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清明汪王祭
隋唐时,歙州汪华起兵据六州,保境安民,实行社会融和,百姓安居乐业,后又主动归唐,维护中华一统,其“靖民”功德得到历代王朝褒扬,汪华被百姓奉为“汪公大帝”、徽州的太阳。汪华信仰、抬汪公民俗成为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落实副省长花建慧关于宣传“汪王”、打响“汪王”品牌,传承汪华文化及精神的指示,3月30日,由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精心组织、歙县、徽州区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甲午清明汪王祭活动在歙县云岚山、徽州区潜口金紫祠精彩落幕。整理于安徽新闻网<embed height="560" allownetworking="internal" flashvars="tp=http://www.iwangs.com/bbs/p_w_upload/thumb/Mon_1404/45_201199_a9b8e86931c1a04.jpg&zyz=0 " width="600" allowscriptaccess="never" quality="high" invokeurls="false" src="http://dashan.vip5.flashyc.net/swf/sl-xzsjq.swf"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mode="transparent"><p style="MARGIN-TOP: -268px; MARGIN-LEFT: 106px;"><embed height="200" allownetworking="internal" flashvars="gcx=10&sjx=220&anx=295&jdtx=5&gcy=177&sjy=175&any=180&jdty=195&gcfd=100&gckd=202&gcys=ffffff&anfd=60&anys=ffffff&sjfd=100&sjys=ffffff&jdtxz=377&jdtgd=2&jdtbfys=993333&jdtxzys=99ccff&dgx=10&dgy=100&dggd=80&dgbjtm=150&dgqmbj=ffffff&dgdqzys=ff0000&dgqtzys=00ff00&r=true&s=1&mp3=http://www.djvdj.com/mp3/8sIJwBt.mp3&mp3n=云岚山我心中的山/作词:汪炜&lrc=云岚山我心中的山/作词:汪炜
汪小翔作曲/演唱:张玉章
你四季的云
是我后辈们无限的思念
你清晨的雾
是我子孙们魂绕梦牵
你的峰石,撑起我的骨骼,
你的松枝,秀美我的发尖。
千年的血液是一样的滾热,
百代的筋骨是一样的相连;
国要一统家要团结
忠字当头孝字当先
云岚山、云岚山,
你是我心中心中的山
云岚山、云岚山,
每到清明,我都要把你呼唤
一到春天,我就是那小花小花挂在你胸前
你胸前
作词:汪炜 作曲: 汪小翔
演唱:张玉章 歌词编辑:汪勤红、汪志林
千年的血液是一样的滾热
百代的筋骨是一样的相连;
国要一统家要团结
忠字当头孝字当先
云岚山、云岚山,
你是我心中心中的山
云岚山、云岚山,
每到清明,我都要把你呼喊
一到春天,我就是那小草小草伏满你容颜
你容颜
我朝拜你春天永驻
我祝福你永驻春天!
我朝拜你春天永驻
我祝福你永驻春天! " width="380" allowscriptaccess="never" quality="high" invokeurls="false" src="http://upload.yinhuabbs.cn/up/upload/201301/1359300664x-573548507.swf"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mode="transparent"> <br></p><p style="MARGIN-TOP: -8px; MARGIN-LEFT: 166px;"><embed src=http://www.clocklink.com/clocks/5002-red.swf?TimeZone=China_Beijing&Place=&DateFormat=YYYY-MM-DDwidth="258" height="69" wmode="transparent"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br></p> 汪华庙会文化
在徽州祁门的金字牌和黟县的渔亭等地,自古流传着“祭太阳”的傩祭仪式。当地百姓称汪华父子为太阳菩萨,每年六月十二要入庙“接神”请“太阳菩萨”,第二天举行“开天门”、“拔豆腐”、“跳火跑伞”等傩祭仪式。在汪华外婆家所在的绩溪扬溪,则年年都有“香火会”,人们在这种庙会上,举行傩祭,跳傩舞《破寒酸》,祈祷平安。在屯溪黎阳,每年八月十三前后则有“黎阳汪公庙会”,其庙会规模盛大,数百人上路迎神,数千人聚坛祭祀,万人空巷,热闹异常。 徽戏文化
绩溪登源是汪华出生地,这里每年二月十一日前后为记念汪华而举行的盛大庙会叫“花朝会”,这个花朝会不仅规模盛大,祭祀仪式极为隆重,“四人抬对烛大如断柱,八人抬一大猪大若牯牛,盖公养十二年始宰以献神”。而这一庙会最重要的是搭彩台,唱大戏。“开场演戏,人如潮涌而至”。这种年复一年的汪王庙会演戏酬神娱人的盛大活动,提高了百姓对徽戏的兴趣爱好,普及了徽州戏剧,也在演练、比拼中逐渐提高了徽剧的演艺水平。 “赛琼碗”徽菜文化
