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41楼(汪济(潜山)) 的帖子
多谢济先生! 枞阳县横埠镇合龙村汪氏祠堂;汪永培 收 汪永培(0556-2071232) 因石马岭汪氏聚居地历史绵长,人杰地灵,宗族同胞分布全国各地,为做到应录尽录,凡我宗族同胞字辈为“光国先文学,承家必大行,立志希宏道,允锡兆方新”的汪氏子弟,请见此公告后及时与编委会联系。 预祝枞阳县横埠镇合龙村石马岭汪氏续谱修祠园满成功!枞阳合龙村汪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枞阳合龙村汪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枞阳在线消息 合龙村汪氏宗祠,位于枞阳县横埠镇合龙村石马岭庄中部,为清代抬梁式砖木结构、硬山两坡式建筑,木、石、砖质等构件上均雕刻花草虫鸟、飞禽走兽等图案,形象毕肖,镌雕精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为巩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提高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根据《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近日,枞阳县人民政府以枞政秘64号文件发文,将合龙村汪氏宗祠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同时核定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唐全新)
Re:枞阳合龙村汪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引用第45楼chnwy于2013-08-21 16:57发表的 枞阳合龙村汪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枞阳合龙村汪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枞阳在线消息 合龙村汪氏宗祠,位于枞阳县横埠镇合龙村石马岭庄中部,为清代抬梁式砖木结构、硬山两坡式建筑,木、石、砖质等构件上均雕刻花草虫鸟、飞禽走兽等图案,形象毕肖,镌雕精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为巩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提高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根据《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近日,枞阳县人民政府以枞政秘64号文件发文,将合龙村汪氏宗祠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同时核定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唐全新)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天大的喜事。 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有: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那么请问:汪王墓是省级保护单位,难道没有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为什么没有人或者单位来保护?至今仍然杂坟在位?
廷美公祖脉世系
64世 廷美公 祖脉世系乾隆版《汪氏通宗世谱》及其他“徽谱”记载,此支仅至63世道雍为止,现皖江地带有多个分支属道雍之子——64世廷美公一脉的,现在收集资料以期考证续编、拟与通谱对接。以下是庐江县潜川汪氏德化堂的祖脉,与枞阳石马岭汪氏共祖七十世麟凤公。但两支谱系的共同特点是:即58—61世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特别是58世都将“强”公错成了“勤”公,在此正重予以纠正,敬请此支名系务必谨记。(九华山 汪长富)
56世:道安,字元振,妣吴氏,生子三——源、濆、淦。
57世:源,字深叟,生子四——敏、惠、勤、强。
58世:强,生子二——世雄、世杰。
59世:世雄,生子三——知古、知及、知殷。
60世:知古,生子四——显(大、大功、子大)、文(子、子功)、彰(四、十四)、郁(五、十五)。
61世:文,又名子或子功,生子五——京(十一)、景(景辉)、武(十五)、成山(十八)、十九。
62世:京,生子二——道雍,道融。
63世:道雍。担任教授一职,生子一——廷美。
64世:廷美,生子二:霖——霈。
65世:霖,子孙居乐平龙腾。其弟汪霈,居车里。生子一——宗容。
66世:宗容。生子二——完,廉。
67世:完。生子一——临。
68世:临,长江丞,生子二——高厚,处厚。
69世:高厚,世居大畈,生子二——期凤,麟凤。
70世:麟凤,生子二——祧、福。
71世:祧,生子一——芹。
72世:芹,生子一——璹。
73世:璹。字双鼎,生子一——友诚。
74世:友诚,字谅生,号潜甫,婺源人士,宦游潜川,因家焉,卜居于邑之西吴塘嘴,自明嘉靖至崇祯年间,子孙稍盛,分东西支派,其为潜川汪氏始祖。
汪旭光——汪氏祠堂修复的倡导者与主要捐助人
汪旭光——光国先文学,承家必大行的有力践行者!个人履历
1939 年12 月31 日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1963 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化学系。1963 年9 月至1971 年7 月在冶金部情报标准研究所工作,1971 年8 月至今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作,曾任研究组组长、室主任、院总工程师、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常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现兼任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爆破器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非煤矿山组组长、全国安全评价工作委员会主任、公安部爆破专家组组长、公安部消防局专家组顾问。国际岩石爆破破碎委员会委员,FRAGBLAST 编辑委员会委员兼亚洲区主编,中日韩炸药与爆破技术委员会主席。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汪旭光院士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工业炸药与工程爆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研究开发半乳甘露聚糖胶——田菁 胶的基础上,研制成功高威力的田菁10 号浆状炸药并广泛推广;率先在我国研制成功EL 系列乳化炸药;通过理论研究,成功地研制出适用于各种不同爆破作业使用的10 个系列、38 种乳化炸药以及配套工艺及设备。其中乳化炸药、混装车、工程爆破等技术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获国际金奖1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二等奖2 项、国家发明二、三等奖各1 项,国家优秀设计铜奖1 项、全国科学大会奖2 项,第三届中国工程科技奖,省部级奖励30 余项。出版《乳化炸药》、《浆状炸药理论与实践》、《工程爆破名词术语》等专著7 部,其中《乳化炸药》(第1 版)2009 年入选《新中国出版60 年・科技出版卷・珍藏版》。主编论文集及爆破培训教材20 余部,发表论文320 余篇,英、德、俄文译作60 余万字。1978 年被评为冶金工业部先进工作者,1982 年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 年荣获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1 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 年当选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 1995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 年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8 年入选“改革开放30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30 位有影响力人物”。 汪旭光院士是世茂堂”家“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