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土亨 发表于 2012-11-8 14:52:27

寻;

上个月看见有个阳新或新阳市[红色]标题,介绍其世系爽公--道安公---知及公----恩公---祈公系o当时因有急事,瞟了一眼就关机了,我至今找不到,请版主告知我怎样才找到,谢谢!

汪焕标 发表于 2012-11-8 17:40:21

在湖北会馆 有“湖北阳新汪氏宗谱(部分)”

汪志林 发表于 2012-11-8 18:27:28

引用楼主汪土亨于2012-11-08 14:52发表的 寻; :
上个月看见有个阳新或新阳市[红色]标题,介绍其世系爽公--道安公---知及公----恩公---祈公系o当时因有急事,瞟了一眼就关机了,我至今找不到,请版主告知我怎样才找到,谢谢!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这个论坛有一个很重要的聚合贴的功能,我经常用,也很是应手,就是顶栏上的搜索功能,只要输入你想要的主题的关键词,任他多少内容都悉数聚合供您选择,可以一试

汪封林 发表于 2012-11-8 23:52:25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924

汪封林 发表于 2012-11-10 22:56:38

转自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24986

阳新汪氏源记(汪蒋公支)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汪氏家族起源于平阳(今在山东省邹城市城西三十里),繁衍于新安(今歙州),发迹于绩溪县登源里汪村,故有“天下汪氏出徽州”之说。
巍巍汪姓,源远流长。汪氏在春秋战国时期,始姓姬,周文王之后。周王朝为了扩大疆土,武王、周公、成王先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候国,周王室子孙都做了大小诸候。周公的长子伯爵被封为鲁侯。鲁成公是鲁国的第二十一位君主黑肱(公元前592年)生庶子取名满,周始母夫人姒氏,观彩虹亘天,心知其详,觉而有孕,孕二十五月而生子,握手三月乃开,左手有水纹,右手有王纹,合成汪字得姓,封颍川侯,为鲁上大夫采邑。
受姓祖汪侯娶夫人王氏 ── 大夫王珣之女。生子─ 挺 字文质。生于周灵王二十年即鲁襄公二十一年己酉,也即孔子诞生前一年(公元前552 年),仕周至司谏。 妣郑氏 ── 郑君约之女(一曰许氏女);生子二 ── 诵、芒;公殁葬洛阳牛耳山。本支诵之裔。史属春秋/ 西周/ 鲁国。
   汪姓才人辈出,史籍最早的俊彦杰士,诵之子汪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二十六世祖云公,字汉,永建三年被汉顺帝封为渔阳太守,为汉时平阳派。
   三十一世祖文和公,字君睦,在东汉(公元196—229)年间,被汉献帝封以龙骧将军,后离汉投吴,任会稽令,新安郡始为汪氏江南祖籍,文和公为江南始祖,会稽派。
   三十六世祖道献公,字君奉,在永昌元年间,被晋元帝封为黟县令,后移家于歙县,为遂安派。
   四十世祖叔举公,字鹏远,在南齐时迁至绩溪县登源里汪村,享寿九旬有八。传四世至华公。
   四十四世祖世华公,字英发,隋文帝开皇六年丙午(公元586年)正月十八日子时,公诞生于新安登源里(今绩溪淳安大庙汪村),在隋末年间,天下混乱,与弟汪铁佛一道,于隋末一举平定了歙州、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等六州动乱,为政英明,拥有精兵十万,威镇江南,在歙之乌聊山筑城池,建王宫,称吴王,仍奉隋。后汪华响应秦王李世民昭布,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主动向唐王朝称臣,武德四年,被唐高祖授予歙州刺史,封越国公,并封汪铁佛开国公。越国公华,地位尊荣无比,又拥有实际的兵权,使汪氏家族此后在皖南地区的基业,稳如盘石。汪华生有九子,均被朝庭赐封侯爵。自此汪姓家族“一王九相公”, 二十五贤孙,螽斯蛰蛰,兴旺发达,遍及江南,散布九州。华公卒于贞观二十二(公元648)年三月在长安(今西安)封忠烈王,三年后华公九子扶柩故里,葬于歙县城北云岚山,在乌聊山立汪王庙祀之。
