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世乘录序(再请 恭忠全正义 及其他本家解读)
据潜阳汪氏宗谱云:道安公生三子,曰源; 曰濆;曰淦 .乾符中,淦领兵追巢至祁门,死之.按:僖宗乾符(874~879年)一共六年;巢即黄巢.
如果以泽明公所说为真,则淦未成年.也就是至少未满18岁.
又按:
我国先秦的成年礼以服饰改变为其最大特征,而其中最特别的即是头上的冠、笄,因此男子成年礼称为“冠礼”,女子则称为“笄礼”。先秦举行成年礼的年龄男子固定在二十岁,女子则须视其许嫁与否而定,许嫁者十五岁行笄礼,否则也是二十岁才行笄礼。举行方式则是采个别举行,地点选在宗庙神圣之地,日子需经卜筮而定,行礼当天,主人须邀请亲朋好友来观礼才算正式。
《礼记.冠义篇》说道:“故冠而后服备,服备后而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因此,可说此为成年礼主要目标,透过先缁布,次皮弁,次爵弁,藉衣服外在的改变,使人愈来愈尊贵,目的在诱导行礼者的志向也要愈来愈大才行。
秦汉以后的成年礼仪,大多遵守《仪礼》的规范进行,直至唐宋以后,成年礼已逐渐式微,部分成年礼仪式举办大多依附着民间信仰。
唐太宗为恢复经济,增殖人口,特班诏令:“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
《唐律疏议》“父母囚禁嫁娶”条中规定:“其男女俱逼,或男年十八以下,在室之女,并主婚独坐。”(P.1028)在“嫁娶违例”条中亦规定:“其男女被逼,若男年十八以下及在室之女,亦主婚独坐。”(P.1076)也就是说,在唐朝,如果违反了嫁娶律令,当事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但是,如果当事男子未年满18岁,则由主婚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可见,年满18岁是被唐朝法律认定为能够承担婚姻责任的年龄。由此推断,尽管社会上可能会存在个别早婚现象,就像今天民间也会有早于《婚姻法》规定年龄而结婚者一样,但一般家庭尤其是官宦之家和知识分子阶层应该是遵从这一法律规定的。
再按:兵役制度 唐前期主要实行府兵制条件下的征兵制。府兵从 军府州21~60岁的成丁中征发,3年或6年选点一次。
____________按以上来分析,
____淦至少满了20岁,那么,应该是成人了.既然成人,就不能叫殇.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虽然年纪是到了该结婚的时候 ,但没有结婚就死去的,也还认为是孩子,如此说是殇也句合理了.
然而,根据我们家谱以及当时相关制度来判断:淦死的时候,一定是满20岁了.
至于今天有谁说是淦的后裔,是侄子承嗣还是淦自己的孩子承嗣,还有待研究.
Re:世乘录序(再请 恭忠全正义 及其他本家解读)
据潜阳汪氏宗谱云:道安公生三子,曰源; 曰濆;曰淦 .乾符中,淦领兵追巢至祁门,死之.[按:僖宗乾符(874~879年)一共六年]
另据濆公小传可知:僖宗乾符中,濆公年方十五.
________如此看了,上一楼中,偶说淦公20的样子是错误的.应该是最多14岁吧(小传记载道安公就娶一妻),所以,曰殇是很正确的.至于后嗣,最大可能是源与濆的后裔
Re:世乘录序(再请 恭忠全正义 及其他本家解读)
据潜阳汪氏宗谱云:道安公生三子,曰源; 曰濆;曰淦 .乾符中,淦领兵追巢至祁门,死之.[按:僖宗乾符(874~879年)一共六年]
另据濆公小传可知:僖宗乾符中,濆公年方十五.
________如此看了,上一楼中,偶说淦公20的样子是错误的.应该是最多14岁吧(小传记载道安公就娶一妻),所以,曰殇是很正确的.至于后嗣,最大可能是源与濆的后裔
Re:世乘录序(再请 恭忠全正义 及其他本家解读)
引用第2楼皖中汪于2006-04-06 20:49发表的:我认为翻译的相当的好。在此谢过。
我发此帖是因为和尚书前辈有同感,借此引起全体汪氏宗亲的共鸣。
你们看,他后面说的多么的实在啊,就好象是在说我们了。
(另外:我认为唐太和中可能为公元831年左右,我是这样算的,太和共9年,元年为公元827年,因为这个时间很重要,它是道安公迁婺源的时间,你说对吗?)
呵呵,你这里的推算依我掌握的资料看,根本不可能.道安公出生的年代在公元840年,或839,838,841这几年,误差不大。而到达婺源的时间应该是857,最迟是858,最早就是857年.
另据"年三十七卒",死去的年代应该在877,或876,或877.
黄巢(?~884) 唐末农民战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业。家富于财,善击剑骑射。唐懿宗咸通(860~873年)末至僖宗乾符(874~879年)初,连岁凶荒,黄河以南尤其严重。农民起义纷纷爆发。乾符二年(875)初,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发动起义,唐末农民战争爆发。五月,黄巢与同族兄弟、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募众数千响应。接着王、黄两军会合,协同作战,东攻沂州(今山东临沂)不克,就西向进攻洛阳周围地区。唐统治者急调大军夹击。王、黄乃于乾符三年十月间南趋唐州(今河南泌阳)、邓州(今河南邓县),以后又活动于今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反复冲击敌人。
这里引用的资料说明黄巢到达婺源基本在876年,公的两个孩子老二和老三,就参加了战斗.资料明确表明是老二才十五岁,还是孩子,而老三更小.两个孩子有什么动力让他参加残酷的战斗_____最大可能是其父亲死了.他们在父亲后继续参加战斗,为国也为家而战斗.不幸的是,老三在后面战死(所谓殇")
由此推算(道安公年三十七卒),应该生在公元840年,如婺源是857合理(还有有其他证据).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