在绩溪乡间每年的汪王祭祀活动中,汪氏后人为表示对显祖汪华的仰敬,祭祀的供品除清茶、美酒之外,还十分隆重地奉上用名贵瓷盘、瓷碗盛装的经过精心制作的“供献”。各户为了使自己端出的“供献”丰盛而鲜亮,“技压群芳”,都在原材料和烹制技艺上下足功夫,动透脑筋,或山珍野味,在“供献”的色、香、味、品质、造型上力争上乘,到了盛大的庙会祭典当时,村里八仙桌接龙一样从祠堂里向外接连排开,各家的“供献”同时亮相,在祭祀仪式上争奇斗艳,这就是多年来盛行绩溪乡间的“赛琼碗”民俗。 由于汪华在隋唐特殊时段对歙州等六州社会安定和民生福祉的贡献,特别是对唐王朝统一的贡献,生前和殁后影响非同一般,在徽州就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汪公民俗。
汪华有四个历史功绩:
一深忧民生,“保据(歙州)郡境”, 使百姓免于刀兵之灾
在周边战乱不休的时候,汪华治下的六州十余年不见兵革。“远近莫不爱慕”。汪华保境安民这一历史功绩,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共同认可。李渊在诏中褒扬汪华“往因离乱,操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晏”。唐朝李纲则赞曰:“越国汪王,存心忠良,施伟烈而保障六州,著名誉而感慕万邦”。唐代许月卿也颂汪华是“天下沸鼎,六州太平”,宋丞相赵普则颂汪华:“威振华夷,功揭天地”。
二 毅然放弃割据称王,归附唐王朝,维护中华大一统
当历史潮流到来之时,为了百姓,汪华坚守“大节”,作出了上表归唐的正确决择。而李渊也立即褒扬了汪华“识机慕化,远送款诚”的“识时务”之举,授汪华持节六州总管军事,歙州刺史上柱国,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
三以“靖民”为念,对山越土著采取了抚慰怀柔措施
史籍记载,歙县毛甘等一些山越部落首领,都成为汪华保境安民的积极力量,而徽州社会的宗族融和,特别是土著和入徙氏族的调适融洽,也基本上在这一时段完成,这就为作为独立地理文化单元的徽州准备了一个相对安定稳定的社会人文基础,为徽州文化在宋代的历史崛起奠定了基础。
四归唐之后,为唐王朝江山的初定作出了贡献
唐代许月卿称其“大明即升,版图效灵,生为忠臣,死为神明”,宋代罗愿还在《新安志》中为汪华“事合天心”的“王之大节”和“始终出于靖民”的可贵之处作了十分有力的历史驳正。而在民间,至今杭州还有这样的民谚:“保障东南有二王,归唐降宋说钱、汪”。 云岚山汪王墓祭文
维公元2014年,岁次甲午,序属清明,本地政府有关领导,社会各界部分代表,徽学研究专家学者,汪华文化研究会主要成员,汪氏后裔各地来宾,谨以恭谨虔诚之意,鲜花美食之仪,拜祭于大唐越国公汪华之陵,昭告曰: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四海烽烟,生灵涂炭。
天降大任,汪公担当。及时崛起,建国称王。
据地六州,拥兵十万,保境安民,功德无量。
武德四年,主动归唐。促进统一,勋业辉煌。
永徽二年,归葬云岚。致福万民,护佑故邦。
精神不朽,世代景仰。今人追梦,传承弘扬。
黄山巍巍,新安水长。祭典告成,伏惟尚飨! 潜口金紫祠汪公庙祭文
维公元2014年,岁次甲午,序属清明,本地政府有关领导,社会各界部分代表,徽学研究专家学者,汪华文化研究会主要成员,汪氏后裔各地来宾,谨以恭谨虔诚之意,鲜花美食之仪,拜祭大唐越国公汪华于潜口金紫祠汪王庙,昭告曰:
隋朝末年,兵荒马乱。保境安民,公德无量。
武德四年,主动归唐。促进统一,公勋辉煌。
厚德载物,后裔自强。四海之内,公族兴旺。
唐模古村,追怀大唐气象。
潜口古镇,崛起宋代二汪。
巽峰宝塔,仁心福佑一方。
文风昌盛,乃有金紫祠堂。
追远报本,感戴汪王。精神不朽,千秋景仰。
兴我中华,当仁不让。同心追梦,放飞理想。
紫霞山青,丰乐水长。祭典告成,伏惟尚飨! 黄山汪氏祭祖线上七大景点一:
徽州照壁瞻汪王雕像
“徽州照壁”是黄山市屯溪新安江综合开发(或称湖边水利工程)项目新开发的“新安十景”之一,2011年初建成对外开放。照壁由三大块组成,中间主体照壁长39米,高8米,面积312平方米;两边照壁各长36米,高6米,面积各为216平方米。照壁正面雕刻着的是徽州历史人物。排在首位的即为汪华。。照壁背面雕刻了新安江沿岸的景致,从上游一直到下游。古塔、古桥、古街、古牌坊、古城等诸多著名景点一一展现在照壁之上,巍巍壮观。 黄山汪氏祭祖线上七大景点二:
歙县云岚山汪王墓祭
汪姓在徽州是一个大姓显姓,早在明代《新安名族志》、《新安大族志》就 记载徽州“十姓九汪”。汪姓最早可追溯到商代,但人们记住徽州最早的汪姓人物却是汪华,他在隋末战乱时揭竿而起,率兵保卫家乡,曾攻下歙、宣、杭、婺、睦、饶六州,自封吴王,也因此徽州在这场战乱中 没有受到骚扰。后归顺唐朝,受封越国公,被调到了陕西任职,卒于长安任上,葬于云岚山。 而云岚山的汪华墓,尤为历代政府和汪氏后裔所重视,不断修缮,有牌楼、石人、石马,加之每年的祭祀活动,这里早在历史上就是一处富有姓氏人文意义的著名景观。 黄山汪氏祭祖线上七大景点三:
徽州府衙
宋绍熙年间(1191-1194),州衙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府治。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约在道光末年,至今仍保存着二堂。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徽州府衙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