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汪的一些资料(网上摘录)
一、汪氏家族起源于平阳(春秋时的平阳故城,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城西三十里),繁衍于新安,是新安郡望族。有“天下汪氏出徽州”之说。汪姓源自姬姓。商末周文王占领河南鲁山的古鲁国,封与其子周公旦之长子伯禽,是为鲁国。周武王灭商后,委派鲁伯禽东征商的盟国徐、奄17国,讨平后,命伯禽长驻奄地,即今山东曲阜,鲁国由河南鲁山移封山东,成为春秋时东方强大的诸侯国。传及鲁国第21位国君鲁成公黑肱(公元前574年)生庶子取名满。因姬满有功于鲁,为上大夫,受封为颍川侯,食采于“汪”地(在当时鲁国的平阳),人称汪侯。其后代以采邑地为氏而得姓,颖川侯姬满为汪氏得姓始祖,即一世祖。「汪侯生子挺,挺为周司谏,生子诵、芒,诵为司马,生子金钺、铨、踦(锜),皆有令名」。最早见于史书的汪姓人物汪踦(即第四世)。
二、 迁徙分布春秋时,鲁国有童子汪琦,哀公的时候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这是见于史籍最早的汪姓人物。东汉时有汪文和,建安中以龙骧将军为会稽令,为躲避祸患,迁至新安,子孙蕃盛,后发展为新安望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陈稷州别驾汪纲,陈亡,自歙州徒河间。"这说明南朝时汪氏已迁于今安徽歙县,隋初有一支迁至今河南河间。唐代以前中原已经有汪氏聚居点。唐初有汪华,封越国公,其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子孙分布于今安徽、浙江、江西的许多地方。宋代以后,南方的广东、广西、贵州等省都已有汪姓居民。湖北,陕西等地也有不少的汪姓居住.自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汪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此后又有远播海外者。
三、 郡望堂号【堂号】汪氏的堂号主要有:"越国堂",唐代汪华封越国公。 "忠勤堂",明代汪广泽封为忠勤伯。另外,汪氏还有堂号"平阳"、"六桂"。【郡望】平阳郡。周朝的平阳城址,“春秋时属邾地,后为鲁平阳邑”。战国时为齐南阳邑。汉设平阳县,均属兖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撤平阳县,并入邹县。宋元时称平阳镇,明清时置平阳社。现在是山东邹城市平阳寺镇。新安郡。晋时由新都郡改置,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隋代玫歙州置,后来移到了歙县。六桂。就是"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治所在地闽县,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后来改为闽州。唐代景云年间改武荣州置县。
四、历史名人见于史籍的汪姓名人,主要出自隋代以后,以清代为最多。唐代有泾县人汪伦,大诗人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他热情招侍,李白因赋《赠汪伦》诗,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南宋有文学家汪藻,诗人汪元量,宰相汪伯彦。元代有航海家汪大渊,曾经两下东西洋,游踪广远。元末清初有散曲家汪元亨。明代有戏曲家汪道昆、汪延讷。清代有医学家汪昂,著有《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非常实用,流传很广,对普及医学有所贡献;有散文家汪琬;有书画家汪士慎,善于写诗,精通篆刻和隶书,工画花卉,尤其擅于画梅,笔墨清劲,对后世影响较大,是"扬州八怪"之一;有军机大臣汪由敦,以办理公文敏捷干练而著称,也善于书法;有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汪中,早年因曾经助书商贩书,所以遍读经史百家和天文历算,所作《哀盐船文》被杭世骏所叹赏,从此文名大显。他尤其致力于西洋数学,曾经自制仪器多种,测绘黄河新旧海口地势。他还曾为墨子荀子翻案被统治者视为"明教之罪人"。有女作家汪端,编著有诗集《明十三家诗选》、小说《元明佚史》。还有太平天国将领汪海洋,京剧演员、剧作家汪笑侬。 有早期话剧活动家、演员、剧作家汪优游;著名诗人汪国真,网络诗人汪艾若(爱若干)。 汪精卫:字兆铭,清末著名革命义士,曾有“引导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壮语,民国日军侵华时期,摇身一变而成为最大的汉奸头子,后死于日本。而汪精卫也成为汉奸卖国贼的现代同义语。据说其后代就是当代的上海国师汪某人。
注1:公元前484年,这一年是汪氏一世祖出生后的第90年,其第四世的小孙子踦十几岁,而这一年孔子67岁(公元前551-479年)。
