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 发表于 2006-3-1 13:55:53

汪 藻存词四首 (转自全宋词) 

藻公之苗裔
级别 平民
财富 16
文章 3
注册 2006-2-27

掌声 嘘声
   § § § § § § § 楼主

转帖   汪藻存词四首
            

   

   

          汪 藻存词四首 (转自全宋词)  

   

   

   

              点綘唇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点绛唇

   

    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晚云如髻。湖上山横翠。

   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天如水。画楼十二。有个人同倚。

     

   

              小重山

   

    月下潮生红蓼汀。浅霞都敛尽,四山青。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

    别语寄丁宁。如今能间隔,几长亭。夜来秋气入银屏。梧桐雨,还恨不同听。

   

          

              醉落魄

   

    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恰似秋宵,一半银蟾白。

    结儿梢朵香红扐。钿蝉隐隐摇金碧。春山秋水浑无迹。不露墙头,些子真消息。

江右书生 发表于 2006-3-23 17:21:45

汪藻和南宋初期的四六 南宋后期的四六

   四六这种文体经过北宋欧阳修、苏轼等人的努力,已经具备了不同于唐代骈文的特点。南宋的四六作家正是在欧、苏的影响下进行写作的,所以在运散入骈、多用长句等方面都继承了欧、苏的传统,使四六成为灵活多姿、便于议论的应用文体。

   南宋前期的四六名家有汪藻、孙觌、洪适、周必大等人,其中以汪藻的成就最为突出。汪藻(1079~1154),南渡后任中书舍人,拜翰林学士,当时的朝廷诏令多出其手。汪藻当天下危难之时,受命拟诏,其处境与唐代的陆贽相似。汪藻所拟的诏令也与陆贽的作品一样,既明畅洞达,曲尽情事,又具有激动人心的情感内蕴,最著名的是《皇太后告天下手书》和《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等篇。前一篇作于靖唐二年(1127)四月,当时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哲宗废后孟氏临朝,议立康王赵构为帝。汪藻奉命为拟手令,既不能回避四海崩溃、宗庙倾覆的严重局势,又要维系人心,号召天下共御外侮,确是一篇很难做好的文章。但汪藻仅用不足三百字的篇幅就把上述内容委曲周详地表达出来,而且措辞得体,真切动人。比如后面一段:

   缅惟世祖之开基,实自高穹之眷命。历年二百,人不知兵;传序九君,世无失德。虽举族有北辕之衅,而敷天同左袒之心。乃眷贤王,越居近服。已徇群臣之请,俾膺神器之归。由康邸之旧藩,嗣我朝之大统。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兹为天意,夫岂人谋!尚期中外之协心,共定安危之至计。

   这篇文告公布之后,天下传,人心感奋,成为宋代四六中的名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 藻存词四首 (转自全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