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中国家谱》网
中国古代记录姓氏的典籍很多。比如《风俗通义》《元和姓纂》《今古姓氏书辩》《开元谱》《大唐姓氏录》《姓解》《姓氏急救篇》《姓源韵谱》《万姓统谱》《姓氏考略》《姓解》......等等。这些姓氏古籍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唐代,唐朝是一个很重视出身门第的朝代,于是士大夫们就把探源姓氏当成一项工作纷纷著书立说研究起姓氏来。
但是很多姓氏出处复杂,考证困难就不得不在古籍中寻求答案,在古籍中也查不到的只能凭主观臆断,比如某某人“出生时掌纹象某某字,于是命姓”。这种说法很不实际,如果说古人迷信天地神灵也有这种可能的话,由掌纹命出个简单的字还可以,诸如“鞠”“武”这样在古文中笔画较多,写起来很复杂的字从小孩的掌纹上怎么能看得出来呢?
所以这是作者对某些姓氏探源无法交代的一种托词,《元和姓纂》就属于这种类型。这部记录姓氏的专著是唐德宗命宰相李林卜主持由林宝所著的姓氏专著。这部书中以掌纹命姓的地方较多,后来人以误传误还以为找到了出处,以至一错再错。
[跟贴]
同意楼上的观点。探求裔源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古者云:不知祖可谓不怪,冒祖则罪大矣。现代人探究裔源总好追踪名人的脉络,总觉得祖上辉煌后人容光,照此逻辑秦哙的后代就不认这个祖宗了?因此研究祖源也要实事求是。
比如曲姓,有些姓源书籍上说是来自春秋时期的曲沃桓叔,也有的说来自秦始皇时期的曲宫。曲沃是一个地名,古代地名很多,有的命了姓有的就没有命姓。曲宫本来就是一个人名,他到底是否姓曲谁也说不清,汉哀帝时的息夫躬就是一个姓氏,是三个字的复姓,名字叫什么无法考证,曲沃桓叔是一个专指人物名称,本姓为姬是周武王的后代。
所以要探求裔源首先要依据古籍,另外要依据家谱进行综合分析,决不能历史上谁辉煌就跟谁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