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为什么说“十姓九汪”?为什么有很多“汪王庙”?
为什么说“十姓九汪”http://www.dhz.gov.cn/zsdb03.htm汪姓是徽州大姓,自从汪文和汉建安二年(197年)徙居歙县,成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后,徽州汪氏非常兴旺发达。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个儿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而且汪氏人口众多。故人称“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屯溪靖阳节等古徽州节令盛会中所抬神像中的汪公、二相公、九相公等,便是汪华及其第二子、第九子。
徽州为什么有很多“汪王庙”
“汪王”就是汪华。汪华是隋末绩溪县汪村(当时属歙县)人。原本是歙州郡兵首领,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汪华审时度势后策划了一场兵变,推翻了歙州旧政官员,占领了全州。随后又高举义旗,连续攻克宣、杭、睦、婺、饶数州,所向披靡,大得民心。于是,拥六州之地,自号吴王,颁布了一系列使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使浙、赣、皖三省交界的这六州百姓得以在乱世安居乐业。唐武德四年(621年),汪华有感于唐朝的强盛和德政,上表请求归附,被任命为歙州刺史,总管六州诸军事,并封上柱国越国公。武德七年(624年),汪华奉召进京,任忠武将军等职。唐太宗征辽时,一度委任汪华为九宫留守。贞观二十八年(649年)病逝于长安,永徽三年(652年),灵柩运回家乡,葬于歙县云岚山。
汪华在天下大乱时保全了数州百姓生命,因而在徽州一带长久被人怀念,很多地方建“汪王庙”把汪华当作地方神来供奉。在民俗中也有很多纪念汪华的活动,如每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屯溪黎阳的“跑马祭汪华”;绩溪县登源乡二月十五“花朝会”,相传二月十五日是汪华的生日,所以办花朝会纪念;每年中秋前一夜的“坐庙”(此庙专指汪王庙)等。
"相传二月十五日是汪华的生日"
真荣幸,我的生日与老祖宗的生日是同一天! 亮老先生:我们的家谱上明确记载:公生于陈至德4年正月十七日子时,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十八! 支持3楼的观点!!!!!!! yioushouhuo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