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7-6 10: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具有历史性、庄严性、神圣性。
我霞春汪氏家谱,虽早期家谱未存,但《谱序》犹在。每次续修谱都载以前面谱序,承前启后延续而修。《霞春汪氏家谱序》记载着我霞春汪氏渊源,从汪姓始于鲁成公直至越国公、道安公、立信公到我祖十位公由泉(州)抵霞(春)。
与多个宗亲探讨过的观点如下:
其一,谱序和论叙可靠性问题
虽在“坐井观天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祖辈和多少先贤不至于那么愚昧,把不关血缘关系的人与事载入谱序。
其二,为何不早一点接上祖脉世系呢?
因为早期家谱未存,难点是考究我十位公与立信公的世系关系。
其三,为何苦等近八百年至今呢?
不知楼主从何谈起,我们的前辈同样还是一次次的续修谱啊,直到2004年续修谱时,才找不到早期家谱,谁敢武断。
对于我祖十位公抵霞近八百年,只是个别人主观推测,没有科学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