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发表于 2006-3-21 03:20:42

未加雕琢的玉带

未加雕琢的玉带



如 真


去年5月30日上午,****总书记视察了江西省婺源县博物馆。在这个馆藏文物达数千件的“县级第一馆”中,他被一条玉带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是一条未加任何琢饰的玉带,洁白润泽,简朴大方。它是地道的羊脂玉,乃玉石中的上品,然而,“玉不琢,不成器”,既然已制成了玉带,何以就不事雕琢呢?
  原来,这根羊脂玉带是明代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婺源大畈人汪鋐的。吏部自古为百官之长,自唐以后,通称为“天官”,故婺源民间均称汪鋐为“汪天官”。玉带是天官去世后,由皇上赐予的,临时赶制,时间格外紧迫,这才没能加以雕琢。 可是,玉带的未加雕琢,相反倒更显出了它的主人璞玉浑金的良好品质。
  玉石,在中国历来均是用来喻人品的。《诗经》里就有“如圭如璧”的谦谦君子,只是在孔子那里,特别强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重要,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出圭璧无瑕,这是儒家格外重视人格修养的必然结果。“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怀瑾握瑜,正是一个人品质高洁的写照。 然而,“天然去雕饰”却是  更高层次的美好,谁能否认归真返璞不是人生的更高境界与更大追求呢?
我们的汪天官,仕宦三十余载,至死都保持了他高洁的人品与率真的天性。正是他的优良品行,让他在政治生涯中,不畏权贵,勇于作为,在黑暗的封建官场,恰似璀灿的玉石,发射出耀眼的光彩。在中进士后,他历任了贵州清吏主事,浙江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太子太保,最终,作了百官之长的“天官”——吏部尚书。但这块发光的玉石,更是块不知矫饰的璞玉,他的率真,他的耿直,在成就他良好品质的同时,却一直为周遭的氛围所不容。他不断受到权贵们的排挤、诬陷,终于被弹劾,引病归田,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去世后,嘉靖皇帝痛心万分,赐葬时,这才赶制了玉带予他。
江总书记久久地端详着这条玉带,还给在场的人介绍了汪鋐的这样一段事迹: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汪鋐巡视海道,他组织兵马,利用敌人先进的火器,“师夷制夷”,击败了盘据在澳门的“佛朗机”(葡萄牙),一举收复了澳门。汪鋐是收复澳门的第一人,为维护祖国的统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于这段史实,大家所知甚少,就是婺源从事文博的专门人员也仅知一二。惊叹之余,在场的人员无不钦佩总书记历史知识的渊博,而婺源人更为总书记对婺源的历史如此熟悉而感动不已。
  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这就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这条玉带有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
  一条看似无华的玉带,却有着如此异样的光彩,我们不由得久久凝视着它。它历经了几百年的沧桑,如今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陈列柜内,依然是那样洁白,依然是那样润泽,似乎在明白地告诉我们它天生就是不必矫饰的。
  是的,玉是石,但决非一般的顽石,因了它的天生丽质,尽管未琢未磨,也同样熠熠生辉。
                        二○○二年五月九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未加雕琢的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