四十五世汪华九子越国公汪华生有九子,长子建,次子璨,三子达,四子广,五子逊,六子逵,七子爽,八子俊,九子献。均居高官显位,封侯封王。本支七子爽,任岐王府法曹参军,六封至崇和衍烈公;汪氏宗族素以忠显、忠烈、忠厚、忠勤闻名歙州,遐尔天下。
   五十六世道安(为华公七子爽公支下)师全公长子,字元振。生于唐文宗大和元年丁未(公元827年), 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公元847年,公二十一岁),准刺史于德海所奏,充衙前兵马使,差充婺源都虞侯,总戎镇婺源。自歙县慈菰迁居婺源,为婺源始祖。妣吴氏,生子三── 源、濆、淦。 懿宗咸通四年癸未(公元863年)疾卒,享年三十七岁,葬婺源之北武口山下。宋追封八字平阳王,后又追封威忠德仁圣英烈王。本支源之裔—强公—世雄公。
    六十世祖知及公 (世雄公次子),生於后唐年间(公元932年)由婺源环珠迁居婺源浙源。生子三 ── 思、恩、息。
六十一世祖恩公(一曰聪生于宋太祖建隆年间公元960年),生子二,长子贡元(祈)留居浙源,次子新回迁凤亭。
六十二世祖贡元(生于宋太平兴国辛巳公元981年)生我远公
六十三世祖远公(生于宋景德年间丙午公元1006年)生我贺公
六十四世祖贺公居乐平县金山村,生我蒋、靖、实三公,三祖先能文善武,凡天文地理兵法无不精通,时称三杰。
六十五世祖汪蒋公字孟和,号盘谷。生于宋嘉佑元年丙申(公元1056年),寿终于南宋己未年冬月(公元1139年),享寿八旬有四。蒋公上识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且才华出众,光禄大夫职不就,深谋远虑,胸怀兴业大志,单戈匹马远离家乡,云游四海,访贤问达,经江浙巡两广至湖广武昌府---“江南聚宝盆”兴国州,顺富池口而上,独恋富川山水,一览雉城风光。立足阳新南岸长乐里,见此处青山环绕,绿水长流。西南地势开阔,东北湖泊纵横,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山清水秀,可耕可读,为『鱼米之地』、『发祥之源』,定居颜子仙山南麓,蒙港岸边,开垦良田,美化荒山,辛勤耕耘,和邻睦友,造福后裔,宏开世族,繁衍生息,为兴国始祖。
    汪蒋公宋元佑年间徙居兴邑(今阳新),单传一子寿禄公,三孙仔(珏、垣、玩)公,三公孙曾林立,先辈们都艰苦创业,开拓多处发源地,先后分居桐埠(祖基汪高、八角亭前后十五里皆汪也;本县富水、太子、白沙、三溪、王英、浮屠、兴国等乡镇,大冶茗山、金湖等地)居住星罗棋布,庄分百门。居地或冠以汪名,或异地同名,上下分庄,前后而居,或以市以楼、或以铺、以店、以塔、以畈、以垅、以塘、以坑、以井、以湖、以潭、以寨、以山以窝、以墩以垴、以桥、以路以街、以门、……总之,老屋新居,称湾称庄,地名各异,先辈以八角亭地貌祥瑞,钟灵毓秀,兴建汪氏宗祠在此。设堂号为“忠孝堂”。阳新汪氏宗族为轩辕黄帝后裔,贵胄世家,系出江南平阳世族。繁衍至今近千年,有三十余世,宗亲散布天南海北,人口数以万计,可谓是枝荣叶茂,兴旺发达,才人辈出,梅不胜举。究其渊源蒋公与平阳王道安公一脉相承!历以“忠孝传家”居世。
    “唐封越国三千户 ,宋赐江南第一家。”这是对汪氏宗祖的真实写照,汪姓一族受姓于春秋,创业于汉唐,蕃盛于大宋,到了元、明两个朝代汪氏成了安徽和江西、湖北、江浙等地极负声望的大族之一。阳新汪氏蒋公宗亲在大清康乾盛世时期,倡议尊祖敬祖之风,追慕宗祖功德,规定每年九月九重阳节为祭祖日,南乡长乐里设十案九祭,各案轮流供祀先祖汪王越国公、平阳王道安公以及兴国显祖汪蒋公。以训后昆莫忘根本、追溯其源。上承吾族祖训家规,敬祖睦宗,定辈正名,下启汪姓孝子贤孙,团结互助,缮修族情。

有关资料源于《汪氏宗亲网》如:公元纪年推测—44世汪王国公生于公元586年;56世道安公生于公元827年;60世祖知及公 (世雄公次子)生於后唐年间(公元932年);61世祖恩公(一曰聪生于宋太祖建隆年间公元960年);62世祖贡元(生于宋太平兴国辛巳公元981年);63世祖远公(生于宋景德年间丙午公元1006年)64世祖贺公居乐平县金山村,生我蒋、靖、实三公。65世祖汪蒋公字孟和,号盘谷。生于宋嘉佑元年丙申(公元1056年),宋元佑年间(1086年)迁兴国为阳新一世祖。