注2:汪氏并非来自于防风氏。请各位汪氏本家到《汪氏宗亲网》上查看相关资料,我们共同探讨。 汪 3530【全国】新安汪氏重修八公谱五卷 (明)汪尚琳编 明嘉靖十四年(1535)刊本 六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3531【全国】汪氏世纪四卷 (明)汪镂纂修 明嘉靖二十九年(1850)家刻本 一册 北图 美国 注:该族散居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3532【全国】汪氏续修统宗谱不分卷 (明)汪子仁纂修 明嘉靖四十年(1561)家刻本 北图 注:仅存宗谱部分,文翰缺。 3533【全国】新安汪氏宗谱不分卷 (明)汪镂纂修 明嘉靖刻本 一册 北图 3534【全国】汪氏统宗谱□□卷 明刻本 安徽博(存卷86-89,91-94、98、100、 102、I03、105、l06、116-120、138-144、 163-170) 注:其中记事至隆庆间。 3535【全国】汪氏统宗谱五卷 (明)汪湘纂修 明隆庆三年(1569)木刻本 一册 北京师大 河北大学 3536【全国】汪氏统宗正胍一卷 (明)汪鸿懦等纂修 明隆庆四年(1570)刻本 安徽图 清乾隆二十年(1755)钞本 安徽图 注:该族散居安徽徽州、江西婺源等地。 3537【全国】汪氏统宗正胍二十八卷首一卷 (明)汪云程修 明隆庆四年(1570)木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3538【全国】新安汪氏迁派宝录提纲七卷 (明)汪国言纂 明万历元年(1573)婺源刻本 二册 安徽图 3539【全国】汪氏统宗谱一百七十二卷 、 (明)汪湘纂 明万历三年(1575)家刻本 北图(存150卷) 北京师大 吉林大学 3540【全国】汪氏十六族近属家谱十卷 (明)汪道昆纂修 明万历二十年(1592)刻 万历四十年(1612) 汪存重修本 二册 北图 3541【全国】汪氏重修统宗谱一百五十卷 (明)汪士芳纂修 明崇桢八年(1635)刻本 北图(存七十五卷) 北京大学 四川重庆 市图(存卷115-125、128-130、134-149) 3542【全国】汪氏统宗正胍□□卷 明刻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存五卷) 3S43【全国】汪氏统宗谱□□卷 明刻本配手钞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存一百一十七卷) 3544【全国】汪氏统宗谱不分卷 明刻本 三册 浙江图 3545【全国】汪氏总谱渊源世系七卷谱说一卷 (明)汪志英 汪志萋等纂修 明刻本 四册 北图(存卷1一6) 3546【全国】汪氏统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汪元秋等纂修 清康熙二十八年(1869)刻本 北图(存一册) 北京师大(存卷首、卷1-4) 3547【全国】汪氏统宗谱□□卷 清乾隆九年(1744)刻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存卷1) 3548【全国】汪氏统宗正胍□□卷 (清)汪廷桢纂 清乾隆十年(1745)木刻本 安徽续溪县文(存卷首、卷1、2、8、9) 3549【全国】汪氏统宗谱八卷 (清)汪礼纂 清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 浙江图(存一册) 3550【全国】汪氏统宗正胍不分卷 (清)汪凯南续修 清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 二册 吉林大学 3751【全国】汪氏统宗正胍□□卷 清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 安徽博(存七册) 注:版心作《汪氏重修统宗谱》。 3552【全国】汪氏统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汪德祖 汪肇基纂修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刻本 十二册 安徽博 3553【全国】汪氏统宗谱一卷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汪道圻钞本 北京大学 3554【全国】汪氏世守谱十卷 (清)汪廷洽重修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木活字本 浙江衢州市文管(缺卷6、7) 3555【全国】汪氏通宗世谱二卷 (清)汪世衙纂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 北京大学 3556【全国】汪氏通宗世谱一百四十卷首二卷 (清)汪玑 汪嘉祺等编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木刻本 北图(又一部存一百三十二卷) 历史所 河北大学 安徽图 安徽博(存卷46-48、 121-124) 安徽徽州地区博(存九十 四卷) 3557【全国】汪氏统宗谱□□卷 清乾隆间刻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存三卷) 3558【全国】颖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六卷 (清)汪承诜等修 清道光九年(1829)刊本 四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浙江建德、安徽歙县等地。 3559【全国】汪氏支谱一卷 (清)汪秋潭等修 清同治六年(1867)木活字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安徽、浙江、江苏等地。 3560【全国】汪氏统宗谱八卷首一卷 (清)胡建昌重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濛淤邨 3561【全国】汪氏统宗谱十六卷 (清)汪庾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岐山一本堂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安徽徽州地区博 注:一名《汪氏得罗公正胍统宗谱》。 3562【全国】汪氏统宗谱十二卷末一卷 (清)汪杏荣重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大桥头榔濛淤郁 3563【全国】云岫柏峰汪氏宗谱六卷 (清)汪自恒等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积庆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浙江建德、桐庐,安徽等地。 