年的资料都能信手拈来。我虽然还没有搞清本族与碧山汪有无近亲关联,但对这“99根梁柱”的大祠堂仍难抑强烈的自豪。我想也是所有汪姓人的自豪。

    感谢关注严桥汪“敦义堂”寻祖!

龙眠久子 发表于 2011-10-14 08:11:21

因为黟县碧山十三门,是汪氏中一个典型的大家族,提醒十三门后裔一定要保护好祖宗留下的基业。
无为严桥汪氏,有热心者的支持,一定能找到祖源!

汪厚树 发表于 2011-10-14 10:23:04

引用第14楼龙眠久子于2011-10-14 08:11发表的 :
因为黟县碧山十三门,是汪氏中一个典型的大家族,提醒十三门后裔一定要保护好祖宗留下的基业。
无为严桥汪氏,有热心者的支持,一定能找到祖源!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感谢龙版主。感谢宗亲们支持!

汪怀远 发表于 2011-10-17 14:53:26

回 15楼(汪厚树) 的帖子

碧山十三门祠堂已经修复。我说的“敦义堂”是另一座汪氏祠堂。

汪厚树 发表于 2011-10-31 16:43:41

回第16楼

引用第16楼汪怀远于2011-10-17 14:53发表的 回 15楼
碧山十三门祠堂已经修复。我说的“敦义堂”是另一座汪氏祠堂。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很高兴能与你交流。
    应该说,不管什么祠堂,应针对实际,尽量保护保留。盛世建祠,现在大多族、姓都在热心做这件事。

湖源汪梦婷 发表于 2014-2-26 22:50:26

我这支也是敦义堂,是从婺源迁出的,我们应该是有关系的,你看看图片。

汪厚树 发表于 2014-3-1 22:29:32

Re:无为严桥镇汪店“敦义堂”----“承先仁德、启后(厚)嗣贤” &#16

本帖最后由 汪厚树 于 2015-3-26 20:14 编辑

引用第18楼湖源汪梦婷于2014-02-26 22:50发表的:
我这支也是敦义堂,是从婺源迁出的,我们应该是有关系的,你看看图片。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感谢对无为严桥一支的关注!

祝贺你寻宗的可喜进展。

看到敦义堂的宗谱很高兴,希望能够互相联系,

期待看到完整的谱图。

同是敦义堂不会错,你的寻宗进展相信能给本支寻宗带来希望。

       也希望本支看到此贴的宗亲,借助此链接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7843&fpage=3&page=8                                                                           和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27573的宗谱图片, 从中进一步发现线索。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无为严桥镇汪店“敦义堂”----“承先仁德、启后(厚)嗣贤”  问祖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