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w001 发表于 2006-4-12 17:39:17

祭祀汪华的徽州民俗《游太阳》

汪华,隋末保卫故里,免除战乱灾难十余年,后封歙州刺史、赵国公。乡里立庙祭祀,称他为大神。传说汪华有九子,各村除祀主神汪华外,尚分祀汪华各子,对其父子统称“太阳菩萨”。社景村供汪华及八灵王(华之八子),莲花塘供汪华及九相公(华之九子)。每年六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在祁、黟两县交界地的镇村举行。

社景的程序是:六月十二日入庙请太阳菩萨,谓“接神”。晚,东家设供,世巫传罡斧给四跳童,操练习仪。十三日晨,抬菩萨进祠。跳童沿途挥罡斧,东家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撒五谷送神。菩萨入祠,村民跪拜,祈愿。拜毕,世巫念咒行术降神,跳童舞跳若狂;罡斧刺额流血,谓之“开天门”。置煎油大锅,将油煮沸,放入豆腐。世巫赤手入锅,先取出沸油中少许豆腐赠东家。尔后再将沸油中所有豆腐用手拨出,众人抢食,传说可免灾疫,而世巫手不灼伤。其时罡斧撞击声、鼓乐、鞭炮、傩傩之声大作。十四日社景所祀八灵王,与莲花九相公各被抬出。村民门前挂圆筒状纸伞,伞下挂鞭炮,菩萨路经门前燃炮,跳童起舞,称“跳火炮伞”,驱邪纳吉。世巫、跳童、乐工、仪仗及杂役,世代由杂姓小户佃仆充当。

此仪最初举行之目的,《四志》记载明白:“元·大德正元年间(1297年),婺、祁蝗灾叠见,祁人迎神驱蝗”。后演化为祈求“五谷丰登”之傩仪。此仪衰落较早。《四志》称:至明季已无出,民国初年“犹循而行之”。

祭祀汪华的庙原称大王庙,后改为太阳庙。一说当地念“王”,沿“阳”音。《说文解字》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故大王庙称太阳庙。另说,据《五石脂》载:“汪氏源出汪芒之后”。汪芒氏为禹之夏部,后裔崇敬太阳,应有其遗风。演进的结果大王终而与太阳复为一神,完成了对祖先、英雄的崇拜与自然物崇拜的过渡与统一。

hnnywjg 发表于 2006-4-12 18:28:05

“祭祀汪华的庙原称大王庙,后改为太阳庙。……”

这是对我们祖先的崇敬!

大风 发表于 2006-4-19 15:06:18

牌坊,就是徽州人树在这一路风尘中的标志和符号。

郑村就在通往棠樾的公路边上,这里是徽商古迹保留较多的一个地方。郑村的贞白里牌坊,建于元末,这也是徽州现存的最古老的牌坊了。康熙五十七年,程庭归乡展墓,路过这里,"花正烂漫,为之停车玩赏,移时而归。" 这是《春帆纪程》中的记载,那时的郑村,象花一样开在岁月的枝头。而现在,我们只能从依旧耸立的贞白里牌坊和古人的字里行间感受依稀花香。沿贞白里牌坊东去,就是忠烈祠坊。这一座牌坊崇祀的是隋唐年间的汪华。当年汪华安营扎赛的地方,建造起了汪华宫,汪华宫的门上,是这样的一付对联: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垂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这是动荡年代时,兵荒马乱里沧海横流的故事,受到徽州百姓拥戴的汪华,为保一方平安,金戈铁马,攻克被隋军所占的歙、宣、杭、睦、婺、饶六州。武德四年,汪华归顺大唐,并被授歙州刺史,死后谥号"忠烈公"。在徽州,最负盛名的地方神,就是汪华。老百姓尊他是"汪公大帝"、"太阳菩萨",除了忠烈牌坊,各地还有"游太阳"的祭神活动。油菜花残麦穗长,家家浸种办栽秧。社公会后汪公会,又备龙舟送大王。这一首《新安竹枝词》把迎太阳描画得热热闹闹,风风火火。乡村的英雄因乡村而更加辉煌,而乡村,也因乡村的英雄而更具风采。

汪兴吾 发表于 2006-4-19 23:18:06

<P>引用第0楼kingw001于2006-04-12 17:39发表的“祭祀汪华的徽州民俗《游太阳》”: <FONT size=2>祭祀汪华的庙原称大王庙,后改为太阳庙。一说当地念“王”,沿“阳”音。《说文解字》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故大王庙称太阳庙。</FONT> </P>
<P>我说是“徽州的太阳”呢!</P>

kingw001 发表于 2006-6-2 10:36:19

汪华前辈真是风光。说来真有意思,我小时候也叫华,乡村们都叫我阿华的,哈哈。多少代才到现在,我们那穷山沟的本家人绝大多数不知道本家越国公汪华。

汪胜忠 发表于 2006-6-2 10:57:21

我是越国公汪华爽支五十五世孙(汪氏九十九世),哈哈哈,值得骄傲!

kingw001 发表于 2006-6-5 09:39:37

真是后生可谓啊.我只是93代.

大风 发表于 2006-6-5 12:34:43

是的。。。

汪姓叫汪华的很多,这是个问题。。。。

按国人传统,肯定是不合适的,但西方有这传统,还另有纪念的意义。。。

这真不太好说了。。。

xiaogang 发表于 2006-6-5 13:28:17

我是绩溪的,听上辈人说我家也是汪华第九个儿子的后代,真值得骄傲!

hnnywjg 发表于 2006-6-5 16:17:08

引用第7楼大风于2006-06-05 12:34发表的“”:
是的。。。

汪姓叫汪华的很多,这是个问题。。。。

按国人传统,肯定是不合适的,但西方有这传统,还另有纪念的意义。。。
.......


在中国重名率很高。

汪姓现在有500多万人,叫汪华或叫汪?华的很多。作为对祖先的纪念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祭祀汪华的徽州民俗《游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