3564【全国】汪氏统宗正胍一卷 清钞本 北京大学 3565【全国】颖川汪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汪应蛟序 民国三年(1914)钞本 四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3566【全国】汪氏世守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汪守勤 汪世棠等修 民国四年(1915)木活字本 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首、卷1-5、7、8) 3567【全国】汪氏统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汪葆春重修 民国十五年(192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濛淤邨 3568【全国】重修汪氏统谱纂要四卷 刻本 一册 北图 3569【江苏】汪氏家乘三十二卷首一卷 (清)汪寿康 汪瑞益主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馀庆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该族散居武进、江阴等地。 3570【江苏】江南汪氏合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汪新甲等修 民国七年(19l8)六州堂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江阴、无锡、武进、常熟等地。 3571【江苏】汪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汪嘉纯主修 汪鸿润编辑 民国十五年(1926)中华书局铜活字本 江苏淮安县图(缺卷4、11、15、18-20) 注:该族散居淮安、宝应、丹徒等地。 3572【江苏】六合汪氏家谱十卷 (民国)汪昇远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石印本 十册 河北大学 3573【江苏赣榆】汪氏家谱 江苏赣榆县夹山乡汪于郁 3574【江苏扬州】汪氏家乘 (民国)汪时鸿编 民国十六年(1927)汪氏铅印本 二册 中央民院 注:初修於清康熙间,此为三修。 3575【江苏丹阳】珥陵汪氏宗谱十卷 (民国)汪元麟纂修 民国十年(1921)培元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3576【江苏常州】毘陵教场巷汪氏支馋六卷 (民国)汪廉之辑稿 民国二年(1913)毘陵汪氏教忠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3577【江苏】武进汪氏合谱八卷 (民国)汪永清纂修 民仞三十二年(1943)武进汪氏六州堂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缺卷1) 3578【江苏无锡】汪氏维新公迁锡家谱不分卷 (清)汪琳辑 钞本 一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3579【江苏】宣兴汪氏续修宗谱八卷首一卷 (清)江熙修 清道光二十年(1840)义和堂刊本 十六册 美国 注:一名《汪氏家乘》。 3580【江苏宜兴】汪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汪以增 汪宗藻纂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敦睦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3581【江苏】苏州汪氏族谱一卷 (清)汪琬撰 清康熙间刻《钝翁全集》本 江苏苏州市图 四川重庆市图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刻《钝翁全集》本 辽宁大连市图 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钝翁全集》本 河南大学 3582【江苏】苏州汪氏族谱不分卷 (清)汪振千等修 汪敬原增录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刻 民国四年(1915)增 钞本 一册 吉林大学 3583【江苏苏州】汪氏谱略不分卷 (民国)汪原渠辑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一册 上海图 江苏泰州市图 江苏苏州市图 浙江嘉兴市图 浙江临海县博 福建图 中山大学 云南图 3584【江苏苏州】平阳汪氏支谱五卷 清光绪间钞本 三册 江苏苏州市图 3585【江苏苏州】吴趋汪氏支谱十集二十卷首一卷 (清)汪体椿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耕荫庄木活宇本 北图 辽宁大连市图 吉林大学 上海图 江苏苏州市图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3586【江苏苏州】吴趋汪氏支谱十集二十卷首一卷 附耕荫义庄祖墓图一卷 (清)汪彤宣续修 清宣统二年(1910)耕荫庄活字本 北图(二部) 科图(二部) 历史所 历博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二部) 上海图 南京大学 江苏苏州市博 日本 美国 3587【江苏宜兴】阳羡汪氏统宗谱三卷首三卷 (民国)卢保文编辑 民国六年(1917)润辉堂活字本 五册 北图 3588【浙江】汪氏世谱十二卷 (清)汪注纂修 清嘉庆间刻本 北图 3589【浙江汪氏】重修迁杭支代表二卷祠墓考绩一卷 (清)汪松等纂修 清道光间刻本 北图 注:附《汪氏世谱》後。 