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寿杰 发表于 2014-10-16 19:45:53

本帖最后由 汪寿杰 于 2014-10-17 08:36 编辑

       (3)汪广洋《凤池吟稿》中有没有作品透露出其担任丞相时的心境?三起三落中作品风格有无变化?
       对汪广洋遗著《凤池吟稿》透露的心境是非常复杂的。
      《柬孔都事》,是汪广洋第一次入职中书省,做参政时写下的:“一日不趋省,寸心何以安?”“旷野众星出,高城暝鼓残。”身为中书省官员,只要有一天不到衙门中来,就会觉得心中不安的。数不清的星辰在旷野的天空中闪烁,高大的城墙上传送来暮鼓的声响,这时候,才是我们这些臣子们休息的时候。这首诗歌说明,汪广洋是非常勤政的官员。其在位时,对使命充满了激情,其心情是异常兴奋的。
      1370年六月下旬,罢中书左丞,退居高邮。这时期,他写下了长诗《珠湖篇》:“终见明珠出海底,致彼俗尚还熙熙。”我们要相信隐匿了的明珠,还会在适当的时机重新从海底里发出耀眼的光芒,到那时社会将是更加的祥和。珠湖也叫甓社湖,高邮湖的一部分,在高邮县的西北方向。高邮湖历史上有三十六个大小湖泊组成。清朝康熙皇帝事情才最后形成现代的高邮湖。在被冤屈,被诬陷,被罢黜的情况下,诗人仍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等“终见明珠出海底”的时候,江淮大地仍将是一派生机盎然。汪广洋仍能保持这一份心境,足可以说明诗人是一位胸怀豁达的政治家。“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百姓生计,心忧国家未来,正是一代历史开拓者的必备素质。
       最后一次从有丞相位置上被贬广东途中写下的《过徽州别魏府尹》尾联:“二十五滩烟水急,几时归棹月明中。”尾联,有虚有实,有明有暗。险滩、烟水、归棹、明月,似为写景,实为影射。“二十五”是一个特殊的数字,暗合了诗人从1355年起到1379年,为朱元璋效命驱驰的半生经历,起起落落,坎坎坷坷,何止“险滩”二十五!“归棹”的小船,诗人希望它是驶向京都,还是驶向“世外”?恐怕只有诗人自己,才能回答了。

汪寿杰 发表于 2014-10-16 19:46:07

本帖最后由 汪寿杰 于 2014-10-16 20:02 编辑

      (4)汪广洋诗稿中有不少关于高邮的作品,汪氏后人对高邮是一个什么样的感情呢?
       汪广洋是一位家国情怀非常丰富的历史人物。《题梁氏偕老诗卷》借八十岁梁氏与妻洪氏同日死去,讴歌的是高邮质朴、敦厚的乡土民情,家庭成员之间温文尔雅,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子孙承欢膝下。单从诗歌字面来看,梁氏、洪氏偕老前的生活是神仙般的,“琴瑟谐鸣”、“子孙罗前”、“秋霜白发”、“逍遥忘年”的生活景象令人羡慕赞叹。
       汪氏后人,对于孕育了先祖汪广洋的生命、给予了先祖早期启蒙的高邮充满了深深的敬意。我们研究会多次去过高邮,高邮城区“竺家巷”有闻名遐迩的汪曾祺故居、老城百姓的美食集散地的“东头街”、 沿街巷而砌的古民居、古朴典雅的堂屋摆设,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直接影响到了汪氏后人的生活。

汪寿杰 发表于 2014-10-16 19:46:26

本帖最后由 汪寿杰 于 2014-10-17 08:37 编辑

       (5)宋濂对汪诗评价甚高。我们研究其作品,汪广洋诗作有何明显特点?在当时的文坛的影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汪广洋诗歌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诗歌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于汪广洋既是文人,又是武将,既在朝中为官,又多次外放。其诗歌题材极其丰富。有写仗剑跟随朱元璋拼杀的场景的,有写戎马驰骋的。也有写战事平息间隙的风土民情的。还有宫廷生活的,官场百态的,也有劝诫同僚、勉励世人的。其友情诗歌也是不可多得的。
       明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濂在《汪右丞诗序》中说“当皇上龙飞之时,仗剑相从,东征西伐,多以戎行,故其诗震荡超越,如铁骑驰突,而旗纛翩翩与之后先。及其治定功成,海宇敉宁,公则出持节钺,镇安藩,方入坐朝堂,弼宣政化,故其诗典雅尊严,类乔岳雄峙,而群峰左右如揖如趋者。”
       其次是诗歌体裁多样。从古体诗到格律诗,由四言、五言到七言,既讲究格式、韵脚,而又不拘泥与其中。开创了明代诗歌的先河。《四库全书》中评价为:“虽当时为宋濂诸人盛名所掩,世不甚称。然观其遗作,究不愧一代开国之音也。”
       第三,汪广洋诗歌的艺术手法多样。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有现实主义情调。长达600多字的《壮游奉柬诸阁老》,简直可以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相媲美。这是一首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古体诗歌。全诗篇幅宏大,辞藻华丽,极力铺陈,宣泄了诗人极度的愉悦的自豪感,犹如其神来之笔。
       第四,汪广洋诗歌的语言手法流畅,彰显了其身后的文学功底。早年师从江南名儒余阙,与郭奎、昊去疾、杨傅、汪河等人为同门师兄弟,《四库全书》称其“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诗歌。”宋濂则说:“莫不被其霑溉之泽,化枯槁而为丰腴矣。”
       “平沙谁戏马,落日自登台”,“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怀人当永夜,看月上疏桐”,“对客开春酒,当门扫落花”,“天垂芳草地,渔唱夕阳村”等句均为明代诗歌,乃至中国诗歌的名句上品。

汪寿杰 发表于 2014-10-16 19:46:48

(6)汪广洋文化研究会下一步有何规划?研究的重点领域或课题是什么?

汪寿杰 发表于 2014-10-16 19:47:02

3、临清市博物馆馆长 魏辉
(1)汪广洋家族墓葬群的特点?
(2)当初如何鉴定出汪广洋墓的真伪?汪广洋在安徽太平(即当涂)被朱元璋“就地正法”,其灵柩如何运到临清?
(3)临清市委市政府如何保护汪广洋墓葬及相关历史遗迹?

汪寿杰 发表于 2014-10-16 19:47:18

本帖最后由 汪寿杰 于 2014-10-17 09:05 编辑

       五、相关资料需求。
       1、临清电视台能否提供临清市历史文化方面的画面资料。(城市空镜头、文物古迹画面等)
       2、有关汪广洋的相关史料拍摄及复印件。(汪氏家谱、史书记载、照片等)
                                                                  高    邮   市   广   播   电   视   台
                                                                  临    清   市   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
                                                                                           2014年10月10日

汪勤红 发表于 2014-10-16 19:52:04



打开链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2013.1.20141003.7.orpesB&scm=1007.10011.2001.0&id=37162988810&pvid=e9ed6be4-1f5b-43d4-a529-fef747ef48f8进去定购


汪济(潜山) 发表于 2014-10-16 21:01:05

好资料!拜读了。

汪兴吾 发表于 2014-10-16 21:03:02

学习了,好资料:)

汪中岗 发表于 2014-10-16 21:27:35

学习先人热爱家乡、热爱国家;忠于职守、忠于人民;励志修德、厚积薄发;宽悯苍生、良心平安。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电视专题片《汪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