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致远中将
汪致远(1941.10-,安徽嘉山人),汪道涵之子。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解放军汪致远中将证实 中国将研建航母舰队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汪致远中将对本报透露,「中国军队将自行研究制造航空母舰,发展自己的航母舰队。」目前相关研制计划已经在执行当中。而先于航母的研制,中国的舰载机、附属舰艇已经或接近研制完毕。
汪致远中将表示,「航母是大国在维护海洋权益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中国一个这么大的国家,海岸线这么长,而且我们要保护我们的海洋利益,航母是完全必要的。」但他同时亦坦诚,这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建立一支真正的航母舰队,尚需时曰。
建立舰队尚需时曰
完整的航空母舰战斗群作为一个体系,由母舰,各式舰载机,附属水上水下舰艇组成。汪致远中将表示,中国的舰载飞机基本上是对中国现有配备的军用飞机改型而成。另据悉,先于航空母舰的研制,中国的舰载机、附属水上水下舰艇已经或接近研制完毕。
值得注意的是,军报近年不断提出建设强大海军的主张。尤其在1月13曰的一篇报道中,有解放军将领表示,中国「不会因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论』而在建设军队上自缚手脚」。此外,由海军将领出任总参谋部高级职务的人事变更,也表明中国进一步重视海军的趋势。
大国象徵保护资源
此外,中国一位军事专家最近在媒体透露,中国已经明白舰载机弹射器的构造奥妙。如果该消息确实,中国航母的甲板将采用美国「尼米兹」航母的水平模式,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吨位的情况下,中国航母将比俄国航母有更大的装载飞机空间。
此前另有消息透露,考虑到南海舰队所处的能源通道位置,中国可能首先组建自己的航空母舰编队。专家认为,有迹像显示,中国正在给航母赋予新的意义──大国崛起的象徵以及海外能源的保护者。 汪道涵,安徽明光人。 中将忆老父最后岁月汪老:做好两件事解决台问题
【本报两会报道组北京11日电】汪道涵之子、解放军中将汪致远今日接受本报访问时,将汪老最后岁月情牵两岸的情怀娓娓道来。汪致远透露:「父亲并不认为自己很快就会走,他本来以为至少还可以活两三年。他在临去世时对我们说:『要是再有两三年的时间,我一定再努力一把』。这件事(解决台湾问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主要是要把两方面工作做好。一方面是把国家建设好,另一方面就是将对台湾有关方面人士的工作做好。」
否认汪部长系汪老之子
对于海外盛传中国建设部汪姓部长系汪道涵之子,汪致远向本报亲口否认这一传言。问及下一辈的情况,他欣慰地说,其膝下两女已结婚生子,他已有了外孙与外孙女了!
全国人大代表汪致远中今日在人民大会堂休息厅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我父亲对台湾问题非常关心,希望祖国能够早日统一,完成几代人的心愿。父亲就是感觉到他自己报国还是有这份心的,但是各方面的条件不成熟,也很遗憾。他在世时对统一迟迟未能实现,很是痛心。」
解决台湾问题两点嘱托
在问及汪老对未能去台湾是否感到遗憾时,汪致远说:「父亲去台湾的事,主要是看形势的变化。有可能就去;没可能,也不一定非要去。有很多工作,去台湾做当然好。但在咱们(大陆)这边也一样可以做。」
汪致远说:「父亲在去年身体不是太好的情况下,还会见到访的连战与宋楚瑜。会见后,就检查出癌症,后来做了手术,虽然缓和了一下,但癌病发展很快。父亲在最后岁月,不能再看文件时,还请来访问台湾的人讲述台湾见闻,他对所反映的情况非常关心。」
回忆起汪老逝世前的情形,汪致远说:「去年10月份的时候,我们从北京到上海去看他,他当时还很好,而且还从医院病房出来,一直送我们到楼梯口。我们觉得也很好,有些放心。不料到了12月份就不好了,我们赶紧赶去,这时候,他已经有些昏迷。最后,我和弟妹们一直陪在他身边。弟妹们说,父亲最后也没有讲什么话,这很是遗憾。」
汪致远动情地说:「父亲的一生对中华民族,对祖国统一事业作出贡献,这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感到欣慰与骄傲所在。」
一生奉献祖国统一大业
谈及当前中央对台政策,汪致远说:「中央有很多很好的对台政策,这些政策都是从当前海峡两岸的形势出发,是实实在在、可行的办法。台湾的工作需要深入细致来做,要实事求是,同时要创新,提出一些新的好的办法。要从祖国统一的角度出发,逐步在经济、文化、人员交流方面多做工作,使得两岸之间加深了解,这样做会比较好。」
被问及其本人将如何继承汪老遗志,汪致远谦虚而真诚的说:「我不是从事这方面工作,对一些政策、学术、文化方面的了解,比起我父亲差很远。我们这一辈总想着要学习他,他承继并运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以此来促进两岸工作,但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呀!」 道涵本家,"一生对中华民族,对祖国统一事业作出贡献,这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感到欣慰与骄傲所在。"
汪道涵先生,永垂不朽! 汪道涵先生,永垂不朽! 老前辈作出如此大贡献,九泉下也应该安息 汪氏家族的骄傲. 汪道涵先生,永垂不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