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劳模联通湖南总经理汪世昌:通讯行业"破冰者"
他沉着、稳健,引领一个新兴电信企业打破垄断,推进竞争;他破除一己之私,提出“在竞争中合作”,推动电信行业共荣共兴;他当过知青,做过技术工人,深知人生不易,因而清正廉洁,勇担责任。4月25日,是中国联通湖南分公司总经理汪世昌难以忘怀的一天。作为全省500位省劳模与先进工作者之一,他身披绶带,光荣地接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从1982年进入电信行业起,汪世昌参与并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电信产业蓬勃发展的全过程。他引领一个新兴的电信企业,一步一步坚实迈进。
打开互通大门
2000年,汪世昌刚从省邮电管理局数据局局长一职调任湖南联通副总经理,就碰到一块“硬骨头”:互联互通。
联通初创阶段,互联互通是个“老大难”。2000年,长沙联通与移动的接通率不到3%,100个电话中只能通3个,用户一片抱怨声。
电话接不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电路容量太窄,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用户量。当时湖南联通的用户已发展到20万,但仅有5个2兆电路。为此,联通找到主导运营商,请求增加10个2兆电路。为了拿出技术依据,技术专家出身的汪世昌亲自上阵,拿出一组详细数据。最后,主导运营商给了5个2兆电路。
电路增加了,通话畅通了一段时间,但联通用户增长很快,过了几个月,又接不通了,反复如此。汪世昌便反复去找,反复去磨合。靠着这种老黄牛般的“忍辱负重”,湖南联通成功突破了行业壁垒。2003年8月,在国家有关政策、行业主管部门干预和联通人的共同努力下,互联互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大力推动“竞合”
在互联互通艰难突破的过程中,汪世昌意识到,要想挺直胸膛,只有苦练内功。在汪世昌和联通人的共同努力下,到2004年底,湖南联通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70亿元,移动通信网络容量从1999年底的20万门扩充至360万门,增长18倍;网上用户从1999年底的12万户激增至300万户,增长25倍;在2004年湖南省企业百强中,湖南联通排名第27位。在苦练内功的同时,汪世昌一直在思索着另一个问题。
2003年,湖南电信市场上的价格战打得十分激烈,运营商不惜牺牲成本,互相比着送手机、送话费,市场竞争陷入恶性循环。于是,汪世昌大胆提出一个概念:“竞合”———在竞争中合作。为了表明“竞合”诚意,湖南联通主动叫停了一批不符合国家资费政策的套餐,并公开承诺将规范市场。2004年3月,湖南联通与湖南移动携手下发《关于共同规范若干经营行为促进移动通信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通知》,这意味着双方在竞争中开始全面合作。下半年,湖南联通与湖南电信、湖南移动又先后两次联合发文,规范市场行为。现在,湖南电信市场上,价格战等不规范行为大为减少。
深爱着电信事业在湖南联通的干部和员工眼里,汪世昌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领导”。他嫉恶如仇。2004年下半年,一个地市分公司老总违规给其他单位贷款担保,并涉嫌以权谋私。汪世昌发现后勃然大怒,将这个老总就地免职。此举震动了整个电信行业。他清正廉洁。汪世昌妻子在电信部门工作,要完成一定的业务量,妻子求他帮忙,他拒绝了;一个SP商将3万元现金送到他办公室,希望在结算付款上给予照顾,他严辞回绝;联通每年都有10多亿元的工程投资,但他从未为一个关系户打过招呼。
他还有些“抠门”。汪世昌要求湖南联通所有人,无论干部或员工,到地市公司检查工作,必须在食堂就餐,他带头执行。1974年,高中毕业的汪世昌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当了近3年的知青,“什么苦活、脏活都干过”。对于那段日子,汪世昌至今记忆深刻。他说,比起那段生活在最底层的岁月,工作中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委屈、困难,都不算什么了。1985年,美国AT&T公司力邀汪世昌出任驻华副代表,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深爱着中国的电信事业。 (三湘都市报 记者 唐婷) 清正廉洁,勇担责任!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