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汪华文化的民本元素
谈汪华文化的民本元素中国(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一 汪杭玲
“古徽州第一伟人”越国公汪华,在隋末大乱时,毅然起兵夺取六州,确保了百姓免遭兵祸之乱。越国公汪华为政宽宏,尽力调和土著居民与移民之间矛盾,使六州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徽州人由衷崇爱这位乡土伟人,其庙宇祭祀、行祠社屋遍布,被尊为徽州地方神或地域神,被奉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其“保境安民、劝课农桑、注重民生”的历史成就,正是越国公汪华文化得以永久流传的民本基础。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事实上,越国公汪华只是一位割据领袖,或者说只是一位地方豪杰,而天下汪家人喜欢说他是一位“没有称帝的皇上”,古徽州的多数居民则尊称他为“汪公大帝”。汪华得到世人尊重的原因,不仅仅因为他是“高官”,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五百多万汪姓人的“祖宗”,而是因为他是一位“民神”,是一位由民心为要素塑造而成的“太阳菩萨”。
第一、从汪氏文化来看汪华“民本”思想的基础。
汪氏肇始于春秋鲁国,南迁于东汉,鼎盛于隋唐,遍徙于当今。大家知道,由远祖周公姬旦衍生集成、发扬光大的中国典籍——《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一脉传承的汪氏文化正是基于这种元素。汪氏三十一世,南迁始祖汪文和,数度转徙,定居于歙县后,汪文和整撰史料,续修宗谱,汪氏文化始露端倪。南北朝时期,越国公汪华、开国公汪铁佛的祖父始葬于歙县云岚山,自此,汪华文化有了坚实的根基。传统的“重生重葬”观念,让民众,特别是汪姓人把云岚山视为了“朝圣”之地。 曾有人问过我:你这么热爱老汪家的事业,汪氏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我思索了很久,就回答了一个字:人!从做人开始,为大众造福,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本分。这是先祖汪华文化的浸润,是汪氏子孙固有的潜在素质。
第二、从越国公汪华治理徽州看汪华的“民本”作为。
两条:保境安民、奉表归唐
汪华由普通士兵做起,最终成为了士兵的精神领袖。国家动荡,割据纷战不断,民不聊生的乱世之中,“吴王”汪华所治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地,却能够十年不见兵戈,百姓得以安生,一派安居乐业的平和景象。这得益于汪华所颁布的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得益于汪华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基础。
汪华的最大功绩,在于“保境安民”,促进了山越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彻底融合。汪华统治六州之前,山越人与南迁的中原衣冠贵族,纠纷不断,械斗不息。习俗礼仪教化,文化沟通交流难以融合。汪氏虽为最早南迁望族,但汪华“捍境保民”的口号,却深得人心;“奉表归唐”之举,更是使得徽州民众得以休养生息,文化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唐朝初年,汪华有感于唐朝的强盛和德政,顺应民意,奏表归唐,再次使徽州之民省去了战乱之苦。要知道,吴王汪华拥兵十万,这是史料记载的铁的事实,如果汪华拥兵自重,贪图私己之利,拒绝归顺唐王李渊的话,徽州古地必定是旷日持久的内乱。纵观中国历史,枭雄林立,刀光剑影暗淡之后,鼓角争鸣弥散之际,多以争名夺利而身败名裂而告终,而越国公留给我们的却是一个鲜活的飞扬的面孔。
徽州民风,在汪华的推动下得到了空前的净化和统一,也为宋元朱子理学的风行,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徽州民众的教化,“礼仪趋于文雅”,中原移民也最终完成了本土化。休宁“吴王宫”有一对联: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重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正是对越国公汪华一生功绩的总结和赞美。
第三、从汪华的子嗣繁衍看汪华“民本”实质。
汪华特别重视“人”的因素。大家知道,被汪姓人引以为豪的“华爷九子”的典故,是真实的。从越国公汪华的子嗣数量来看,他是一位特别喜欢“人”的。“人”和“民”的概念本来就是一个含义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汪华推己度人,泛化了爱“人”的思想,爱民如子,善待土著居民,善待南迁移民,善待子孙后人,终于成就了一代“人神”。
“颍川世胄、吴越世家”;自始祖汪侯到四十五世汪华九子,历经1300多年,均建大功,食采邑,嗣爵位,拜将入相,位居高位;汪氏宗族在开元年间被唐玄宗诏封为中国十大上柱国、名门望族世家之一。但是,汪氏在北方的发展一直受到战争的影响,没有太大发展。直到三十一世祖汪文和南下后在安徽古徽州落地生根,汪氏开始在南方生息繁衍。如今,汪氏能成为中国大姓之一,的确是汪氏第四十四世祖汪世华的功劳。
“天下汪氏出徽州”。如今,汪姓人有五百多万,除了少量蒙古族、满族改姓之外,多数为越国公汪华的子嗣,这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普通的人,这是他的智慧。 如果说,汪姓人尊崇汪华是由于他是汪家人的先祖的话,徽州乃至泛徽州居民,特别是其他姓氏的人民对越国公汪华的尊崇,则是源于对他厚爱民众的最高礼赞。
越国公汪华死后,徽州一府六县,相继建立了许多汪王庙。历朝历代统治者逐渐拔高汪华的封号,由于越国公在徽州一带名望极高,加上后裔人丁兴旺,久而久之,汪华被渐渐神化,成为当地的地方神。汪生九子,均有赐封,故各地又陆续建有“太子庙”一同祭祀。祭祀汪华的庙会活动,成为了最久远最重要的一项民俗活动,成为了徽州古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徽州民间一代一代地把汪华进行文化包装,加以充实,使得这位“太阳菩萨”更加神化。
世界万物,以人为本。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民众,特别是汪家人,研究汪华文化,弘扬汪华文化,一定不要脱离汪华文化的“民本”实质。一定要从这位历史伟人的身上,挖掘出富有时代色彩的元素,服务于社会。
拜读了 拜读了 “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重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正是对越国公汪华一生功绩的总结和赞美。 “从做人开始,为大众造福,…是先祖汪华文化的浸润,是汪氏子孙固有的潜在素质。”也应是我辈应当遵循的理念。 拜读了! 以民为本是先祖为任徽州一方留下的不朽功勋,忠于国以黎民为念,孝于家让族姓肇基,称王之际,其威可畏,社稷功臣,其仪可象,民俗承祭,千年不衰,化身神明,历朝楷模。谈的好! 文稿编入《天下汪氏》第三期,可否?汪炜 引用第6楼wangwei33于2013-07-19 11:00发表的:
文稿编入《天下汪氏》第三期,可否?汪炜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既谈历史又紧跟当今时代,个人赞同编入《天下汪氏》第三期。 拜读了!
回 楼主(临清汪氏) 的帖子
汪氏三十一世,南迁始祖汪文和,数度转徙,定居于歙县后,这句有待商榷.据通宗世谱:31世文和公迁浙江遂安<现淳安>为江南始祖,40世叔举公迁新建,为新安始祖.44世华公为显祖.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