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恭胜 发表于 2014-6-27 07:39:32

期待九华星云宗家指导(多谢了!)

本帖最后由 汪恭胜 于 2014-6-27 07:48 编辑

对于《关于“和公”祖脉世系考证的说明》的一点讨论

根据《关于“和公”祖脉世系考证的说明》:

[*]潜阳一本堂汪氏宗谱中的和公应为仁和公,而非谱中所载“字季和”。
[*]季和公不应出现在潜阳一本堂谱中,而应出现在敦睦堂中。
[*]一本堂世系图应为:






[*]疑问:


[*]旌公与和公到底中间断了几代?看德、思、金分别相差34、49,究竟代差为多少适宜?
[*]旌公约生于1102年,仁和公约生于1269年的考证依据?
[*]表中出生年份1054、1338、1372、1421(红色字体)均为谱载年份,其余均为推测年份,假设1054~1338年间没有断代(共6代),则平均代差为47.3岁,是否也能成立?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4-6-27 11:26:18

本帖最后由 九华星云 于 2014-6-27 14:48 编辑

      我真诚欢迎一本堂恭胜本家积极参与 “和公祖脉世系考证” 的讨论!现就你的以上问题作答如下:

1,此项考证是 “和公” 名下数支谱系的综合性大考证,而非 “一本堂” 专项考证,故必涉及诸多支系。

2,考证谱所拟定的一本堂之祖就是 “仁和公” ,拟定的敦睦堂之祖是 “季和公” 。可能是你没看清楚。

3,64世敦礼生年是≈1080,而非1083。“修凝、身正、治人、家兴、居中、仁和” 六代并未推出生年。

4,祖三公拟为72世,而非71世;华一公拟73世、≈1298年生,而非72世、1300年。以下依次类推。

5,德铭1338年生,思义1372年生,金镛1394年生,这几代的代差很合理;金锦小房思常公八子,而非思义之子。

6,关于代差的推算和认定,得看历史背景、史空跨度、排行位置等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过去的中国人类社会,是不限配偶(有条件的可一夫多妻)、自然繁衍(不强制晚婚晚育、不限制生育、更无节育绝育或终止妊娠之术),代差范围很大,这是社会背景所致。
       若单就个例而言代差可达15—65年,若取2—3代的平均代差应在18—50年范围内,若取4—10代的平均代差应在20—40年范围内,若取10代以上的平均代差应在25—35年范围內。
       若超出这个范围,似乎就太不可信了。



汪恭胜 发表于 2014-6-27 11:44:11

非常感谢!不过我没有权限看到考证谱,不知道是否能够看到。

汪洪锭 发表于 2014-6-27 14:51:08

新编考证版“和公”祖脉世系图 在 安庆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专栏

汪恭胜 发表于 2014-6-27 15:15:52

汪洪锭 发表于 2014-6-27 14:51
新编考证版“和公”祖脉世系图 在 安庆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专栏

好的,谢谢。

汪功彦 发表于 2014-6-27 15:53:27

哪里有考证谱?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4-6-27 18:54:59

汪功彦 发表于 2014-6-27 15:53
哪里有考证谱?

    “安庆市汪华文化研究会” 版块 “置顶帖” —— 《新编考证版“和公”祖脉世系图 》
http://www.iwangs.com/bbs/forum.php?mod=redirect&tid=28001&goto=lastpost#lastpost

天门汪长新 发表于 2014-7-1 08:30:31

出自于哪里?

汪功彦 发表于 2014-7-7 15:56:04

天门汪长新 发表于 2014-7-1 08:30
出自于哪里?

谁出生于哪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期待九华星云宗家指导(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