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的思考
关于编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的思考汪本学 (固始县汪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我和文研办副主任汪德进二人受县汪氏文化研究会指派,于六月十六日参加了武汉首届《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研讨会。回到固始后,即召开了常务理事会,听取汇报,进行讨论,制定了我们县“续修”工作方案。现就编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提出如下建议,供总编委参考。
一,搞好宣传。编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是全国和海内外汪氏族人的大事,是大课题,大工程。不是少数人或者一个班子,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要靠汪氏族人共同努力,要调动汪姓宗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智慧,各尽其能,才能完成编修重任。可采取“公开信”等多种宣传形式,拿出一定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我汪氏族人都明白编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是千载难逢机遇,深入了解此次编修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达到家家知道,人人参与,变“我帮你寻根问祖”为“我要寻根问祖”。激发、调动全体族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建立机构。各省、市、县都要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武汉《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委员会为纲,省市县专门机构是目。纲举目张,上呼下应,才能形成合力。我们的做法是:专设一个文史研究部,分工一名副会长专抓。乡镇分会专设文研组,配备懂族史,有文化功底,且参加过支系族谱编修的人员,专门从事此项工作。同时配齐了办公用具,己经开始工作了。
三,新编的《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必须是全中华〔含海内外〕汪氏族谱。清汪玑主编的《汪氏通宗世谱》仅仅是四十四世祖汪世华的四个儿子建、俊、爽、达等的宗谱,其余几子后裔,谱中没有记载。汪世华的弟弟世英、世荣的后裔也没有记载,更没有一世祖姬汪所有后裔的世系。所以清汪玑主编的《汪氏通宗世谱》只能算是一个支系的宗谱。家有谱而明世系。这次编修,就应编修一部从一世祖姬汪开始,包括所有世系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汪氏通宗世谱》。达此目标,必然要调动中华汪氏宗族所有支派、支系的宗谱。对己有宗谱要重新核对。对无家谱的宗亲,要按自愿原则,理清支系,认宗收族,定辈正名,达到户户入宗谱,人人有世系。为了减轻总编委的工作量,加快编修进度,我们认为,一是对于各支系、各支派世系图清楚,且续修时间不满十年的,可以将现有宗谱连同谱牒费,一并上交武汉总编委审核合编;二是对续修超过十五年的且有续修必要的,应尽快续修后上呈。总之,如果每个县都能形成一个通宗谱,《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的编修工程也就指日可待了。
四,印刷发行。在各地支派、支系完成各自宗谱的续编和扩编,通过核对世系图准确无误,交足谱费后,必须由武汉总编委统一审核,统一编好卷、册,统一设计装帧标准式样,统一印刷发行。也可以由各县市按统一标准,安排各支系自行印刷。各地自印的,也应交足谱费,发谱前先上呈三部交总编委存档。 2013年6月22日 又学习了一次! 老本原来是本学的弟弟。 左起;太湖汪加顺,固始汪本学,固始汪德进 本学本家,本领本分。
回 4楼(汪寿杰) 的帖子
寿杰本家.才华出众;校务繁忙.族亊更精。为我考证.尚祈关心;黎集支系,感恩不尽。Re:回 4楼(汪寿杰) 的帖子
引用第5楼固始汪德进于2013-07-05 10:58发表的 回 4楼(汪寿杰) 的帖子 :寿杰本家.才华出众;校务繁忙.族亊更精。为我考证.尚祈关心;黎集支系,感恩不尽。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学习了. 祝贺高峰论坛举办成功,宗族事大家事。要广泛宣传,利用省、市、县、各支系宗亲会来提高编委会知名度、号召力。号召全族企业家出钱出力。 宗亲说的有道理,要让我们家家户户都知晓,人人都皆知。你的观点说的很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