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鑫 发表于 2012-6-28 12:36:57

汪华文化中华魂——评《徽州魂之建吴称王》

2012年6月28日《北方周末报》刊登。

汪鑫 发表于 2012-6-28 12:39:01

汪华文化中华魂
——评《徽州魂之建吴称王》

□齐•达日汗

徽州古城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光是最近几十年来,其实早在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徽州古城就已随徽商崛起被推介到全国,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在将近千年的时间里,徽州创造了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文化,诸如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等,让徽州闻名世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遗憾的是,对于徽州古城的缔造者、徽文化的奠基者却鲜为外界所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徽文化的遗憾。

徽学专家、学者认为,越国公汪华是古徽州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古徽州的人文初祖,是古徽州的第一伟人;徽州的老百姓说,汪华是古徽州靖民安民的保护神,奉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随处可见汪王庙和汪王祭祀。应该说,尽管学界和民间对这位“古徽州的太阳”推崇备至,但其影响力仍限于徽文化爱好者和当地。在我看来,如同借徽派建筑、徽剧等文化艺术形式传播徽州一样,借助历史小说来解读、推介古徽州历史伟人汪华,可能更有助于发挥徽州历史文化名人作用。奇怪的是,尽管唐以来先后有九位皇帝十九次下诏加封汪华,然而有人立碑无人立传,就连《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也是只言片语且前后不一,又是一大怪事。

笔者偏居漠北所以关注徽州汪家,乃因汪王与北方民族素有渊源,“越国公”是有鲜卑血统的唐高祖李渊封的,“忠烈王”乃其子唐太宗李世民所赐。及至蒙元帝国,金巩昌府便宜总帅汪世显归蒙有功,巩昌汪氏遂成元朝世代军功巨族,时称系出阴山汪古部,后与徽州汪氏通谱。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于至正元年,下诏改封汪华为“昭忠广仁武烈英显王”。据我推敲汪世显家族可能出自徽州汪家,所谓出自汪古部经不起多方考证,在此不必详述。不管徽州汪还是巩昌汪为止兵戈献所统诸城军民归降,弃一己私利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实乃徽州汪家气概。称王易,俯首称臣难。就汪华言,不仅是徽州第一伟人,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历史伟人。

而让我们欣慰的是,曾以校园青春文学《堕落的天堂》而风靡高校、具有深厚文史功底的“80后”作家汪鑫有意弥补两大憾事,凝聚五年心血创作完成了历史传记体小说《徽州魂之建吴称王》,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有关汪华的传记。该书再现了在隋末乱世的蛮荒之地,一位卓越人物是如何创造了自己的王国,并以此揭开了徽州的大幕。汪华是徽州人民的自豪,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事实上,他是影响徽州千年发展的灵魂人物,他举“捍境保民”义旗建吴称王,保一方百姓在乱世能够安居乐业,并尽力调和土著与移民之间的矛盾,促进山越与中原汉文化的大融合。在汪华的推动下,归唐之举又使徽民得以休养生息,文化教育随之得到发展,民风也实现了净化和统一,古徽州开始了空前的繁荣与昌盛,为璀璨的中华文化注入了不可缺少的血液。

被誉为“潇湘才子”的作家汪鑫告诉我们,越国公汪华不仅仅是“镇静地方、保境安民”的王,更是古徽州的魂,其“忠君爱民”思想也即中华魂——弘扬传统文化,追索民族精神,最重要是探寻汪华蕴涵的时代价值——为达到这个写作目的,汪鑫以有关汪华的史、志、家谱族谱等历史文献记载为基本线索,广泛参考民间传说、文学作品的描述,汲取汪华故事的养分,凭自身白话说史的能力拨开历史迷雾,还原大人物本相,但不止步于写一本通俗历史人物传记,而是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地将汪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遗产贯穿其中,使徽文化的脉络有迹可循,为中华民族复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参考。弘扬传统文化,追索民族精神,这部小说让我看到汪家祖先留给后世子孙一心为民一切为国的精神遗产。


——齐•达日汗蒙古乞颜部后裔,北方周末报首席评论员,内蒙古著名时事评论员,内蒙古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协会秘书长、成吉思汗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参与编写《内蒙古通志》、《中国地域文化卷•内蒙古分卷》、《成吉思汗文化通典》等史志著作

家族一心 发表于 2012-6-28 16:36:39

赞。敬佩

汪篪 发表于 2012-6-28 17:25:08

回 1楼(汪鑫) 的帖子

评书叙史,旗帜鲜明;字字珠玑,掷地有声!赞!!!

在线追思:汪碧潭 发表于 2012-6-28 19:16:05

日前得汪鑫本家赠书,甚幸!

汪封林 发表于 2012-6-28 22:21:22

潇湘才子

汪寿杰 发表于 2012-6-29 06:59:59

回 1楼(汪鑫) 的帖子

    与汪鑫已有一面之缘,辛卯清明云岚山,印象极为深刻,挺阳光的大男孩。每每与宗亲们谈起他时,尽皆愕然!
    青春年华,有此扛鼎之作,实属难得俊才,此为汪门之幸!
    《徽州魂》之一部,已经到手,尚未细读完毕,已觉郁香盈室。这部作品,是需要用心咀嚼的。
    于文学,它是独树一帜的珍品;于史学,它是拨开迷雾的利剑;于家学,它开启蒙昧的模版。
    天下汪氏,特别是颍川侯汪氏子孙,真的应该把这本书作为教导后世的“教科书”。传统的口头说教,终于有了具象化的样式,通俗的文学作品,诠释的是先祖的功业、先祖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这在今天依然散发出人文主义的光彩,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2-6-29 14:47:10

   “于文学,它是独树一帜的珍品;于史学,它是拨开迷雾的利剑;于家学,它开启蒙昧的模版”,

    寿杰老师说得好,我赞成!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2-6-29 17:05:47

引用第7楼九华星云于2012-06-29 14:47发表的 :
   “于文学,它是独树一帜的珍品;于史学,它是拨开迷雾的利剑;于家学,它开启蒙昧的模版”,

    寿杰老师说得好,我赞成!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胖子道生 发表于 2012-6-30 06:07:00

“于文学,它是独树一帜的珍品;于史学,它是拨开迷雾的利剑;于家学,它开启蒙昧的模版”,

    寿杰老师说得好,我赞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华文化中华魂——评《徽州魂之建吴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