阳新南岸汪氏十案九祭诠释(蒋公支)
自清朝乾隆年间起,迄今为有300多年,阳新南岸汪氏每逢重阳节举行秋祀大典。纪念我氏宗祖之德,缅怀先辈丰功伟绩,传承汪氏文化根源,在南乡八角亭祖祠设十案九祭。具体分祭如下:(后列户数属当今统计数)
一福户(即通八公支字贵福)八案七祭
1:添麟公支顶三案三祭
A从舟支500户顶二案二祭(即刘市四门,咀头汪等四庄)
B从庆支400户顶一案一祭(即老汪科,公赛等八门)
2:添惠公支400户顶二案一祭(即高畈,西垅,泉塘等七庄。下湾庄不顶祭。
3:添贵公支300户顶一案一祭(即冷水坑,造屋下等五庄。300户汪家垅除外。
4:添哲公支200户顶一案一祭即塘尾、官庄等
5:添立公支200户顶一案一祭即白塔、长坜等
二高户(即德仁、高公支)300户顶二案二祭(即洛湾汪、汪高等六庄)

阳新南乡汪氏2300户设十案九祭。依次祀祖汪王国公、平阳王道安公、兴邑始祖汪蒋公。

汪土亨 发表于 2012-11-11 08:12:13

谢封林本家,我本意在告诉您们,我始迁祖汪恩,其冢己荒癈,现由本里恩公下后裔议复修,请您们---祈公支下支持!如修复日将择吉揭碑,敬请光临暨捐资o另我支乃始迁祖恩公本里,今年宗谱已从合肥图书馆复印至村,由于您们各支外迁,谱牒另立,错处在此澄清;知及公为唐司倉参軍30几岁殁,葬浙源孝悌里凤凰山,子三,长曰恩行一字天泽,唐昭宣帝天祐三年,为避王茂章反叛禍,槜两弟始迁婺西凤亭里,二弟思,行二字思泽迁浮邑小游山为始祖,三弟息,行三,字季泽,迁浮邑[今景德镇市]昌江野狐桥汪村.为始祖,同治辛未谱牒另立,而小游山支仍入我谱o焉有父为唐司倉参軍而子为宋生乎,况唐天祐三年已在凤亭里授业,故应有误,恩長子祈为原配王夫人所生,仍居浙源侍毌奉茔,歙卅刺史陶雅闻恩贤,遣使求公岀仕,強起之,后仕至铙卅刺史,继娶吳氏,生子新是为凤亭派祖,恩公殁葬本里[凤亭里]韩村,地名倒地壶瓶,与吳夫人同墓另圹,离我村约两公里,望您们届时参拜o!联系电话;15180367395汪土亨

汪封林 发表于 2012-11-11 08:54:14

引用第5楼汪土亨于2012-11-11 08:12发表的 :
谢封林本家,我本意在告诉您们,我始迁祖汪恩,其冢己荒癈,现由本里恩公下后裔议复修,请您们---祈公支下支持!如修复日将择吉揭碑,敬请光临暨捐资o另我支乃始迁祖恩公本里,今年宗谱已从合肥图书馆复印至村,由于您们各支外迁,谱牒另立,错处在此澄清;知及公为唐司倉参軍30几岁殁,葬浙源孝悌里凤凰山,子三,长曰恩行一字天泽,唐昭宣帝天祐三年,为避王茂章反叛禍,槜两弟始迁婺西凤亭里,二弟思,行二字思泽迁浮邑小游山为始祖,三弟息,行三,字季泽,迁浮邑[今景德镇市]昌江野狐桥汪村.为始祖,同治辛未谱牒另立,而小游山支仍入我谱o焉有父为唐司倉参軍而子为宋生乎,况唐天祐三年已在凤亭里授业,故应有误,恩長子祈为原配王夫人所生,仍居浙源侍毌奉茔,歙卅刺史陶雅闻恩贤,遣使求公岀仕,強起之,后仕至铙卅刺史,继娶吳氏,生子新是为凤亭派祖,恩公殁葬本里[凤亭里]韩村,地名倒地壶瓶,与吳夫人同墓另圹,离我村约两公里,望您们届时参拜o!联系电话;15180367395汪土亨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请湖北恩公一支的本家留意此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