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 发表于 2006-3-6 19:49:30

汪东兴

<P>出自:<A href="http://www&#46;bjdj&#46;gov&#46;cn/new/view&#46;asp?UNID=12122">http://www&#46;bjdj&#46;gov&#46;cn/new/view&#46;asp?UNID=12122</A></P>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cc6600>汪东兴</FONT> </STRONG></P>
<P class=neirong align=center><FONT color=#666666>作者:   <BR>文章来源:<BR>录入者:管理员 录入时间:2003-6-22 点击次数:-</FONT></P>
<P>
<P><SPAN class=neirong2>    汪东兴(1916-)江西弋阳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初随红十军转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红一方面军历任排长、政治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特派员、大队政治教导员、团总支书记等职。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后任红军第二野战医院政治委员,参加红军在陕甘宁地区的东征,西征战役的医疗救护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两延(延川,延长)河防司令部组织科科长,八路军卫生部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白求恩国际和平总医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社会部第三室副主任、第二室主任等职。被选为中共七大候补代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央直属队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处副处长兼警卫处处长等职。曾随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转战陕北,负责警卫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兼警卫处处长,国务院公安部第八局副局长、第九局局长,公安部副部长,江西省副省长等职。1968年起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并兼总参谋部警卫局局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被选为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69年4月在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年8月在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6年10月中共拥护并参与对“四人帮”采取断然措施,实行隔离审查。1977年8月在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副主席。由于他在指导思想上仍然坚持和推行“左”的错误,1978年12月在中共第十届三中全会上受到严肃批评,被免除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1980年2月中共第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批准他辞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职务。1982年9月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85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11月在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SPAN></P>

虚无 发表于 2006-3-6 19:55:01

近访汪东兴

出自:http://cy183.blog.hexun.com/811990_d.html

  汪东兴老人就住在靠近北京长安街的一个寂静的院落里。

  当我们走进汪老的会客厅的时候,汪老因为准备谈话笔记,还没出来,房间里只有一位看上去年纪在40岁左右的女子,她微笑着告诉我们:“我爸爸一会儿出来,请等一等。”

  大约过了两分钟,汪东兴老人迈着军人般的步伐,快步走了出来。

  老人对年轻人十分和气,笑起来声音依然朗朗,落地有声。在刚刚开始采访时,他因为还没有戴上助听器,听不清记者提出来的问题,等他戴上助听器之后,听觉就好了,回答问题极为爽快和准确。

  我们要采访的是延安枣园文工团的故事。对于在延安枣园的情况,汪老记得很清楚。他说,延安枣园文工团也称为延安枣园文娱科,这个单位是在李克农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的。它的产生很不简单,因为当时的延安刚刚经历了“抢救运动”,有许多曾经在我党秘密战线工作的同志受了委屈,还没有得到甄别,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党秘密战线的同志依然忠于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革命,尤其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导下,他们充满青春活力热情地工作着。

  当时,延安的生活比较艰辛,为了克服生活条件方面的困难,为人民演戏唱歌,为革命鼓与呼,大家在当演员的同时,也当了工匠。他记得,当时演出用的大鼓、二胡都是他们自己做的,上山捉了蛇,剥下皮,做鼓和二胡;化妆品也是演员自己做的,大家分头上山采石头,用石头的粉末和上猪油化妆;负责后勤工作的同志,为了筹集演出所用的资金,挑起货郎担子上了山,进了村。

  经过文娱科同志们的艰苦努力,当时的延安的确产生了很多好的作品,比如秧歌剧《动员起来》和话剧《前线》等等。对于这段往事,汪老记得十分清楚,还会唱出当年文艺节目中的曲调。他深情地说,秧歌剧《动员起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才产生的有影响的好作品,至今,陕北的老百姓都记得这个秧歌剧的内容,特别是作者陆石同志(公安部前办公厅主任),在创作这个秧歌剧的时候,很不容易,除了体验生活之外,饿极了,就用油灯下的油炒野菜吃。他说,有一件事情,他至今也觉得对不起陆石同志:那就是在延安的时候,陆石同志曾经写过一部作品,请汪老指正,由于工作繁忙,他没有给陆石同志一个答复。在50年后的今天,他向同记者一起来的陆石夫人道歉。

  谈到晚年生活,汪老说,他很清闲,早晨看书写字,中午吃饭休息,晚上也看书。汪老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好,他习惯写隶书。就是一般的谈话记录,他也不要秘书整理,而是自己用毛笔记录下来,字写的很是工整大方。

  在晚年生活中,汪老有的时候也有不愉快的事情,就是有的文人不尊重历史,写出的文章在涉及到他的时候,不与他打招呼也不采访,就编出来了,出入很大……

  谈起家庭生活,记者询问汪老夫人的近况。因为在汪老的作品中,记者看到过他夫人的照片,那是一位娴静大方的中国女性。他告诉记者,他的夫人已经去世了。如今在他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那棵树是汪老和他的夫人亲自种的。夫人去世后,汪老每天早晨或者傍晚,都在树的周围走30圈,他说是锻炼身体,而其中也许包含了汪老对妻子的怀念。

  我们谈了一阵之后,汪老女儿看看手表,微笑着告诉父亲,时间不短了,应该休息了。汪老尊重女儿的意见,吃力地从长沙发上站起来,并高兴地与来访者合影留念。

  摘自《法律与生活》

恭忠全正义 发表于 2006-3-8 21:05:13

Re:汪东兴---知道他的祖籍么?

谁知道他的祖籍,是江西哪一派的?

江右书生 发表于 2006-3-9 13:25:27

我知道资讯作者 / 江右书生   
资讯来源 / 江右书生   
本文编辑 / 江右书生   
发表时间 / 2006年1月4日   
浏览次数 / 61      

--------------------------------------------------------------------------------


   江西上饶 弋阳汪氏

   越国公七子汪爽的后裔十三代汪公道安在唐代以兵马使镇婺源,道安有子二人:源、濆,治第大田。源公后裔后周长史汪操,避季唐五代之兵燹,爱弋西佳山秀水之胜地,遂移家弋邑之归仁乡自西 ,操之后裔勉二公迁入今之所谓曹溪者。
   汪氏今为弋阳四大古姓大姓“汪、陈、周、李”之首,并有汪氏聚族而居之村落多个,主要有曹溪、旗山、东港、马山、新屋等地,且曹溪今尚存为纪念越国公而建的“弋阳腔”古戏台。

   弋阳汪氏名人有:明代理学大臣礼部尚书汪俊、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少将、国家公安部副部长汪金祥等

大地飞鹰 发表于 2006-3-9 19:06:26

汪东兴老先生可是近代史上的名人啊,也是我汪氏族人的骄傲,他也是爽公之后啊!!!!祝他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wsw 发表于 2006-4-19 15:47:26

据我的长辈说汪东兴和我是一家的,

william 发表于 2006-4-19 16:12:02

楼上的派语是什么

汪兴吾 发表于 2006-4-19 22:41:46

江佑书生本家能把汪东兴世系帖至爽公支系版吗?

亮翁 发表于 2006-4-20 09:43:50

汪东兴立身立功立德世人皆知,不知立言否?lia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