3590【浙江杭州】平阳汪氏迁杭支谱五卷 (清)汪琯纂 清道光九年(1829)刻本 北图(配钞本) 杭州大学 3591【浙江杭州】平阳汪氏迁杭支谱六卷首一卷 (民国)汪伯吾修 江詒年 汪怡纂 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 北图 科图 南开大学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3592【浙江杭州】平阳汪氏九十一世支谱二卷 (清)汪曾立续修 清同治六年(1867)刻本 吉林大学 上海图 浙江图(三部) 日本 美国 3593【浙江杭州】平阳汪氏九十二世小宗谱六卷 (清)汪曾立修 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 上海图 浙江图 美国 3594【浙江杭州州】汪氏小宗谱六卷 (清)汪曾立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木刻本 中央民院 河北大学 浙江图 3595【浙江杭州】汪氏家谱不分卷 清同治十二年(1874)写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3S96【浙江】杭州汪氏振绮堂小宗谱七卷 (民国)汪玉年修 民国十四年(1925)刊本 浙江图(存卷1-3) 日本 美国 3597【浙江杭州】汪氏振绮堂宗谱四卷 (民国)汪大燮编 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 北图 南开大学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3598【浙江】萧山汪氏宗谱十二卷 (清)汪保安纂 清光绪间刻本 十四册 上海图 3599【浙江】萧山汪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汪汝荣督修 汪震等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集庆堂木活字本 浙江图杭州大学 3600【浙江宁波】镇邑清水浦汪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汪炳生等修 民国四年(1915)聚德堂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3601【浙江鄞县】鄞邑雷汪氏宗谱□□卷 (民国)汪崇幹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首、卷1、5、15) 3602【浙江慈溪】慈南汪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汪源顺修 徐晖纂 清光绪七年(1881)醇德堂活字本 四册 吉林大学 3603【浙江慈溪】慈南汪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汪清燮纂 民国十年(1921)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3604【浙江奉化】泉溪汪氏宗谱七卷 (清)周步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江朝宗始修於清乾隆四十一年。 3605【浙江奉化】汪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民国)方汝舟重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汪纶创修於明成化间。 3606【浙江绍兴】山阴汪氏谱不分卷 (民国)汪兆镛撰 民国三十六年(1947)汪敬德堂石印本 北京师大 日本 美国 钞本 一册 南京大学 3607【浙江金华】汪店汪氏宗谱四卷 (民国)汪汉杰等纂 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一部缺卷2、4,一部缺卷 1、2,一部缺卷2) 3608【浙江兰溪】沙溪汪氏宗谱 民国九年(1920)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白沙乡汪邨(四部) 3609【浙江兰溪】上柴华汪民宗谱九卷 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大洋畈上紫华 3610【浙江】兰溪十二汪氏统宗谱六卷 民国二年(1933)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甘溪乡 关于汪的一些资料是我在《新浪.网同万家姓维客计划》上修改的。 我以前不了解我为什么是属于---平阳郡;我经常给有些信拂家庭安装(土地公);
要用到他家的郡头;如徐家---东海郡;周家--汝南郡;祝家--太原郡;等等.我只是
这个郡头与发族地有很大关系;古时候是什么编制我也不清楚;有关郡的方面资料
本家应该很清楚吧? 汪氏家族起源于平阳(春秋时的平阳故城,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城西三十里),繁衍于新安,是新安郡望族。有“天下汪氏出徽州”之说。
汪氏的郡望有“平阳郡”、“新安郡”。平阳既是郡望,也是堂号。即:平阳堂。
春秋时期鲁国地图
春秋时期鲁国地图 不错。让本家们在地图上看看汪氏家族的起源地——(鲁)平阳。 请教:我支家谱为何在<<世代迁支>>中记载:"嵩公始居平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