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4-18 18: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能为徽州做点什么?
徽州之友俱乐部成立侧记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黄山晨刊
没有任何的仪式,没有铺张的场面,只有激动的心情,只有对徽州的热爱。4月16日下午,首个以保护徽州古建筑、以继承徽州文化遗产及弘扬徽州文化为宗旨的民间组织——徽州之友俱乐部在屯溪正式成立。
该民间组织是由对徽州有深厚感情的学者王树楷先生、新浪网副董事长汪延先生、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女士等共同发起并组成。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民间组织具有国际和国内的双重身份,影响力非常大,去年的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生文化交流及中法文化交流等活动都是他们努力让徽州文化走出国门的具体结果,而近日,他们还促成了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先生及法国驻华大使苏和先生来徽州寻古探幽,德斯坦先生和苏和大使对悠久灿烂的徽州文化赞叹不已。
徽州之友首任会长王树楷先生在成立仪式上发表了“我们不可能改变一切,但可以影响”的演讲。他说:“我认识徽州十年了,徽州的美丽和深厚的文化让我爱之深,也责之切。徽州古建筑的缺少保护和消失让我为之心痛。这也是我乐意成立徽州之友俱乐部的初衷和心愿。希望通过俱乐部的成立,在徽州与国际社会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起到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的作用,最终让徽州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让徽州文化行走在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令人关注的是,徽州之友俱乐部的发起人之一,新浪网的副董事长汪延是去年五月才第一次来徽州,用他自己的话说:“第一次踏上徽州的土地,就让我有了心灵的归依。”据了解,这一趟徽州之行让他有两个收获,一是寻根之旅。从汪氏族谱上考证,汪延发现自己的祖籍竟然是徽州,是休宁万安黄墩村汪华公的后裔。而与此同时,徽州的美和徽州文化的厚重让这位常年奔波于国内和国外的后生叹为观止。而一年未到,8次来到徽州。如何更好地保护现存的古建筑,如何让灿烂的历史文化遗存得以传承?催生了一个徽州后裔迫不及待想为徽州做点事的想法。和热爱徽州的几位好友一起倡议并成立徽州之友俱乐部,借助“外力”“弘扬徽州”是他要为徽州文化走出的第一步。
对于徽州之友俱乐部的成立,徽学专家张脉贤说:“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徽州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一定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开发是为了保护。徽州之友俱乐部当中不乏世界知名经济领袖、网络当家人、文化名人、建筑设计师等,利用这一优质资源,转变一味纯粹保护的传统观念,让更多的资金、更新的观念、更先进的模式走进徽州,是新黄山的需要,也是古徽州需要。”
据了解,俱乐部成立之前,几位热爱徽州的人已经对数幢濒临外迁和拆迁的古民居进行了保护。
编者按:徽州大地现有古村落1022个,古民居6908幢,古树11800多棵,牌坊100多座……近日,一则发布于《安徽商报》后被媒体纷纷转载的《安徽12幢徽派古宅整体搬迁至上海》的消息引起了许多人,尤其是徽州人的关注。报道中称,这12幢来自古徽州休宁、歙县和屯溪等地的徽派古宅,被整体搬迁到了上海宝山区罗店镇的一个生态休闲园里。
因此,如何保护徽州古建筑,激活徽州古建筑的造血功能,成为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遗产和黄山发展的课题。
在保护和开发的过程当中,我们能为这片土地、能为徽州做点什么?而徽州之友俱乐部的成立,以一种新的模式发出了新的倡议,值得借鉴和支持。(程向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