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鋐(1466-1536)字宣之,祖籍江西婺源大畈(有众多湖北、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的汪氏宗亲蕃衍自大畈 )。在中国抗击外国殖民者的近代史上,他是第一位倡导“师夷制夷”的军事家,创造了师夷之长技以驭夷狄的成功战例,取得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抗击殖民侵略的胜利,(比林则徐要早几百年),他就是汪鋐。
汪鋐率领深圳军民取得了“屯门海战”大捷 (类似于赤壁之战),收复了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占据七年的失地,显示出深圳军民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英雄气概,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西方殖民侵略的序幕。
嘉靖十三年,汪鋐一品考满,进勋柱国。世宗特授予敕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这是汪鋐第十七次任职,也是最后一次任职。自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丞相府,朝廷大政归之六卿,而六卿之中又以吏、兵二部最重要。明代先后任两部尚书者有其人,但同时任两部尚书者只有汪鋐。
深圳人民为纪念护国有功的汪鋐以及在隆庆六年(1572年)为民请命恢复新安县有功的广东按察副使刘稳,于万历元年(1573年)在南头城关口村修建了“汪刘二公祠”,现仅存后殿和前殿墙基。这是反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历史见证,1998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深圳中山公园内有汪鋐雕像,与曾生、刘黑仔等名人一起受人瞻仰膜拜。建议深圳和广东的汪氏宗亲弘扬汪华文化前往瞻仰。 |
|