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寻根的宗亲请将你所知道的家庭相关资料尽量详细描述,鉴于资料原因,可能暂时回答不了,我们可以一起来努力。。。 汪礼宝,请介绍您的家谱好吗??? 请汪礼宝与俺联系:手机号码:13176974395 或联系QQ号码:330994952不胜感激呀 !!!
Re:我也来自山东
我也来自山东济宁,原来住在济宁市汪家大街,曾祖父原名汪万宝,祖父汪善豫,父辈是馀字辈,我这一辈是庆字辈,据说是安徽的汪,具体是哪一门那一辈,我就不是太清楚了,如有人了解,烦请联系!QQ:3089484 谢谢汪礼宝 请提供临沂的汪家人资料 慢慢来,别着急。 「汪氏本姬姓,鲁成公黑肱次子,生时握文成汪字,遂名之。鲁为上大夫,食采颖川,封汪侯以为氏,生子挺,挺为周司谏,生子诵、芒,诵为司马,生子金钺、铨、踦,皆有令名。」汪氏的平阳郡不是今天山西省临汾,而是在山东省邹城市西三十里的平阳寺镇。古时属于邹国,又名邾国,春秋时是鲁国的附庸,后来成了鲁国的一个邑----平阳邑。汪姓自三世祖诵以祖父名“汪”别姓汪氏,汪诵居住于平阳邑,因汪姓是姬姓鲁国公室的一个支族,故汪氏成为平阳的旺族,称其郡望为平阳。尽管汪姓迁到南方后形成著名的新安旺族,其分支汪华三子汪达在甘肃彰县又形成非常有名的陇右汪氏家族(有“三王十国公”之称),但汪氏不忘其祖,仍称汪氏郡望为“平阳郡”,所谓“汪无二郡”即是此意,充分体现了汪氏后人的忠孝思想。
济宁各县市区(包括邹城、嘉祥)的汪姓人,不用到处找,汪氏发源就在本地。就在 孔孟之乡济宁。
http://www.kmzx.org 济宁各县市区(包括邹城、嘉祥)的汪姓人,不用到处找,汪氏发源就在本地。就在 孔孟之乡济宁。
---如真是这样,能考据出来的史料对汪氏家史有重要意义,因为汪华公之前的资料太少了,因此也引起学人对汪氏家史的怀疑。。 我会尽量试着考证一下。只是见到一些资料。因为我们这边很多汪姓。另外有很多姓氏发源于这里。下面是一些有关材料。可参考:
「姓篡」及「通志氏族略」等重要姓氏典籍皆指出:「汪,汪芒氏之后,礼记有汪 ,鲁人。」 「礼记」上所记载的小汪踦奋不顾身率先抗敌的故事,早已为人所熟知,即:「汪踦,春秋鲁童子,踦亦作踦。鲁哀公十一年,齐伐鲁,踦与齐师战於郎而死.鲁人欲弗殇,仲尼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
周文王的后裔有以汪为姓的一支,有下列两项古藉的记载可资说明:「姓氏考略」:「一云,鲁成公支子食采於汪,因以为氏」;汪钝「翁姓缘起考」:「汪当从姬姓裔为正,得姓当从食采为正,盖始则以采地为氏,继则以氏为姓也。」
春秋时代汪踦的故事,乃至自古以来汪氏家族所世袭的郡望「平阳」,显然都有力支持了汪氏为周文王后裔的考证。
代表汪氏家族的「平阳」,是一个常见的地名,在中国历史上,以平阳为名的地方,却不在少数,为了助於了解汪氏家族的源流,兹将过去以平阳为名的地方,详细说明於下,以供参考:
--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圣君唐尧的国都所在地,就叫平阳。这个最老资格的「平阳」在往后的历史上也一直受到重视,春秋时代,该地是晋国大夫羊吉氏之邑;汉朝统一天下,便在该地设置了平阳县。后来,南北朝时的汉王刘渊,又曾看中这个地方的险要地理位置,定都於此,一直到隋朝,这个前前后后被使用了三千年的老资格「平阳」,才被改名为临汾,以迄今,所谓临汾,就是现在山西省的临汾县,不过古代「平阳」的故城所在,却是在临汾县的南方,而不在现址。
--春秋时代的郲国,也有一处名为「平阳」,后来郲国被鲁国所并, 「平阳」就成了鲁国的一个邑,春秋末期越国和鲁国曾地此订立盟约,所以这个「平阳」,在我国历史上也是相当有名的。鲁国,位於现在的山东省境内,而当时属於鲁国的「平阳邑」,就是现在邹县的县治所在地。
--同一时期的秦国,亦有过一个「平阳邑」,由於秦蜜公曾徙居於此而见诸史籍。这个「平阳邑」,是在现在陕西省岐山县的西南,接近宝鸡县的地方。
--到了战国时期,现在河南省临漳县的西方又出现一个叫平阳的地方,当时是属於赵国的,赵移扈辄曾在此被秦将桓齿奇所败。
--历史最古老的「平阳县」,於隋代统一天下后被废,不过,到了宋代,又曾在山西地区设置了一个辖域广大的「平阳府」,此地即为古平阳县所在的临汾县,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都没有更动,一直到民国建后才被废置。
--目前,在我国的地图上也可以找到「平阳」地名,不过,现在的平阳既不在山西、山东,也不在河南、陕西,而是属於浙江省的一个县,位於瑞安县的南方。
四千多年以来,在历史上以「平阳」为名的地方是如此之多,而所指之地又不尽相同,那么,作为汪姓家族标帜郡望「平阳」,究竟指的是那一处「平阳」?
根据历来学者的推断,属於汪姓家族的「平阳」,指的应该就是现在山东省邹县的县治所在地,也就是春秋时代先属郲国,后属鲁国的那个平阳邑。
这项结论最有力的依据,就是「姓氏考略」一书所明载的汪氏源流--他们是鲁国公族的后裔,鲁成公的次子,被封食采於汪,因而「以邑为氏」而姓了汪。当然,上面提到过的那位爱国童子汪踦,也很可能不是浙江的汪芒氏之后,而是在鲁国土生土长的周文王姬姓汉族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