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公奉诏重修宗谱序
唐贞观戊戌奉明诏齐贤贱之由来品宗源之优劣德懋懋官功懋懋赏自周宣以下至于两汉沿及晋魏史籍所载列于秘阁开源不惑数代疑牧守监抚之荣含握香兰之望详诸传记列于史编分封创于周公姬旦承宗本于成公黑肱定姓始于汪治谱原于晋枝叶相承膺簪绂或腾芳周室或著美秦冠冕蝉联世称良最及汉建安之初三十一代祖文和用墨绶从仕越之会稽逐居江左我唐旧兴乃命高士廉等索天下谱牒检正真伪华宿卫京师乃修旧谱诣缺进奏而序其始末以识岁月云唐贞观十二年戊戌十一月华谨序 <P>读后感:</P>
<P> 这篇序表明,我们汪氏家谱并非胡乱攀高枝,而是有严格的史实渊源的. </P>
<P> 一是此次(唐越国公)修家谱系奉招而修,是为了表明人的贤贱与优劣之分(注:这可能是封建种族主义观点),并非自己随便修的; </P>
<P> 二是自周宣王至汉晋南北朝以来,史家对国家重大历史包括对汪氏祖先(因为是王室)历史是有记载的,但藏于秘室一般人看不到而已. </P>
<P> 三是汪氏血缘高贵正统,最先是周公姬旦开始从周王朝得到分封(鲁),然后鲁公的最后一位是黑肱(表明正宗),再是定姓氏是从姬汪开始的,分封于汪;而治家谱却是从晋代就开始了,这表明治谱之早,中间可能只空了两汉(如果记的话,只能各家各户零碎而记了),整个汪氏是枝叶相承,一代代都找得到根据的,直到汉建安初年三十一世汪文和南迁至会稽迁汪氏于江南;</P>
<P> 四是唐王朝命高士廉(可能是个负责宗室礼仪或吏部的官员)索要天下姓氏家谱,以便检验真伪.也就是说,此次本人修谱也不是随便乱攀高枝,而是准备接受官府检验的. 于是,我(越国公)将家里的旧谱重新进行了整理,修成完整的家谱呈上.</P>
<P> 因手头没有资料佐证,只凭读了这篇文章了解其中大概的意思.不当之处,请各位本家批评,同时对皖中汪本家表示衷心感谢!!!!!!!!!!! </P> 高论!还是本家工夫高,我只知个大概,叫你一解,豁然开朗。同意你的观点,顶 各位本家前辈,确实功夫好! 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