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
翻开罗田各姓的宗谱,便会惊异地发现,罗田各姓的先祖大多竟是从江西迁入的。江西人为什么迁往罗田?民间流传着多种多样的 说法,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传闻有两种:一说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进攻四川时,曾杀死无数川人,当时只得将湖北人移居四川 而湖北人则由江西人移来填补;一说唐宋时代罗一带瘟疫流行,整座整座的村庄都死得空无一人,于是朝廷将江西人迁往罗田,逢没有 人的村庄都要安置一户,称之为“插标”。据传起初江西人不愿来,是官府将其双手反绑着押赴罗田的。故罗田人至今走路时仍有将双 手反抄背后的习惯。但这些只是传闻,没有史实依据,因此是不可信的。江西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迁往罗田呢?又是什么时候迁来的?据 方志学家王葆心考证及有关文献资料记载,江西人迁往罗田大至是宋绍兴三年(1133)至宋乾九年(1173),其原因是一来种茶贩茶, 一是来逃荒度日。宋朝初年,罗田盛产茶叶,朝廷于罗田石桥镇(今石桥铺)设置茶场,制造贡茶。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公元1061年,仅石桥 铺茶场生产贡茶55万斤。可见当时罗田产茶之盛。但到了绍兴元年(1131),因叛军李成所部窜至罗田,烧杀掳掠,再加之土豪张昂趁 机作乱,滥杀无辜,原来住在罗田的土著人(即巴水蛮)所存无几,县城及村庄俱废,十室九空,茶山荒芜,无人采种。绍兴三年( 1133)三月,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兼治江安抚司公事的孙佑,经奏请朝廷,以江西人迁入圻黄一带荒芜之地。自此以后,大批江西人 进入罗田,从事种茶贩茶生产活动,在罗田安居乐业,繁衍生息。这是有据可考的江西人首次大批迁居罗田。
宋乾道四年(1168)至乾道九年(1173),江西隆昌(今南昌)一带水旱灾情严重,饥民倾家外出逃荒。朝廷遂委派大理寺主薄薜 季宣来淮西,会同郡县官员办理赈济灾民事务,并于归州(今新州县)以东设置二十二个“官庄”,用以安置江西灾民。罗田原已有江 西人定居,灾民便“逐熟投主”,多愿到罗田落户。故来罗田的灾民较他县多得多。乾道八年(1172)后,薛季宣移官齐安郡(今黄冈 县以北),留江南转运使幕僚张唐卿在罗田县城(今魁山下的旧县畈)继续完成安置灾民及开荒垦田工作。安置任务落实后,张唐卿与 罗田县令沈景阳同登县城外的雪崖山,寻幽觅胜,并摩崖刻石,其字迹至今犹可辩认。此亦可作为江西人迁入罗田的佐证。由此可见,我家谱所载迁入罗田汪氏始祖。。。。。65世承义公,灵堂公,仲义公三位堂兄弟,66世益清公叔侄的历史年代相符合。通过几天的寻访,查到汪氏在罗田的支糸有6支。文昉公后裔承义公支糸;文亮公后裔灵堂公支糸;文嵩公后裔益清公支糸;文胜公后裔仲义公支糸;爽公后裔胜二公支糸;爽公后裔道昆公支糸。 千里走单骑,寻访汪氏宗亲。精神可佳。 祝心想事成! 家国本家是我们汪氏家族的又一位热心人! 本人千里走单骑,寻访汪氏宗亲精神可嘉!
这个民间传说我们福建也有:据传起初江西等省人不愿来,是官府将其双手反绑着押赴福建的。故福建人至今走路时仍有将双 手反抄背后的习惯。但这些只是传闻,没有史实依据,因此是不可信的。 创业在岭南, 梦魂系故园, 千里走单骑, 家访问祖源! 家国本家“千里走单骑,寻访汪氏宗亲”,又一位“胖子道生式”的好宗亲,汪氏宗族事务的好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我相信,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我汪氏家族将会涌现出无数个热爱、支持和参与宗族事业建设的宗亲。 引用第2楼汪传海于2011-06-02 08:29发表的:
家国本家是我们汪氏家族的又一位热心人!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家国本家好样的!向你学习!
回 4楼(亮翁) 的帖子
谢谢达成会长,传海,济圣,亮翁诸位宗亲的关心!举手之劳,是我汪氏子孙的本份。这次家访,收获盛丰,寻访到了63世仁赞公后裔,填补宗谱上的空白。以后我会把所访到的几个支糸的世糸图发到家网上,供大家参考。 家国本家好样的!向你学习!向你致敬 !!!感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